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拋卻名利帶來的煩惱 拋卻工作和金錢的煩惱

如果我知道怎樣解決人們的財務煩惱,我就不會寫這本書,而將安坐在白宮內——坐在總統身旁。但我可以在此提供一些小貢獻:我可以引述各方面專家權威的看法,並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指出你可以從何處獲得書籍和小冊子,使你得到正確的指導。

《婦女家庭月刊》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人們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蓋洛普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說,從他所做的研究中顯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有什麼財政困難了。在很多例子中確實如此,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有更多例子則並不盡然。我在撰寫本部分內容時,曾向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里頓夫人請教。她曾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華綱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曾以個人指導員身份,幫助那些被金錢煩惱拖累的人走出困境。各種收入的人她都幫助過,從一年賺不到1 000美元的行李員,到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如此對我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煩惱。」事實上,我經常看到,他們的收入有所增加後,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幫助,只是徒然增加開支,增加頭痛。她還說:「使多數人感覺煩惱的,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也許你會對後面那句話不屑,好吧,在你表示輕蔑之前,請記住,史塔普里頓並沒有說「所有的人」。她說:「大多數人。」她並不是指你而言。她指的是你姊妹和表兄弟,或其他的一些人。

可能有讀者會說:「我希望作者這小子來試試看:拿我的周薪,付我的賬款,維持我應有的開支。只要他來試一試,我敢肯定他會知道我的困難,不再說大話。」說得不錯,我也有過我的財政困難:我曾在密蘇里的玉米田和穀倉做過每天10小時的體力工作,辛勤地工作,直到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的那些苦工,並不是1小時1塊美金的工資,也不是5毛錢,也不是10分錢。那個時候我每小時工資5分錢,並且每天要工作10小時。

我體會過連續20年住在1間沒有浴室、沒有自來水的房子里是什麼滋味。我知道睡在一間-15℃的卧室中是什麼滋味。我知道寧願徒步數里遠,只為節省1毛錢,以及鞋底穿洞、褲子打補丁的滋味。我也嘗過在餐廳里盡點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褲子壓在床墊下的滋味,因為我沒錢把它們交給洗衣店去洗。

然而,就是在那種情況下,我仍設法從收入中省下幾個銅板,因為如果我不那麼做,心裡就不安。由於這段經驗,我終於明白,如果你我渴望避免負債以及避免金錢煩惱,我們就必須和一些公司一樣:必須擬定出一個正確花錢的計畫,然後根據那項計畫來花錢。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這樣做。例如,我的好朋友黎翁·西蒙金,指出人們在處理金錢事務時,會表現得意外盲目。他告訴我,有位他所認識的會計師,在公司工作時,對數字非常精明,但到他處理個人財務時——就讓我們打個比喻吧,如果這個人在星期五中午拿到薪水,他會走到街上去,看到商店櫥窗有件叫他著迷的大衣,就毫不猶豫地將它買下來,從不考慮交房租、電費,以及其他的一些開支,遲早都要由這個薪水袋裡抽出來付掉。然而這個人卻又知道,如果他所服務的那家公司以他這種貪圖目前享受的方式來經營,則公司一定會破產。

你必須考慮這樣一件事:當牽涉到你的金錢時,你就等於是在為自己經營事業。你如何處理你的金錢,實際上也確實是你「自家」的事,別人根本幫不了你。

不過,什麼是管理我們金錢的原則呢?我們如何展開預算和計畫?以下有11條規則。

史塔普里頓夫人對我說,假設有2個家庭比鄰而居,住同樣的房子,同樣的郊區,家裡的人數一樣,收入也一樣——然而,他們的預算需要卻會截然不同。為什麼?因為性格的不同。她說,想要進行正確的預算,必須按照各人需要來擬定。

預算是什麼呢?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我們物質安全感——從很多情況下來說,物質安全感就等於精神安全和免於憂慮。史塔普里頓夫人告訴我:「依據預算來生活的人會生活得比較快樂。」

