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最受人歡迎的口才藝術 責備別人是一件愚蠢的事

已故的華納·梅格,有一次這樣承認說:「30年前我就明白,責備人是愚蠢的事,我不抱怨上帝沒有將智能均勻地分配,可是我對克制自己的缺陷已感到非常吃力了。」

華納·梅格很早就學到這一課,可是我們在這古老的世界上,盲目地行走幾十年,然後才豁然醒悟。

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沒有人會為了任何一樁事情來批評他自己,無論錯誤到何種程度。

批評是沒有用的,因為它使人增加一層防禦,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的,它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覺,並激起他的反抗。

德國軍隊里的士兵們,在發生某一件事後,不准許立即申訴、批評。他需要懷著滿肚的怨氣睡去,直到他這股怨氣消失。如果他立即申訴,會受到處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似乎也有制定這樣一個規則的必要——就像嘀咕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責怒罵的老闆以及那些吹毛求疵,令人討厭的人。

從上千頁的歷史中,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對「批評」毫無效果的例子。羅斯福和塔夫特總統那場著名的爭論分裂了共和黨,而使威爾遜進了白宮,使他在世界大戰中,留下了勇敢、光榮的史跡,而且還改變了歷史。

讓我們快速地敘述出當時的情形:

1908年,羅斯福離開白宮的時候,他使塔夫特做了總統,然後自己去非洲狩獵獅子。當他回來的時候,情形就改變了,他指塔夫特守舊,想要自己連任第三任總統,並且組織了「勃爾摩斯黨」。這幾乎毀滅了共和黨。就在那次選舉的時候,塔夫特和共和黨,只獲得兩州的贊助——「夫蒙」和「雨脫」,這是共和黨一次最大的失敗。

羅斯福責備了塔夫特,可是塔夫特有沒有責備他自己?當然沒有。塔夫特兩眼含著淚水,說:「我不知道怎麼樣做,才能和我所已做的不同。」

究竟是誰做錯了?這情形我們不知道,也不需要去關心。不過要指出的一點,就是羅斯福所有的批評,並沒有使塔夫特自己覺得不對。這些批評使塔夫特儘力替自己辯護,眼中含著淚水,反覆地說:「我不知道怎麼樣做,才能和我所已做的不同。」

責備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招致憤恨,從而事與願違。我們要去了解別人,多自省自己,而不要用謾罵的方式,去指責他人。盡量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責怪要有益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與人交談,要記住一點:如果你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房。

還記得曾經赫赫有名的煤油舞弊案嗎?它使輿論憤怒了好幾年,震動了整個國家。在人們的記憶里,美國公務生活中,從沒有發生過這類的情形。

這件舞弊案的事實經過是這樣的:

哈爾信脫·福爾,是哈丁總統任上的內政部長,當時委派他主持政府在「愛爾克」山和鐵泡脫油田保留地出租的事。那塊油田,是政府預備未來海軍用油的保留地。

福爾是不是公開投標?不,不是那回事,福爾把這份豐厚的合約,乾脆給了他的朋友圖海尼。圖海尼又如何呢?他把自己願意稱為「債款」的10萬美元,給了這位福爾部長。

福爾接著用他高壓的手段,命令美國海軍進駐那一地區,把其他競爭者趕走,因為他們的鄰近油井,吮吸愛爾克山的財富。保留地上那些競爭者,在槍桿、刀光下給趕走了,可是他們不甘心,跑進法庭,揭發了鐵泡脫1億美元的舞弊案。這件事發生後,影響之惡劣,幾乎毀滅了哈丁總統的整個行政組織,全國群起嘩然,一致痛恨;共和黨也幾乎垮台,而福爾也被判下獄。

福爾被斥責得體無完膚——在公務生活中,很少有人被這樣的譴責過。他後悔了嗎?不,根本沒有!

那是幾年後,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講中暗示,哈丁總統的死,是由於神經的刺激和心裡的憂慮,因為有一個朋友曾經出賣了他。當時福爾的妻子也在座,聽到這話後立刻從坐椅上跳了起來。她失聲大哭,緊緊握著拳頭,大聲說:「什麼……哈丁是給福爾所出賣的?不,我丈夫從未辜負過任何人。即使這間屋子已經堆滿了黃金,也不會誘惑我丈夫做壞事。他是被別人所負,才走向刑場,被釘十字架的。」

這情形你可以明白,人類自然的天性,是做錯事只會責備別人,而絕不會責備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所以當你明天要指責別人的時候,就想想福爾這些人。

沒有多少人願意聽責備的話,願意接受責備。遇事多責備自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良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