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贏得他人贊同的口才技巧 激起對方某種迫切的需要

有一年夏天,我去梅恩釣魚。就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於若干特殊的理由,水裡的魚愛吃小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它們所需要的。我不以楊梅或奶油作引子,釣魚鉤扣上一條小蟲或是一隻蚱蜢,放下水裡,向魚兒說:「你要吃那個嗎?」

你為什麼不用同樣的常識,去「釣」一個人呢?

有人問路依特·喬琪,如何能在別的戰時領袖們都退休不聞事後,還身居權位?他作這樣的回答:如果他官居高位,可以歸功於一件事的話,那就是由於他已知道釣魚時,必須放對了魚餌的那件事。

為什麼我們只談自己所要的呢?那是孩子氣的,不近情理的。當然,你注意你的需要,你永遠在注意,但別人對你卻漠不關心。要知道,其他的人都像你一樣,他們關心的只是他們自己。

所以,你要別人替你做些什麼時,你要把這句話記住。例如,你不願意你的孩子吸煙,你不需要教訓他,只需告訴他,吸煙可能使他不能參加棒球隊,或是不能在百碼競賽中獲得勝利。

不論你是應付孩子或是一頭小牛、一隻猿猴,這是值得你所注意的一件事。

例如:有一次,愛默生和他的兒子,要使一頭小牛進入牛棚,他們犯了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沒有想到小牛所需要的,愛默生只會推,他的兒子只會拉。而那頭小牛正跟他們一樣,也只想它自己所想要的,所以挺起它的腿,堅持拒絕離開那塊草地。

旁邊那個愛爾蘭女佣人,看到他們這情形,她雖然不會寫書做文章,可是至少在這次,她懂得牛馬牲口的感受和習性,她想到了這頭小牛所需要的是什麼。這個女佣人一面把她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裡,讓小牛吮吸她的拇指,一面溫和地引它進入牛棚。

從你來到世界上這一天開始,你所有的舉動,出發點都是為了你自己,都是因為你需要些什麼。

比如,你捐給紅十字會100元,是因為你要行一樁善舉,因為你要做一件神聖的事。可是,或許是你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所以才捐助的。或許是因為一位主顧,請你捐款之故。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你捐款,是因為你內心有些什麼想法。

歐弗斯·屈脫教授,在他一部「影響人類行為」的書中說:「行動是由我們的基本慾望所產生的……對於未來想要說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議,是無論在商業中、家庭中、學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對方某種迫切的需要,若能做到這點就可左右逢源,否則到處碰壁。」

世界上唯一能影響對方的方法,就是談論他所要的,而且還告訴他,如何才能得到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