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趕走憂慮,解放自己的心靈 第七節 學會喜歡自己

卡耐基智慧金言

成熟的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適度地忍耐別人一樣。他不會因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得很痛苦。

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現在外的癥狀之一便是過度自我挑剔。

獨處對我們的心靈運動十分有益處,就好像新鮮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極有幫助一樣。

史邁利·布蘭敦醫師在一本書中寫道:「適當程度的『自愛』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表現。為了從事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適度關心自己是絕對必要的。」

布蘭敦講得很對。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歡你自己」是必要條件之一。但這是表示「充滿私慾」的自我滿足嗎?不是的。這應該是意味著「自我接受」——一種清醒的、實際的自我接受,並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嚴。

喜歡自己,是否會像喜歡別人一樣重要呢?我們可以這麼說,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只是顯示出他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

今日,全美國醫院裡的病床,有半數以上是被情緒或精神出了問題的人所佔據。據報道,這些病人都不喜歡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地相處下去。

人應該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然而卻很少有人有勇氣能夠特立獨行或直面真實的處境。我們在行動之前就被社會文化和經濟觀念限制住了。從吃飯、穿著到生活方式和觀念,我們和鄰居如此相似。一旦我們某個不一樣的行為與這種環境相異時,我們就會變得精神緊張或神經過敏,甚至於厭惡自己。

我認識的一個女性嫁給了一個野心勃勃、很有進取心、獨斷專行的政治家,於是,夫婦兩人的社交圈以擁有錢的數量來權衡人。這位女性溫柔賢淑,有謙虛的性格。在這種環境中她的優點都被別人認為的缺點所取代。她越來越自卑,直到討厭自己。

在我看來,這個女人的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她無法適應環境,而在於她無法適應和接受自己,無法心平氣和、快快樂樂地接受自己。她沒有徹底明白一個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性格而不可能按照別人的性格來行事。

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用別人的標準來權衡自己。她必須明確自己的價值觀,然後自信地生活,並且善於和自己相處,消除厭惡自己的情緒。

誇大自己錯誤的程度和範圍是討厭自己的人經常做的事情之一,適當的自我批評是好事,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但是演變為一種強迫性的觀念時,就會使我們變得癱瘓,不能聚集力量做積極正面的事。

我班上有一位女學員,她在班上說:「我總是感到膽怯和自卑。別人好像都很沉著、自信。我一想到自己的缺點就感到泄氣,於是就無法自如地說話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的缺點,而在於你有多少優點。

決定一件藝術品和一個人的最終因素不是缺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充滿了歷史和地理的基本常識的錯誤,狄更斯則儘力在小說中渲染傷感的氣氛。但是誰會計較呢?缺點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流的文學大師,因為優點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也會感到對方缺點的存在,但是我們喜歡和他們交往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身上的優點。

自我完善的實現依賴於對優點的發揮,取長補短,而不是整天惦記著自己的缺點。

要學會喜歡和接受自己,首先必須挖掘自己對缺點的包容之心。包容不代表我們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然後躺在床上睡大覺,而是明白人無完人。對別人求全責備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完美則是一種極端的自我本位。

我認識的一個女人是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她要求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疏漏。但在別人眼裡,她是個失敗的人。一個簡單的報告她需要折騰幾個小時,耽誤了自己和別人的時間;一篇主題演講她什麼都要涉及和講解,結果讓聽眾百無聊賴;她絕不接待臨時到訪的客人,因為她沒有任何準備。她絞盡腦汁追求完美,事實上,她的確做到了一種形式意義上的完美,但直接的代價是毀掉了生活中的理解、自然和樂趣。其實,她所追求的完美並非完美本身,她是想超越別人,因為她不想自己在優點方面和別人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她想成為人群的焦點,所以她做事並不是出於發揮自己已有的才能。她並不能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歡樂,只是為了超過別人,讓自己在高高的完美的架子上昂起頭。

人沒有完美的,強迫性地對完美的追求一旦不成功,這個人就會變得討厭,甚至憎恨自己。

人不能時時刻刻都處在特別認真的狀態中,學著喜歡自己的前提之一,就是能偶爾放慢行進的腳步欣賞自己。

獨處能使我們發現內在的休息港口,能有參詳的對象,是我們與外界接觸的基礎。獨處能使我們更客觀地透視自己的生命。獨處的確對我們的靈魂十分有益處,就好像新鮮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極有幫助一樣。

假如我們要依賴別人才能得到快樂與滿足,則無疑為他人增添負擔,並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要喜歡、尊重、欣賞我們自己,這不但能培養出健康成熟的個性,也能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