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養快樂的心情 你要快樂起來

快樂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只有讓他人快樂才能使自己變得快樂。

開始計畫寫作此書時,我曾懸賞200美金,以「如何快樂起來」為題,徵集最能打動人心的自我激勵的故事。

此次徵文比賽有三位評委,分別是東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長艾迪·雷肯貝克、林肯紀念大學校長史都華·麥克柯里南博士、廣播新聞評論家卡譚·波恩。然而,我們收到的稿件中有兩篇非常優秀的作品,使三位評委無法取捨,只得讓兩名應徵者平分了獎金。下面就是得獎故事之一,作者是密蘇里州春日鎮的波頓先生。

「我9歲失去了母親,12歲又失去了父親。」波頓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母親是在19年前的某一天突然離開家的,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也沒有見過她帶走的兩個妹妹。直到離家7年之後,她才寫信給我。父親死於母親離家3年之後的一次車禍。他與別人在密蘇里州的一個小鎮合夥買下了一間咖啡店,後來合伙人趁他出差時把咖啡店賣了,捲款潛逃。朋友打電報給父親,讓他趕快回來處理此事,匆忙間,他在堪薩斯州沙林那城發生了車禍,一命嗚呼。我有兩個姑姑,又窮又老又病,她們將我們五個兄弟姐妹中的三個帶回了家,留下我和弟弟沒有人願意收留。儘管不願意被人看成孤兒,然而無可奈何,我們也只能乞求人們的幫助。我在一戶窮人家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不久男主人失業了,也就無法再供養我了。後來羅福亭先生和太太收留了我,讓我住在離鎮上五六公里遠的農莊里。

「羅福亭先生70歲,患有俗名『纏腰龍』的帶狀皰疹,整天躺在床上。他告訴我,只要不說謊,不偷東西,聽話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裡。這三道命令成了我的聖經,我完全按照這一標準生活。後來我上學了,可第一個星期我就像嬰兒般躲在家裡號啕大哭起來。許多孩子故意找我麻煩,取笑我的大鼻子,說我是個笨蛋,喊我『小臭孤兒』。我傷心極了,想去打他們,可羅福亭先生說:『永遠記住,能走開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來打架的人偉大得多。』所以我堅持忍受,不和人發生衝突。直到有一天,一個孩子在學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雞屎,丟在我的臉上。我將那小子痛揍了一頓,結果交上了好幾個朋友,他們都說那傢伙活該。

「我十分喜歡羅福亭太太給我買的一頂新帽子。然而有一天,有個大女孩將我的帽子扯了下來,在裡面裝滿了水,結果把帽子弄壞了。她說自己之所以往裡面灌水,是要『那水能夠弄濕你的大腦袋,讓你那玉米花似的腦筋不要亂爆』。

「我從來不在學校里哭泣,但一回到家裡就號啕大哭。直到有一天,羅福亭太太給了我一些安慰,使我所有的煩惱和憂慮一下子煙消雲散,並且開始嘗試著將敵人變成朋友。她對我說:『羅夫,如果你能對他們表示出興趣,注意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想他們也許不會來挑逗你,喊你小臭孤兒了。』我接受了她的建議,並且更加努力地讀書。後來我成為班上的第一名,卻沒有人妒忌我,因為我總是在儘力幫助別人。

「我幫助班上許多同學提高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並且替他們寫作完整的讀書報告。有的孩子不好意思讓自己的父母親知道我在幫助他們,常常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要去抓袋鼠,然後一溜煙兒跑到羅福亭先生的農場里來,將狗關在穀倉里,然後讓我教他們讀書。

「死神掃蕩了我們附近的農場,農場里的成年男人都死了,四戶人家只剩下我這個唯一的男性,與寡婦們一起生活了兩年。每天放學,我都會到她們的農莊去,幫她們砍柴、擠奶,給家畜餵食喂水。大家都十分喜歡我,把我當成朋友,再也沒有人罵我了。從海軍退伍時,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對我的感情。到家的頭一天,就有200多個農夫來看我,有的甚至是從40公里外開車過來的。我一直試圖努力去幫助他人,使我沒有什麼憂慮,13年來再也沒有人叫我『小臭孤兒』了。」

華盛頓州西雅圖已故的佛蘭克·陸培博士也是如此,他曾因風濕病躺在床上達23年之久。《西雅圖報》記者史都華·懷特豪斯寫信對我說:「我曾多次訪問陸培博士,我從未見過如此無私,如此珍惜每一天的人。」

