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 我發現讀哲學很有趣

我首先從庫諾·費舒爾那裡了解到哲學,他當時在海德堡開辦講座,而我是聽眾。在那個地方,他的名聲很大。那是一個冬季,他開辦了一個系列講座,講述的是叔本華的哲學。台下坐滿了聽眾,只有提前排隊,才能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雖然費舒爾個頭很低,但是很乾練,打扮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腦袋圓圓的,面容紅撲撲的,頭髮已經白了,梳理得十分整齊。他的眼睛小小的,目光如炬,看起來很敏銳。他的鼻子扁扁的、平平的,就像曾經遭人痛打,模樣很搞笑,當你看到他的時候,會覺得他不像是一個哲學家,而像是一個退休的拳擊運動員。他是一個非常風趣的人,曾經創作出一本談論機警的書,我那時候讀了這本書,不過,現在一點也想不起來了。他偶爾在講座中說一些俏皮話,惹得台下的聽眾捧腹大笑。他聲如洪鐘,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可謂是口才卓越、撼動人心的演講家。當時,我還沒多大年齡,而且很蒙昧,對他講的那些話不是太了解,但是對叔本華印象很深,知道他脾氣特別怪,性格很特殊,也隱約了解到他的整個哲學都很動人、洒脫。這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所以我無法提出更多看法,僅僅指出一個地方:庫諾·費舒爾的演講不像是嚴肅的哲學解釋,而像是一場藝術。

我從此開始廣泛閱讀哲學類書籍,覺得學習哲學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對於那些覺得讀書有用,能夠從中獲得樂趣的人而言,哲學比眾多意義重大的學科更豐富,更具有魅力。雖然古希臘能夠讓你激動起來,但是這種激動從這方面來說是不夠的,傳到現在的古希臘作品和相關的論文已經非常少,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全部讀一遍。大家也非常熱衷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但是把這個主題與其他的相比較,就會覺得它太狹窄;它只包含了有限的思想,藝術方面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失去了開拓意義,僅僅把典雅、嬌媚與均勻——一種經常看到的特性——留了下來,所以你會覺得特別厭煩。那個時代的人雖然很有才華,但就像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很多人都保持同一個樣子,所以你也會對那個時代的人心生厭煩。那些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有聯繫的作品,你可以源源不斷地讀下去,但往往還沒有通讀一遍,就已經感覺無聊透頂。法國大革命是一個現實性的主題,這正是他的優點所在,也具有很大的魅力。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只需要動用一點點想像,就可以站在當時的人群里,與他們一同發起法國大革命。直到現在為止,從我們的生活中,依然能夠看到他們的思想和運動的影子,所以,把他們說成是和我們同一個時代的人,也未為不可;我們某種程度上都算得上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人。有很多材料介紹這個時期,相關的作品多得數不勝數,還湧現出許多新的作品。如果你想閱讀相關書籍,就能隨時找到那些新奇、有意思的資料。不過你還是沒法從中得到滿足。因為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你不得不研究那些引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人物,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逐漸看清他們邪惡、俗氣的一面,最後深為震驚。那些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歷史的人,竟然擁有這樣卑劣的品性,這真是悲哀。你最終將覺得有些厭煩,不得不把這個主題丟掉。永遠不讓你失望的只剩下哲學。由於它沒有邊界,所以你始終都無法抵達終點。它和人類的靈魂頗為相像,都非常豐富、絢麗。它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幾乎涵蓋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宇宙、上帝、不滅、人類的理性、人生的最終目標、人類的本領和人類的限制,這些都是它的主題;假如你在這個高深、模糊的世界中遨遊,頭腦中一直帶著這些疑慮,最終卻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哲學就會給你一個答案——心態平和地接受自己的懵懂;它會讓你明白,退一步會帶來安定,還會讓你變得更加勇敢。它開發人類的智慧,還可以豐富人類的想像力。對於平時喜歡哲學的非專業人士來說,哲學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思考,甚至超越了帶給專家、學者的思考,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樂趣,讓你不再感覺無聊、空虛。

