八、赫爾曼·麥爾維爾和 (一)

到目前為止,我所談及的小說,雖各有不同,卻都是從同一遙遠傳統一脈相承而來的。我從《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看到,「所謂小說,本是諷喻、教育、政治或宗教規勸、技術信息的載體,但這些只是枝節問題。小說真正而直接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取自自然的場景和一連串情感故事,來供人娛樂。」這個定義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我還知道,小說是在亞歷山大時代開始受歡迎的,當時的生活足夠清閑,人們得以從虛構人物的冒險和情感故事(或寫實或想像)當中獲取快樂,然而流傳至今的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作品,卻是一個叫朗吉斯的希臘人寫的,名字叫《達佛涅斯與克洛伊》。從此之後,歷經數代的起伏和變更,衍生出了本人一直在簡要思考的小說,如《百科全書》所言,其直接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取自自然的場景和一連串情感故事,來供人娛樂。

不過我下面要談的幾本小說,對讀者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其寫作意圖也是與主題相關甚少,以至於不得不把它們單獨劃為一類。這些小說分別是《白鯨》、《呼嘯山莊》和《卡拉馬佐夫兄弟》,還包括詹姆斯·喬伊斯和卡夫卡的小說。小說家自然是不同於主教、男招待、警察、政客這類人的物種突變,而且是一而再地突變。但是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多數的突變是有害的,很多甚至足以致命。既然一個作家寫什麼樣的書取決於他是什麼樣的人,而這又部分取決於其不同父母的基因染色體的組合,部分取決於環境,那麼小說家往往不育就真是值得我們注意了;歷史上只有兩位生育力強的,那就是托爾斯泰和狄更斯。突變顯然致命。不過這也無妨,因為牡蠣繁殖的是牡蠣,而小說家們生的卻常常是傻瓜。我在這裡所關注的這位特殊的變異人士,據我所知,沒有留下什麼文學後人。

我首先要談的,是《白鯨》這部奇書的作者。本人已讀過雷蒙德·韋弗的《赫爾曼·麥爾維爾:水手和神秘者》、劉易斯·蒙福德的《赫爾曼·麥爾維爾》、查爾斯·羅伯茨·安德森的《麥爾維爾在南海》、威廉·埃勒瑞·塞奇威克的《赫爾曼·麥爾維爾:思想的悲劇》,以及牛頓·阿爾文的《麥爾維爾》。我讀得饒有興味,從中獲益匪淺,還了解到大量事實,這些事實對我不高的目標頗有幫助。但我決不敢說,自己比以前更加了解麥爾維爾這個人了。

根據雷蒙德·韋弗記述,有位「考慮欠周的批評家在1919年麥爾維爾誕辰百年的時候」寫道:「由於某些反常的心理體驗(對此從來沒有明確的解釋),他的寫作風格、他的人生觀,都經歷了一次完全的改變。」我不太清楚為什麼韋弗說這位沒提名字的批評家「考慮欠周」。他偶然提到的這個問題,肯定會令每一個對麥爾維爾感興趣的人感到迷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仔細查閱他生平的每個細節、閱讀他的信件和書籍,其中有些書只有靠堅定的毅力才能讀下來,以此來發現某些或許對解開謎底有所助益的線索。

不過,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傳記作家向我們提供的事實。從表面上看,也只有從表面上看,這些事實都很簡單。

赫爾曼·麥爾維爾生於1819年。他的父親艾倫·麥爾維爾和母親瑪麗亞·甘斯沃特均出自名門。艾倫是個教養良好、酷愛旅行的人,而瑪麗亞則是個舉止優雅、知書達理、信仰虔誠的人。結婚前五年,他們住在奧爾巴尼,之後又定居紐約。在紐約,艾倫的生意(他是個法國紡織品進口商)一度興隆,赫爾曼也出生在這裡。他在八個孩子當中排行老三。可是到了1830年,艾倫·麥爾維爾撞上霉運,全家遷回奧爾巴尼,兩年後,他破產身亡,據說是死於精神錯亂。他一個子兒也沒給家裡留下。赫爾曼進了奧爾巴尼男子人文學院,十五歲剛一離校就進了紐約州立銀行,受雇為一名小職員;1835年,他到哥哥甘斯沃特的皮貨店工作,第二年又到他叔叔在匹茲菲爾德的農場幹活兒。他還在塞克斯區的公立小學當了一學期的老師。十七歲時,他出海做了水手。有關這一決定的原因,已經有很多解釋,可我看不出還有什麼原因比他自己所說的更清楚:「我為自己的未來勾畫的計畫全都不幸受挫;必須要為自己做點什麼了,再加上天生喜歡四處漂泊的性格,這兩個因素在我內心共同起作用,導致我出海當了一名水手。」他曾試過各種行業,都未獲成功,根據我們對他母親的了解可以猜得出:她絲毫沒有遮掩自己的不滿。他像之前或是之後的許多男孩子一樣,選擇了出海,因為在家裡實在不開心。麥爾維爾是個很古怪的人,但我們沒有必要在其頗為自然的舉動中硬找出什麼古怪之處。

