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養平安快樂的心情 第九節 為他人創造喜悅

卡耐基智慧金言

每天想到一個人,並努力使他開心,這樣就能保證你在14天內治好憂鬱病。

許多病人在醫學上找不到任何病因,他們只是找不到生命的目標,而且自憐。

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增進你的健康與快樂。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一個人想得到人生快樂,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應為他人著想,因為快樂來自於你為別人、別人為你。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句話曾使我十分震動。他常對那些患有憂鬱症的病人說:「每天做一件讓別人高興的好事,按照這個處方,保證你14天內就能治好憂鬱症。」

阿德勒博士督促我們每天都做一件好事,為什麼每天做一件好事對人會有這麼大的好處呢?原因是想要取悅他人時,就不會有時間想到自己,而產生憂慮、恐懼與抑鬱的主要原因就是只想到自己。

你可能會說:「我的日子再平凡不過了。我一天得做8小時無聊的工作,從來沒有任何有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怎麼會有興趣去幫助別人呢?我又幹嗎要去幫助別人?那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這個問題還算合理,我來試著回答。不管你的人生多麼單調,你每天總不免要碰到一些人,你對他們如何?你只是視而不見,還是想多認識他一點?例如郵差,他一天要跑幾百里路,為人們送信,你可曾費心了解他住哪兒,看看他妻女的照片?你問過他是否疲倦或覺得無聊嗎?

或者是雜貨店送貨的孩子、送報生、擦鞋童呢?他們也都是人啊!他們也有煩惱、夢想、個人的野心啊!他們也想與別人分享,問題是你有沒有給他們機會?你可曾對他們表示過熱切真誠的興趣?我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你用不著變成南丁格爾或社會改革者,才能幫助這個世界——你個人的世界,你大可以從明早遇到的第一個人開始改變。

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那當然是帶來更大的快樂、更大的滿足,更以自己為榮。亞里士多德把這種態度稱之為「開化了的自私」。左羅斯特說:「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增進你的健康與快樂。」富蘭克林說得更簡單:「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紐約心理服務中心主任林克曾說:「我認為,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發現就是,科學證明為完成自我實現與得到快樂,自我犧牲與紀律都是必要的。」

多想想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免於煩惱,也可以結交更多朋友,得到更多樂趣。我請教耶魯大學的威廉·費爾普斯教授,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到旅館、理髮店或商店時,一定會跟我遇到的人談談話。我要讓他們覺得他們是一個人,而不是一部機器上的螺絲。有時我會讚美店裡的女服務生眼睛或頭髮很美。我會問他們理髮時站一整天累不累,我問他是怎麼進入理髮業的,比如干多久了,理過多少次了?我幫他一起數。我發現對他們感興趣就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樂趣。我常跟行李搬運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這會令他精神振作。一個酷熱的夏天,我到火車餐車上去吃午餐。餐車擠得水泄不通、悶熱無比,而服務又很慢。服務生終於過來把菜單給我,我說『在廚房做菜的那些人今天可慘了』。服務生開始咒罵,我以為他生氣了,他說『老天啊!客人都在抱怨食物不好,他們埋怨服務太慢,又嫌這裡太熱、東西太貴。我聽這些抱怨聽了19年,你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對廚師表示過同情的客人。我祈禱有更多像你這樣的客人』。」

服務生只因為我把廚師當人看待就如此驚異,人所企求的,只不過是希望自己被當做人對待。有時我在路上碰到有人牽著狗散步,我總不忘讚賞那隻狗。我走過後回頭看時,常會看到那人很欣賞地拍拍他的狗,我的讚賞重新引起了他的欣賞。

有一次在英國,我遇到一位牧師,我真心稱讚他那隻壯實聰明的牧羊犬。我請他告訴我如何訓練那隻狗。我走開後,回頭看見那牧羊犬搭在它主人的肩上,而它主人正在拍它的頭。就因為對牧人的狗表示感興趣,我就能讓那牧人開心,那隻狗也開心,當然我自己更開心。

一個常跟搬運工握手,又能對廚子表示同情的人,或是常稱讚別人的狗有多棒的人,你能想像他們會終日愁眉不展、需要心理醫師嗎?你一定想像不出吧!有一句中國諺語說:「與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面這段是一位女士的故事,她現在已經當祖母了。幾年前,我到她住的小鎮演講,住在她家一個晚上,第二天她開車送我去50英里外的車站搭火車。我們談到如何交朋友,她說:

「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訴你一件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的事——連我先生也不知道的事。我們家以前在費城是靠社會救濟金過活的。我年輕的歲月中最大的悲劇都來自我們的貧困。我從來不能像別的少女們那樣享受正當的社交生活。我衣著寒酸,而且常常太小,綳在身上,當然款式也都過時了。我覺得無顏見人,常常哭著睡去。絕望中,我忽然心生一計,每次在聚會裡,我都請我的男伴談談他的經歷、想法以及對未來的計畫。我問這些問題,倒不是對他們的回答特別感興趣,實在只是希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不要看出我的裝扮寒酸。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當我聽這些青年談話時,我學到一些東西,而開始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我變得興味盎然,自己也忘了服飾的問題。可是最令我驚異的是,因為我是個很好的聆聽者,又鼓勵他們談論自己,他們跟我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我竟漸漸成為最受歡迎的女孩,有3位男士都要求我嫁給他。」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什麼對別人的事感興趣,這全是胡扯!我才懶得過問別人的事,我只要自己賺到錢,得到我所追求的東西就好了,管別人閑事幹嗎?」

當然,你有選擇的自由,你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過,如果你是正確的,那麼所有的古聖先賢——耶穌、孔子、佛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就都錯了。也許你對宗教大師有反感,那麼,讓我來舉幾個無神論者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劍橋大學豪斯曼教授,他是當代極富盛名的學者。1936年,他在劍橋做演說《詩之名與質》中曾提到,耶穌說:「人因我失去生命者,將得永生。」這實在是永恆的真理,也是最深刻的道德發現。

我們一天到晚從傳教士那裡聽到這種論調,而豪斯曼教授是一位無神論者,也是一位悲觀主義者,他卻仍舊發現,一個人只想到自己,是不可能活出真正的人生來的,事實上,他會活得很糟。相反地,忘記自身、服務他人的人才得以享受生活之喜悅。

如果那也不能打動你,我們再來看看20世紀最傑出的美國無神論者——西奧多·德萊塞。德萊塞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神話,而人生只是「傻瓜說的故事,沒有任何意義」。德萊塞卻遵循耶穌的一個道理——服務他人。德萊塞說過:「如果人想從人生中得到任何快樂,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應為他人著想,因為快樂來自於你為別人、別人為你。」

如果我們真的要像德萊塞所說, 幫助別人過得更好,我們就應該立即行動,不要再浪費時間。人生這條道路,我只能經過一次,如果我能行任何善事——請讓我現在就做,不要讓我拖延,也不要讓我輕視,因為我再也不會經過這條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