你應該怎樣進行呢?首先,你必須把所有的開支列出一張表來,然後按要求指導。你可以寫信到華盛頓的美國農業部,向他們索取一本這一類的小冊子。在某些大城市——密爾瓦基、克利夫蘭、明尼亞波利斯,以及其他大城市——主要的銀行都有專家顧問,他們將樂於和你討論你的財務問題,並幫你擬定出一份適合你的預算。討論此一題目的小冊子中,我見過的最好的一本名叫《家庭金錢管理》,由家庭財務公司發行。順便提一下,這家公司出版了一整套的小冊子,討論到許多預算上的基本問題,例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裝飾,還有其他各項問題。

幾十年之前,亞諾·班尼特到倫敦,立志做一名小說家,他當時非常窮,生活壓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開銷都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他的錢怎麼花掉了?不是的。他心裡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不停地保持這一類記錄,甚至在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還一直有這個習慣。

約翰·洛克菲勒也使用這種方法,也保有這種總賬。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士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去休息。

我們也應該這樣,必須去弄個本子來,開始記錄,記錄一輩子?不,不需要;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1個月要把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作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作3個月的記錄。這只是提供我們一個正確的記錄,使我們清楚自己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然後我們就可以以此作為依據,做一下預算。

這裡要說的是,學習如何使你的金錢得到最高價值。所有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採購人員,他們只是設法替公司買到最合理的東西。身為你個人產業的男、女主人,你何不也這樣做?

史塔普里頓夫人對我說:「我最害怕的就是被請去為年薪5 000美元的家庭擬定預算。」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每年收入5 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達到這一標準,然後,當他們的收入達到每年5 000美元時,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他們開始大肆擴張。在郊區買棟房子——『只不過和租房子花一樣多的錢而已。』買輛車子,許多新傢具,以及許多新衣服。等自己有所察覺時,他們已進入赤字階段了。他們實際上比以前更不快樂——因為他們會迅速地把增加的錢花掉。」

這點是很正常的,我們都希望獲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從長遠方面來看,到底哪一種方式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強迫自己在預算之內生活。或是讓催賬單塞滿你的信箱,以及債主敲著你的大門要你還錢?

向銀行貸款,可以有效緩解個人資金緊張狀況,那麼怎樣提高借貸成功率呢?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還貸能力;再就是要尋找有效擔保,如有具備實力的個人或組織擔保,銀行一般都是一路「綠燈」;還要樹立良好信譽,因為失信於一家銀行等於失信於十家銀行。

在生活中,一些意外、不幸,及不可預料的緊急事件,都有小額的保險可供投保。我並不是建議你從在澡盆里滑倒至染上德國麻疹的每件事皆投上保險,但我鄭重建議,你有必要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險。否則,萬一出事,不但花錢,更讓人煩惱。而這些保險的費用也並不貴。

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知道有位婦人去年在醫院裡待了10天,出院之後,收到賬單——只有8元美金。怎麼回事?她有醫藥保險。

如果你投人壽保險的目的是為了在你死後能照顧家人,那麼我請求你,絕不可讓保險公司一次將大批現鈔付給你的受益人。「有許多新鈔票的新寡婦」將會怎樣?我讓馬利翁·艾伯利夫人來解答此一問題。她是紐約市人壽保險研究所婦女組主任。她在全美國各地的婦女俱樂部演講,指出不讓寡婦領取人壽保險金,而改為領取終生收入的好處。她提及一位收到2萬美元人壽保險現金的寡婦,她把所有的錢都借給兒子開創汽車零件事業。事業失敗了,她現在窮困潦倒,三餐不繼。她提到另外一位寡婦,被一位油腔滑調的房地產經紀人所誘,把她手中大部分的人壽保險金拿出來買了一些「保證在一年之內增值一倍」的空地。3年之後,她把土地賣掉,卻只拿回當初投資的1/10。她又提到另外一位寡婦,在領取了1.5萬美元的人壽保險金的12個月以後,就必須向兒童福利協會申請補助款撫養她的子女。與此類似的悲劇,可以說數以千計。

如果你想在死後使自己妻子兒女的生活有保障的話,何不向J·P·摩根學習?他是當代最偉大的金融專家之一。他把遺產分贈給16位受益人,其中12位都是婦人。他贈給這些婦女的是現金嗎?不。他留給她們的是有價證券,讓這些婦女每月都可以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