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與人和諧相處的秘訣 不要爭論不休

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假如贏了,還是輸了。

戰後,我曾在倫敦學到過一個非常寶貴的啟示。當時我擔任的是羅斯·史密斯公爵的經理,他曾以30天的時間,駕機飛越半個地球,引起一陣轟動,澳洲政府因而頒發了50000獎金給他,英國國王亦封他爵位,其地位之崇高,猶如美國之林肯。

有一陣子,他是聯合王國統治下被談論最多的人。一天晚上我參加一次為推崇他而舉辦的宴會。宴席中,坐在我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個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談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

我知道他錯了,因我很確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為了表現優越感,我很多事、很討嫌地糾正他。他立即反唇相譏:「什麼?那是莎士比亞說的?那怎麼可能?太荒謬了!那段話明明是由《聖經》里節錄出來的,我再清楚不過了!」

那位先生坐在右邊,我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在我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經多年,因此我倆都同意向他請教。葛孟聽了,在桌下踢了我一下,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當晚回家途中,我問葛孟先生:「葛孟,你怎麼也會弄錯,那句話明明是莎士比亞說的啊!」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但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保留他的面子?他並沒問你的意見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麼要跟他抬杠?記住,要永遠避免跟別人正面衝突。」

「避免衝突」,當初說這話的葛孟先生,如今早已作古,但這個教訓,我卻是至今仍深記心底。

天底下只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爭論或許能讓你得到一些勝利的快慰,但那種勝利是空洞的,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你的勝利使他自慚,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

「避免衝突」,那是我最需要的教訓,由於我向來是個積重難返的「杠子頭」。小時候,我和我哥哥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杠。進入大學,我又選修邏輯學和辯論術,也常常參加辯論比賽。後來還曾在紐約開過這門課程,招收學生講授辯論學,然而到頭來我所得到的惟一結論卻是,不論何種辯論,上上之策還是設法避開它,視之為毒蛇猛獸,能避多遠,就避多遠。

這一切的結果使我獲得一個結論,天底下只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要像你避免響尾蛇和地震那樣避免爭論。

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從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

你絕不可能從辯論中得到真正的勝利,不論辯贏辯輸,到頭來你都會失去某些其他的東西。為什麼?假如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一個人即便口服,心裡也不一定服。

泛美人壽保險公司對其業務員有著一項恆久不變的訓練方針,那就是:「永不與客戶爭辯。」

舉例說明:

幾年前,有位很衝動的愛爾蘭人名叫歐哈瑞,上過我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但卻很愛抬杠。他做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由於推銷卡車並不成功而來求助於我。我問了他幾個簡單的問題,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假如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瑞承認,那時候,他在口頭上贏了不少辯論。

他說:「我經常都會辯到讓客人自知理虧,才肯罷休,問題是,儘管我每次都能駁倒對方,但到頭來卻一輛卡車也沒能賣出去。」

我的第一個難題不在於歐哈瑞如何說話。我立刻要做的是,訓練他如何自製,避免口角。歐哈瑞如今是紐約懷特汽車公司的推銷明星。他是如何成功的?

他是這樣的:「每當我走進客戶辦公室,聽到對方說『什麼?懷特的卡車?不行!那牌子根本不好,就算你送我都不要!我寧可買伍斯特的車子』,我定會立即回答:『先生!你說的沒錯!伍斯特車子確實是很好,買它的車的確是不必操什麼心!』

「如此他就無話可說了,由於沒有抬杠的餘地。由於他說伍斯特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只有住口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下午的『伍斯特的車子最好』。接著我們不再談伍斯特,而是開始介紹懷持的優點。

「換了從前,我一定會跟他爭個臉紅脖子粗,告訴他伍斯特車子哪裡不好,哪裡漏洞百出,但到頭來總是愈辯愈糟,對方愈是會固執己見,堅持別家廠牌的車,比我們懷特的車強。

「如今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如何干推銷工作的。我一生里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我如今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富蘭克林曾說:

「據理力爭,或許偶然能讓你得到一些勝利的快慰,但那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於是,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要那口頭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別人對你的好感?

你在爭論中或許有理,但要想改變別人的主意,你就必須捨得使你一切都徒勞。

不論你所持的觀點是正確的,亦或是錯誤的,在你的對手眼裡,它們都一樣不具任何意義。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口舌之辯下屈服。

波士頓某雜誌,曾經刊出過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詩句,其內容是這樣的:

威廉·傑長眠於此,

窮其一生,他都未嘗錯過,

他做的事,永遠是正確的。

然而當他長眠地下時,

是與非,於他何異。

不論你所持的觀點是正確的,亦或是錯誤的,在你的對手眼裡,它們都一樣不具任何意義。

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麥卡多,在政壇翻滾多年,他的結論是:「要想藉著爭辯,來打敗一個無知的人,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麥卡多先生只針對「無知之人」下此定義,算是種保守的說法。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口舌之辯下屈服。

佛瑞克·派森是一家公司的稅務顧問,有一次因該所屬公司的課稅問題,而和國稅局人員起了爭執。原因是該公司有筆9000元的賬款,被客戶倒掉,派森認為這筆錢按理不該徵收營利所得稅。但那位國稅局人員卻不以為然。

「倒賬?哪有這種說法?倒賬一樣要課稅!」

「那位稽核員特別冷酷、傲慢,並且頑固,」派森在課堂上說,「任何事情和理由都沒有用……我們愈爭執,他愈頑固,因此我決定不再同他理論,開始改變話題捧他幾句。

「我說:『我相信這件事,比起你必需處理的其他稅務問題,一定是非常的微不足道。我雖然對稅務非常了解,但終究止於書面理論,不如你對實務的專精,真希望哪天也能有份像你一樣的工作,好讓我多學點。』事實上,我當時說的的確是真心話。」

「這下,稽核員在椅子上伸直身子,花許多時間談論他的工作,告訴我發現過許多稅務上的鬼花樣。他的口氣慢慢地友善起來,接下來又談起他的孩子。臨告別的時候,他說要再研究研究我的問題,過幾天會通知我。」

「三天後,他果然打來一通電話,決定取消對那筆呆賬的課稅要求。」

這位稅務人員所表現的,正是人性最普遍的一種弱點,他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感覺到那份權力欲。當派森對他據理力爭時,他就透過厲聲訓斥來享受那份權力感;當他的重要性得到認可,他就又藉著寬厚、仁慈的表相來滿足自己強烈的自我意識。

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出現雙方觀點、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你要儘力使不同的意見不致成為爭論的主題。讓我們的顧客、同事、朋友、戀人、丈夫、妻子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即使有爭論也是和諧的。

拿破崙的家務總管康斯丹在《拿破崙私生活拾遺》中寫到:拿破崙和約瑟芬打撞球時曾說:「即使我的技術不錯,但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特別高興。」我們能夠從康斯丹那裡總結出顛撲不破的教訓,讓我們的顧客、情人、丈夫、太太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

釋迦牟尼說:「化解仇恨的惟一力量,絕非仇恨本身,而是愛。」

而誤會的化解,也絕非爭辯所能做到的,必得經由諒解、安慰和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才有可能化怨氣為祥和。

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所有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林肯說:「決不肯在私人爭執上浪費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了自製。當你遇到惡犬擋道時,最聰明的方法,還是避開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