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與人和諧相處的秘訣 激發他人的競爭意識

要想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競爭心理,這不是一種只知為錢的利益之爭,而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好勝心。工作本身的競爭以及自我表現的機會,才是每個成功者所喜歡的。

任何年輕人一進入社會都應該學習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取得成功。

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親自預先寫好他自己的墓志銘:「長眠於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創業過程中任用比他自己更優秀的人。」

善於觀察別人,並可以吸引一批才識過人的朋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這是美國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經驗。

好勝心是人們的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迫切希望并力圖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幹超過別人,從而使自己出人頭地的心理狀態。超越他人的慾望、挑戰,是振奮人們精神的一項絕對可靠的辦法。

有一次,查爾斯·史瓦布手下的許多家工廠中,有一家的生產量總是低於責任額,而且久久不見改善,於是他趕到那裡:「把廠長給我找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你是個能力很強的人,怎麼會始終沒辦法使生產工作步入軌道呢?」他問道。

「我也不知道,」那位廠長應道,「我也一直都在督促那些員工,甚至威脅他們說,再不認真致力於生產,我就炒他們魷魚,但情形依然是維持不變,無法好轉。」

那時正好日班將結束,不久就要改由夜班工人來接班。

「去拿根粉筆來給我。」史瓦布說道,並轉身走向附近一位工人旁邊,「你們這一班今天總共完成幾件?」

「6件。」那名工人老實地應道。

史瓦布沒說一句話,在地板上用粉筆寫下一個很大的阿拉伯數字「6」,然後走開。

夜班工人來到時,他們看到了那個「6」字,就問這是什麼意思。

「大老闆今天到這兒來了。」那位日班工人說,「他問我們生產了幾部暖氣機,我們說6件,他就把它寫在地板上。」

次日早上,史瓦布又來到工廠。夜班工人已將「6」擦掉,寫上一個很大的「7」。

而當天日班的工人一進廠房,看到地上的「7」字,心想夜班的人顯然是自以為高明,於是不甘示弱,當即加緊生產。結果當晚臨走前,地上的號碼又變成「8」。幾天下來,日夜班的生產件數,然都升到了有40件的成績,迎頭趕上了其他廠。

這究竟有何道理呢?

史瓦布頗感自豪地解釋說:

「要想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競爭心理,而且我所鼓勵的競爭,並不是一種只知為錢的利益之爭,而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好勝心。」

超越他人的慾望、挑戰,是振奮人們精神的一項絕對可靠的辦法。

當年若不是求勝之志堅定不移,羅斯福怎可能贏得總統大選?

當羅斯福自古巴返美,準備角逐紐約州長的寶座時,他的反對者也曾大肆叫囂,說他並非紐約州民,不配做紐約州長,弄得他心灰意冷,幾乎退縮。卻因為他朋友的一句話,重新又燃起了鬥志。他朋友說:「聖璜山的這位英雄,難道僅是一名懦夫?」

這句話刺激了他的競爭意識,因此羅斯福留下來接受挑戰,它不僅改變了羅斯福的一生,同時也改變了美國歷史。

強者喜歡挑戰困難,越是困難的事情越能激發人的鬥志。接受挑戰,就可以享受勝利的喜悅。什麼東西比克服困難的機會更具挑戰性?

「每個人都有所畏懼,但是勇敢的人把他們的畏懼放在一邊而勇往直前,結果有時通往死亡,可是總是通向勝利。」這是古代希臘帝王的侍衛的誓言。什麼東西比克服困難的機會更具挑戰性?

艾爾·史密斯在擔任紐約州州長的時候,就使用過這個方法。

魔鬼島西邊的辛辛監獄的獄長職位一直空缺,由於外界盛傳該監獄黑暗無比,貪污枉法之事層出不窮,誰都不敢接下那個職位,為了替該職位覓得一個強悍有力的人選,他寫了封信給新罕普敦的劉易斯·路易士,專程把他請到他辦公室里商量。

當劉易斯站在他面前的時候,他高興地說:「你去主持辛辛監獄,怎樣?他們那兒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

劉易斯·路易士特別為難,他深知辛辛監獄的危險。這是一項政治性的職位,那裡會隨時受到政治變化的影響。監獄長走馬燈似地更換——其中有一個只幹了3個星期。他的確需要考慮他的前途。這是否值得冒險?

