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打造你獨特的演講氣質 當眾演講場合的形象打造

對於教授如何說話這門藝術,我也走了不少彎路。我最初教授當眾演講這門課程時,花了大量的時間教學員們進行發聲練習,來增加他們的音量,增加尾音的輕鬆活潑。對於那些能花三四年時間來改進聲音表達技巧的人來說,這些訓練確實是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這些完全是毫無用處的東西。因此我開始尋找這些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更重要的目標。這樣,我將會取得快速而持久的驚人效果。我很明智地這樣做了,而且真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曾經強烈地要求我的學員們從害羞的硬殼中走出來,儘管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有意義。這就像法國福熙元帥解釋戰爭的藝術時說的:「概念雖然極其簡單,但不幸的是,執行起來卻很複雜、很困難。」說話最大的絆腳石,就是緊張羞怯,這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而且它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頑固。

要自然而流暢地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反反覆復地練習才能達到。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也許敢上台向大家流利地講話!然而,當你到了24歲或45歲時,你還能有孩童時那種不知不覺的自然嗎?或許會有吧,但更多的可能是你會變得拘謹而羞澀,並且像一隻烏龜,很快縮回自己的殼裡去了。

因此,我認為指導成年人當眾演講的重點,並不是幫助他們增加什麼個性特徵,而是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做出最本能的反應。

一旦你敢於在眾人面前自由隨意地表達自己了,你就不會再退縮了。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就像一隻小鳥,從拘禁的籠子里飛出來,可以展翅高飛了。

別人的風格始終不能完美地在我們身上呈現出來,這是我們必須要謹記的一點。我們總是羨慕某些演說家,因為他們把表演融入了演講,毫無困難地表達自己,並能夠靈活自如地使用個人獨特的、富有魅力的方式,說出心裡想說的話。在這裡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說話時的態度,你需要知道,「說什麼」和「怎麼說」是兩回事,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在一次公開演奏會上,我坐在一位年輕小姐的旁邊。當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演奏肖邦的一首舞曲時,她也正在看曲譜。令她困惑不解的是,帕德列夫斯基的手指在鋼琴上彈奏的音符,與她彈奏這支舞曲時完全一樣,然而她的表現遠不如帕德列夫斯基那樣令人入迷,那樣美得難以形容。

其中的關鍵並不在於音符,而是演奏的方式。正是帕德列夫斯基在演奏時融入進去的感覺、藝術才能以及他的個性,構成了天才和凡人之間的天壤之別。同樣,當俄國繪畫大師布魯洛夫為他的一個學生的習作做了一點修改之後,這位學生驚奇地看著這幅圖畫,大叫道:「呀!你才改了那麼一小點,可是它整個都不一樣了!」布魯洛夫說:「真正的藝術,就在於一小點改動。」

說話與繪畫、演奏鋼琴都是一樣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另外一個人和你是完全相同的;同樣,也沒有一個人有著與你完全相同的思想和想法,很少有人能像你那樣談話並表達你自己的意見。這就是你獨特的個性特徵。

作為一名演講者,這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並努力發揮它,它將會讓你的演講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你個性中唯一而且真實的憑證」。請記住,千萬別把自己裝進模子里,抹殺了自己的個性。正是因為這些成功的演講大師都把自己獨特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因而顯得與眾不同,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有人認為:「你說什麼,絕對不比你怎麼說更重要。」說話的重要因素,不僅包括字句,還有說話者的態度。良好的說話態度,可以讓很簡單的事情產生長遠的影響。例如,在大專院校的演講比賽中,獲勝者往往不是那些演講題材最好的人,而是演講態度最佳的人,因為這種態度有助於他們把演講題材發揮到最佳的效果。

我將通過下面的這個例子來闡述我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英國政治家愛德蒙·伯克的演講稿,不論是從邏輯、說理,還是從文章結構上來看,都是極佳的作品,即使到了現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大專院校仍把他的演講稿當作演講的經典範本。

但你也許想像不到的是,伯克本人卻是一位失敗的演講者,他並不具備表達他這些傑出作品的能力,而且也不能讓他的演講產生吸引力和震撼力。他曾被戲稱為英國下議院的「晚餐鈴」,因為只要他一站起來講話,其他議員就會咳嗽或打牌,或者就是睡覺,甚至是成群結隊地走出會議室。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演講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演講者的態度,和演講稿無關。所以,一定要注意你的說話態度。