聽了庫諾·費舒爾的演講,我深受影響,於是開始接觸叔本華的作品,一段時間之後,我差不多把每一個著名哲學家的優秀作品都讀了一遍。雖然有很多事情我都不明白,還有些事情自我感覺明白了,實際上不一定真的明白,但是當我把它們拿來閱讀的時候,卻會感覺很有意思。我始終都很討厭的只有黑格爾一個人。他影響到19世紀的哲學思想,這一點說明他非常重要,所以我對他的討厭只是我個人的原因。在我看來,他所有的論述都太冗雜、太繞,總是繞得很遠,我實在受不了。我一個個地閱讀那些在柏拉圖之後的作家的作品,非常興奮,就像一個遊客遊歷於異國他鄉。在閱讀的時候,我就像閱讀小說,不去思考、辨析,只是尋找其中的激情、趣味。以前,我真誠地說過,為了激情和趣味我才讀小說,而不是為了從中學習知識,還希望讀者能夠體諒。人類的性格是我最關心的東西,各個哲學家坦言自己的觀點,讓我得以審視自己,也給我帶來很多樂趣。各種哲學派系之後暗藏著很多人,我看到了他們。我一旦發現那些特別高尚的人,就會充滿敬佩,一旦發現那些特別奇怪的人,就會忍俊不禁。在普魯提諾的帶領下,我從一個寂寥的地方轉入另一個寂寥的地方,覺得昏頭昏腦的,卻很高興,那種感覺非常奇怪。笛卡兒的前提條件合情合理,但是從中推導出的結果卻非常荒唐,我雖然知道這一點,但還是沉醉於他那明白、流暢的文風,閱讀他的作品,就像在清可見底的湖泊中暢遊一樣,透亮的波紋令你賞心悅目。第一次閱讀斯賓諾莎的作品的經歷,在我的生活中佔有非同尋常的地位,我感受到莊重、高尚,很像仰視一片高聳的山峰。

由於我在德國的時候受到熏陶,可能在閱讀英國哲學的時候,形成了一些偏頗的意見,覺得只有休謨堪稱優秀,而別的英國哲學家很多都沒有值得關注的必要,康德批判了休謨,才成就了休謨的地位。在我看來,他們不只是哲學家,還是非常優秀的散文家。他們可能算不上卓越的思想家——我不敢做出毫無根據的判斷,但是至少算得上是敢於探索的勇士。在我看來,每一個讀過霍布斯的《利維坦》的人,可能都會對他那坦率、爽朗的英國作風感興趣;每一個讀過貝克萊的《哲學對話》的人,都會沉醉於那位主教令人喜愛的魅力。雖然在康德看來,休謨的理論一文不值,但是我卻認為休謨的文筆非常美妙、文雅、明了,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洛克也是其中之一,對於每一個看重文體的文人、學者來說,出自英國哲學家的英文堪稱典範。每當我計畫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時候,都要再次通讀《老實人》,給自己的內心尋求一個榜樣,用它來審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能寫得同樣順暢、優雅、機敏。在我看來,對於現在的英國哲學家們來說,一定要在寫作之前仔細研讀一遍休謨的《人類理解論》,把它當作榜樣,肯定會受益匪淺。畢竟,他們無法保證總是寫出非常優秀的作品。相比他們的前輩們,可能他們的思維更為縝密,必須要用到自創術語;但是,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做法,因為對於每一個認真思考的人來說,一旦讀到那些與自身關係緊密的問題,就會埋怨他們說得含糊不清,總是讓人有一種雲里霧裡的感覺。如今,在眾多哲學研究人員中,聽人說懷德海教授的頭腦最為敏銳。我為此感到惋惜,他怎麼就沒考慮過把觀點說得更明白一些?斯賓諾莎所奉行的準則就非常棒,當他介紹事物的特性的時候,會運用一些詞語,但是不會脫離這些詞語的常用意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