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批評他人不傷感情的口才法則 把握原則,批評才能不傷人

如果你準備批評別人,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則。

1.注意場合

批評時應考慮時間、場合和機會。假設一位管理者帶著部下到顧客那裡去訪問,當管理者發現部下在言談舉止上存在問題時,就不能當著顧客的面提出批評。這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用高明的談話技巧,把部下的缺點掩飾過去。當沒有旁人的時候,在車上或回程的路上對部下提出批評,是絕妙的時機。

2.對事不對人

有人批評人時總是說:「從你做的這件事就能看出你這個人怎樣。」這是批評之大忌。批評時,只能針對事情,而不能針對個人的人格、品性,拿事來說人。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比爾,根據往常的經驗我知道,你不至於犯這種錯誤,是否有什麼原因使你這次沒有作好充分準備?」這種氣氛有助於使對方認識到你不是在攻擊他的人品,不是批評他這個人,而是批評他的某項工作或某件事情。你把批評指向他具體的工作,就無損於他的整個自我形象。這種批評建立在友好的氣氛中,使對方感到無拘無束,欣然接受。用這種方法,在指出他人錯誤的同時實際上誇獎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樹立自我形象。

3.先讚揚,後忠告

批評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把對方壓垮,不是整人,而是為了幫助他成長;不是去傷害他的感情,而是幫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於運用批評,就是他們能採取先揚後抑的方式。比如:「小張,你的調查報告寫得不錯,你肯定下了不少工夫。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要注意涉及……」「小李,自從你調到這個單位來之後,你表現不錯,對你取得的成績,我非常讚賞。就是有一點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願意改正的……」如果對方需要得到忠告批評,要從讚揚其優點開始。這種方式就好像外科醫生手術前用麻醉藥一樣,病人雖然有不舒服的感覺,但麻醉藥卻能消除痛苦。

從讚揚開始,以忠告結束批評,問題也解決了,感情也沒受到傷害,真是奇妙的方法。

4.縮小批評的範圍

人們犯錯時,受不了的是大家對他群起而攻之,因為這傷害了他的自尊,他也許會承認錯誤,但無法接受這種批評方式,這將使他對領導、對同事充滿敵意,一旦有機會,將以牙還牙。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效果,就絕不能使別人反對自己。我們的目標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者使對方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不是去貶低他的人格。即使你的動機是高尚的,是真心誠意的,也要記住,對方的感覺也在起作用。當其他人在場時,哪怕是最溫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評者的怨恨,不論是否辯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丟了面子。對於一些過失,只要他認識到錯了,就沒有必要當著眾人的面要求他作出公開檢討,而只要在你的辦公室裡面對面跟他談,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進心的人都不願犯錯誤,從他個人角度來說也是如此,何況我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他改進工作,而不是貶低他的人格。

5.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

話說三遍淡如水。要想對一個已知的過錯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夠了,批評兩次完全沒有必要,而三次就成了糾纏。如果你被引發提起過去不愉快的事,或改頭換面地重談過去已犯的錯誤——揭人瘡疤,會令人不舒服。除非他又重犯類似的錯誤,否則,無緣無故地挑刺兒,他就會認為你對他抱有成見,或者別有用心。要記住批評目標:使這方面的工作得以改進,順利地完成任務。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和解決,就忘掉它。一次批評,一次提高。當對方接受批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時,他就已經在新的起跑線上。

批評不是存款,時間越久,利息越多。總是翻閱別人的老賬,嘮叨個沒完,於做事沒有絲毫的幫助。批評別人時,宜「就事論事」,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在交談結束時,說幾句「我相信你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的」諸如此類勉勵的話,就會讓人覺得這不是有意打擊,而是變失敗為成功之母,不失為一次有益的經驗。這樣想過之後,他會鼓起精神,更加踏實地投入工作。

批評的話難免傷人,不要隨隨便便地批評他人,更不要不分輕重地批評他人,分清場合,把握分寸,照顧他人的臉面,才是批評的準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