像他這樣只能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如何能好好過日子呢?他是否整天抱怨和批評他人呢?不是的!他是否充滿了自怨自艾,急切希望成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呢?不是的!他希望所有人都同情他、照顧他嗎?也不是。相反,他將威爾斯王子的名言「我為他人服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搜集了許多其他患者的姓名和住址,給他們寫一些充滿快樂、充滿鼓勵的信,令他們振作起來,這樣做同時對他自己也是一種激勵。他曾組織過一個病人之間保持通信聯絡的俱樂部,後來還組織過一個稱之為「病房裡的社會」的全國性組織。

就這樣,他躺在病床上,平均每年寫出1400封信,人們捐贈的由他轉交的收音機和書籍,也為成千上萬的病人帶來了快樂。

陸培博士與普通人相比,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只有一點:他擁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他能從那些比個人更高貴的理想中獲得快樂,而不會成為一個像蕭伯納所描寫的:「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又病又苦的老傢伙,一天到晚抱怨這個世界無法讓自己開心。」

心理治療專家阿弗瑞德·安德爾曾有過一個驚人的說法。他經常對患有精神抑鬱症的病人說:「如果你能遵照我的方法,你的病會在14天之內痊癒,這種方法就是每天想一想自己如何才能取悅別人。」

這種說法令人難以置信,因此我覺得有必要作進一步的闡釋,並且引用安德爾博士那本著名作品《生命對你應該有什麼意義》中的部分內容。

在《生命對你應該有什麼意義》第258頁,安德爾博士這樣寫道:

「抑鬱症患者心中有一股長年不息的怒氣和對他人深深的反感。儘管其目的是為了得到照顧、同情和幫助,但卻往往因為自己的內疚感而變得抑鬱不樂。抑鬱症患者對早期的記憶通常如此:『我記得自己想躺在長條沙發上,但是哥哥卻已經躺在那裡了,於是我大聲哭叫,使他不得不走開。』

「抑鬱症患者通常以自殺作為報復自己的手段,醫生提供的第一個治療方法就是避免他們有任何自殺的理由。而我用來解除他們緊張情緒的辦法——也是這種治療方式中的第一條規則——就是建議他們『絕不要做任何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卻可以深深觸及到此病的根源。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能夠做到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他還能怪什麼人呢?對自己還有什麼好報復的呢?『如果你想去看電影,或者去度假,就去吧。如果走在半路上發現自己不想去了,那就回來吧。』這是人們所渴望獲得的最理想的生活,似乎可以滿足他們所追求的優越感。他就像神仙一樣隨心所欲。對於另外一些患者來說,這可能並不是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他想控制別人,想責怪別人。如果大家都順從他,他也就喪失了責怪他人的理由了。這種做法可以使人的緊張情緒得以放鬆。在我的病人當中,從來沒有發生過自殺事件。

「通常那些病人都會對我說:『我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這種說法我聽得太多了,答案是現成的:『那就不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任何事。』有時候他們也說:『我想整天躺在床上。』如果我說這樣很好,他也許不會再想這樣做了;但如果我反對的話,他就會像打仗一樣和我爭論不休。因此,我通常的做法總是表示同意。

「這是方法之一,另外一種方法則直接打擊到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對他們說:『如果你能遵照我的方法,你的病會在十四天之內痊癒,這種方法就是每天想一想自己如何才能取悅別人。』你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嗎?尤其是當他們滿腦子都在想『我如何才能讓他人擔憂』時。但他們的回答卻非常有意思,有的人說:『對我而言太容易了,我一輩子都在做這種事。』事實上他們從未做過這種事。我要求他們慎重考慮這一問題,但他們卻毫不在意。我對他們說:『睡不著的時候,你可以多花些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能使他人高興起來,這可以大大地改善你的健康。』第二天我問他們有沒有想過我的建議?有人回答說:『昨晚我一上床就睡著了。』注意,和他們講這些話時一定要很誠懇,很友善,一點兒也不能流露出太強的優越感。

「也有人會回答說:『我永遠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心中充滿了憂慮。』這個時候我會對他們說:『你可以繼續擔憂。不過,有時候也未嘗不可以想想別人。』我希望他們多少能對他人產生一點兒興趣。許多人對我說:『為什麼要讓別人高興呢?別人從來沒有讓我高興過。』卻很少聽到有病人說:『我曾考慮過你的建議。』『為了你自己的健康,』我回答說,『那些人以後一定會受苦的。』我了解他們的主要病因是缺乏合作,並且努力地使他們增加對這個社會的興趣。我相信一旦他們能與他人平等合睦相處,他的病也就痊癒了。宗教上最重要的信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