你與人說話的態度要讓他們感覺到如同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樣親切。你也許會進展得很順利,最後你也實際向聽眾解答了這個問題。例如你可以在談話當中這樣說:「各位是不是有這樣的疑問:你這樣說有沒有什麼證據?當然,我掌握了充分的證據,我現在向各位說明如下……」接下來你應該回答你想像中提出來的這個問題。這樣就顯得十分自然,有利於打破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單調局面,你的演講也會顯得直接而愉快,更像和朋友在聊家常。

我有幸聆聽了奧立佛·羅基爵士的演說。他用自己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思考、研究所得出的成果,作為他的演說題目——「原子與世界」。這些已經成為他心靈、思想與生命的一部分,他覺得有一些非說不可的東西,所以他根本不擔心什麼,早就忘了自己這是在演講。奧立佛·羅基爵士只關心告訴聽眾有關原子的事情。他滿腔沸騰,一心想讓我們看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他的演講明確、流暢,而且感情豐富。

結果,他做了一場超凡脫俗的演說,深深地吸引了聽眾,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演講,然而,我相信他自己並沒有這樣想,聽他演講的人也沒有把他當作「公眾演說家」。

如果你做了一次公開演講之後,聽眾們懷疑你是否受過當眾演講的訓練,那你可就丟了你老師的面子,尤其是訓練班老師的面子。我們希望你能用輕鬆自然的態度講話,讓聽眾做夢也想不到你竟接受過「正式」的訓練。這就好像一扇好窗戶,它本身並不會引人注目,它只是默默地讓光線射進房間。好的演說家也正是如此,他自然而毫無遮掩,聽眾不會留意他的神態,只感知到了他演講的題材。

當一個人受到自己的情緒影響時,他真正的自我就會浮出表面。一個人的感情投入,無論是真誠、熱情,還是高亢、激昂,可以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一切。熱烈的情緒將有助於你摧毀一切障礙。在感情的催動下,你的行為舉止也將出於自然,演講也將出於自然,因此你在講台上的表現也就更為自然、更加流暢了。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它似乎有點含糊,也不很準確,而一般人都希望得到簡單易行的建議,或者是更明確一些的建議,就好像是汽車駕駛手冊那樣的建議。我當然也希望能做到這樣。

對許多人來說,這樣做起來就會容易得多。那麼,到底有沒有這種忠告或規則呢?有,但它們沒有任何作用,它們只會讓你的演講毫無生命力和趣味性。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浪費了很多精力去練習這些規則,所以我很清楚這一點。也正因為如此,這些規則不會出現在我這本書中,因為喬治·貝林斯說過:「知道了這麼多沒有用的東西,也是沒有用的。」

如何使演講更加自然呢?也許會有人這樣說:「我知道了。只要強迫自己做這些事情,就可以做到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強迫你自己做這些事,那你將會變得像木頭一樣僵硬,像機器人一樣呆板。

演講者和聽眾溝通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整個發音器官和身體的其他部分。例如,我們會聳肩、揮手臂、皺眉、提高音量、改變音調,根據場合與題材改變語速,講得或快或慢。但這些都要發乎自然。就是演講者必須把自己的理念完整而全身心投入地表達出來。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演說家,就要不斷地接受各種自我訓練。例如,你可以藉助錄音機等設備,測量一下自己聲音的高低變化和速度。請你的朋友評價一下也很有用,如果有專家指點當然更好。

這些都是自我練習,當你站在聽眾面前時,就要把自己投入到演講中,集中精力,對聽眾形成心理與感情的衝擊,那麼你可以講得更強勁、更有力。

當你昨天與人交談時,也許就使用了這些原則,而你一點也不會感覺到你使用了它們,就像你的胃消化昨天的晚餐那樣自然。這才是使用這些原則的真正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我已經強調過很多遍,唯有勤加練習一條途徑:

1.強調重點

在日常談話中,我們會對重要的字詞加重語氣,其他的字詞則輕輕跳過去。用這種方式處理,就可以突出一些重要的字詞。這個過程並不奇特,只要你注意聽一聽,你就會發現,你周圍的人都是這樣做的。也許你昨天就這樣說了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