他渾身透濕地到達紐約,穿著打了補丁的褲子和一件獵裝,身上一分錢也沒有,但有一桿獵槍,是他哥哥甘斯沃特給他好賣錢的;他穿過城區,到了哥哥的一個朋友家裡住了一晚,第二天和這個朋友一起到了碼頭區。找了一會兒,他倆碰到一艘駛往利物浦的船,麥爾維爾簽約受雇為「練習生」,每個月三美元。十二年後,他在《雷德伯恩》里記述了自己往返的航程以及在利物浦的生活。在他眼裡,這部分記述實在是粗製濫造,但實則生動有趣,所用英語也是簡潔明了、輕鬆自然,是其作品當中最具可讀性的之一。

他在隨後三年里是如何度過的,人們不得而知。根據公認的記述,他在各個地方「教課」:其中一個是紐約的格林布希,一個季度六美元,並提供伙食;他給當地報紙寫了大量文章。其中一兩篇現在已被發現,文章沒什麼趣味可言,但從中能看出,他斷斷續續地讀了不少東西,而且文中的有些習氣,他一生都未擺脫過,那就是莫名其妙地提到虛構神靈、歷史人物、傳奇人物以及各類作家的典故。正如雷蒙德·韋弗巧妙所言:「他動用了伯頓、莎士比亞、拜倫、彌爾頓、柯勒律治和切斯特菲爾德,以及普羅米修斯和灰姑娘、聖母馬利亞和天堂美女、穆罕默德和埃及豔后,把他們隨意地揮灑在自己的作品中。」

但他具有一種冒險精神,據猜想,可能是到了最後,他再也無法忍受生活的平淡無奇(這似乎是環境強加給他的)。儘管他曾經厭惡海員生活,但還是下定決心再度出海;1841年,他乘「阿庫什尼號」捕鯨船離開新貝德福德,駛往太平洋。水手艙里的人粗俗野蠻、沒有文化,只有一個例外,是個十七歲的男孩兒,名叫理查德·托比亞斯·格林。麥爾維爾是這樣描寫他的:「托比天生就有惹人喜愛的外表。身穿藍色長衣和短腿褲的他是甲板之上樣子最為漂亮的水手。他個頭兒極矮、身材瘦小,手腳非常靈活。他原本就有些黝黑的肌膚被熱帶陽光曬得更深,濃密又黑亮的幾綹頭髮包住鬢角,使他大大的黑眼睛更顯幽暗。」

經過了十五個月的航行之後,「阿庫什尼號」駛入努庫希瓦,馬克薩斯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兩個小夥子厭倦了捕鯨船上的艱苦生活以及船長的粗暴,決定逃走。他倆偷偷在外衣的前部藏了很多的煙草、船上的餅乾、白棉布(給土著的),往小島的腹地逃去。幾天之後,經歷了種種坎坷的兩人到了住有泰比人的山谷,受到對方的熱情招待。此後不久,托比被打發走,其借口是去尋醫問葯,因為麥爾維爾在路上傷了腿,走路時疼痛難忍,實則卻是籌劃逃跑。泰比人可是出了名的食人族,從審慎的角度看,如果長時間指望他們一直保持善心可決非明智之舉。托比再也沒有回來,很久以後才發現,他被綁架到一艘捕鯨船上去了。根據麥爾維爾自己的說法,他在山谷里過了四個月。他受到了禮遇,還跟一個名叫法雅薇的女孩兒交上了朋友,同她一塊兒游泳划船,除了害怕被吃掉之外,過得還算開心。後來碰巧有個捕鯨船的船長來到努庫希瓦泊船,聽說泰比人手裡有一個水手。由於自己手下的許多船員半途逃掉,他就派了一整船的土著前去確保麥爾維爾獲釋。麥爾維爾(還是根據他自己的說法)說服土著允許他到海邊,在衝突中用鉤頭篙殺死一人,成功逃走。

他如今所在的「朱麗葉號」上的生活,比「阿庫什尼號」還要艱苦,在航行數個星期依然沒有找到鯨魚之後,船長把船開到了塔希提島旁邊。船員們暴動,很快就在帕皮提審訊後移交給當地監獄。「朱麗葉號」又雇了一批新的船員起航出海,囚犯們很快也都放了。麥爾維爾夥同另一個老船員(是個落魄醫生,麥爾維爾管他叫「長鬼醫生」)駛往鄰近的茉莉亞島,在那裡受雇於兩個農場主鋤土豆。當初給馬薩諸塞州的叔叔幹活兒的時候,麥爾維爾就討厭耕地,如今更別提是在波利尼西亞的熱帶驕陽下了。他跟長鬼醫生離開了那裡,靠當地土著的接濟過活,最後又甩掉醫生,說服一艘捕鯨船(他稱其為「利維坦號」)的船長僱用自己。他搭乘此船去了檀香山。他在那兒都幹了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估計找了一份職員的差事。而後又在一艘美國護衛艦「美國號」上當了一名普通水手,一年之後,該船到達其家鄉,他隨即辭掉職務。

我們現在來到了1844年。此時麥爾維爾二十五歲。如今沒有他年輕時的畫像,但是從他中年時的畫像來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他二十幾歲的時候是個身材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