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最受人歡迎的口才藝術 改進自己比要求別人獲益得多

你所認識的人,你願意他改變、調整,或是進步嗎?是的,那是最好不過的。可是為什麼不從你自己先開始呢?從自私的立場來說,從自己開始要比改進別人,獲益得多。

「當一個人爭論、激辯時,」鮑寧這樣說,「他在若干方面已是不尋常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就很想讓人家知道我,我曾寫過一封信,給美國文壇上一位極富聲譽的作家,他叫台維斯,那時我準備給一家雜誌社寫些有關文壇作家的文章,所以我請台維斯告訴我,有關他寫作的方法。

數星期後,我接到一封信,信上附註著這一句:「信系口述,未經重讀。」這兩句話,很引起我的注意,相信寫這信的人,是一位事務繁忙的大人物,而我卻一點也不忙。可是我急於引起這位大作家台維斯的注意,我在寫了一封簡短的回信後,後面也加上這樣幾句:「信系口述,未經重讀。」

台維斯不屑再給我回信,只是把我那封信退了回來,可是下面潦草地寫著幾個字:「你態度之不恭無以復加。」

是的,我做錯了,或許我應該得到這樣的斥責。可是,人性使然,這使我深深的痛恨,對他懷著極度的憤恨。甚至10年後,我知道台維斯去世的消息時,我心裡還深深恨他。而我卻羞於承認,就是他給了我的傷痕。

當我們要應付一個人的時候,應該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而是應付有感情的動物。

指責是一種危險的導火線——一種能使自尊的火藥庫爆炸的導火線,這種爆炸,有時會置人於死地。

有這樣的例子:胡特將軍受到人們的指責,又不被允許帶兵去法國,對他自尊的打擊,幾乎縮短了他的壽命。

苛刻的指責,曾使敏銳的哈代——這位英國文壇上非常出色的小說家——永遠放棄執筆寫小說的勇氣。

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並不伶俐,可是後來成為極有手腕,處世待人極有技巧的人,甚至擔任過美國駐法國的大使。他成功的秘訣是:「我不說任何人的不好。」他又這樣說:「而說我所知道的每一個人的好處。」

任何一個愚蠢的人,都會斥責人和抱怨人,同時,也是絕大部分愚蠢的人才這樣做的。

但若要寬恕和了解,那就需在人格、克己上下工夫了。

卡萊爾曾經這樣說過:「要顯示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之處,那就要看他如何對待一個卑微的人。」

正如強森博士所說的:「上帝在末日之前,還不打算審判人。」

你我又為什麼要責怪人呢?

不要苛求、責怪或抱怨。

過分苛求他人,指責他人的缺點,會損傷他人的自尊心,喪失進取的動力。與其改進他人,不如改進自我,通過自己的人格力量來影響、改變他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