史密斯看到他猶豫不決,因此往椅背上一靠,露出笑容。

「年輕人!我知道這差事不好乾,所以我才精挑細選,找了你這個箇中好手來擔任。」

經他這麼一捧,路易士果然立刻被激起挑戰意識,決定接下這苦差事,讓對方瞧瞧他的膽識。

他一直沒有離開,成了當代最傑出的監獄長。他的著作——《辛辛二萬年》,賣了數十萬冊。他曾在電台里廣播,他的監獄生活的故事也被改編成十幾部電影。而他對罪犯很「人性化」,在監獄改革上帶來了奇蹟式的轉變。

一個善於用人、善於安排工作的人就會在管理上少出很多麻煩。他對於每個僱員的特長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儘力把他們安排在最適宜的位置上,善於把適宜的工作分配給最適宜的人。

火石橡膠公司的創辦人哈維·懷爾史東曾說:「單單用錢作誘因,絕對聚集不了一流人才。真正的人才,本身就對競爭不遺餘力,不需要任何誘因。」

行為科學家弗瑞德瑞克·侯茲柏也同意這種說法。他深入研究了幾千名從工人到高級經理的工作態度。你以為他所發現到激勵工作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工作上具有刺激性?鈔票?良好的工作環境?福利?不是,全都不是。激勵人們工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工作本身。假如工作令人興奮和有趣,工作的人就會渴望去做,而且努力把工作做好。

任何人如果想成為一個企業的領袖,或者在某項事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種鑒別人才的眼光。可以識別出他人的優點,並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利用他們的這些優點。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銀行界的領袖說過:「我的成功得益於鑒別人才的眼力。」這種眼力使得他可以把每一個職員都安排到恰當的位置上,並且他還努力使員工們知道他們所擔任的位置對於整個事業的重大意義。這樣一來,這些員工無需人的監督,就可以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十分妥當。

但是,鑒別人才的眼力並不是人人都有。很多經營者的失敗都是因為他們缺乏鑒別眼力,他們經常把工作分派給不適宜的人去做。他們本身儘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們經常對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卻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使他們埋沒在角落裡。

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明白,一個所謂的人才,不可能樣樣精通,很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較出色。比如說,人們有時會把一個擅長寫文章的人,看作一個幹才,以為他從事管理工作也一定不錯。實際上,一個人能否做一個合格的管理人員,與他是否會寫文章是沒有必然聯繫的。他必須在分配資源、制定計畫、安排工作、組織控制等方面有專門的技能,但這些技能並不是一個善寫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備的。

世上成千上萬的經商失敗者,都壞在他們把許多不適宜的工作加在僱員的肩上,而不管他們是否勝任、是否愉快。

一個善於用人、善於安排工作的人就會在管理上少出很多麻煩。他對於每個僱員的特長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儘力把他們安排在最適宜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於管理的人竟然往往忽視這種重要的方面,而總是考慮管理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的人當然要失敗。

許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經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們公司的營業絲毫未受不利的影響,公司的業務仍然像時鐘的發條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那麼,他們為什麼能做到這樣省心呢?他們有什麼管理秘訣呢?沒有別的秘訣,只有一條:「他們善於把適宜的工作分配給最適宜的人。」

一個人被委派一種責任重大的工作,同時又為上司所堅決信賴,他往往會在艱難環境的壓迫下和求勝意識的激勵下,立意要使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將他所有的才識、能力施展出來,竭盡全力讓上司滿意。

如果你所挑選的人與你的才能相當,那麼你就會像用了兩個人一樣。如果你所挑選的人才,儘管職位在你之下,才能卻超過你,那麼你用人的水平就可算得上勝人一籌。

這種事並不鮮見,有很多僱員的辦事能力在僱主之上,這些人只要機會一到,就立即能自創事業。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業的人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的機會,以致一生默默無聞。不少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就顯示出驚人的才幹和做事的能力,但後來因為有了家庭、拖兒帶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氣,去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