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青春期(15~20歲) 三、愛彌兒20歲了:愛的年齡

自然的真正時刻遲早都要到來,任何人都無法迴避。人終有一死,可有死亡就會有新生。經過世代繁衍,人類的種族得以延續,人類的秩序也得以流傳。

如果你通過我所講的這些徵兆預料到這個時刻就要到來的時候,你就得改變你一貫的口吻了。他仍然是你的學生,但他已經長大成人了。你應該把他當作你的朋友,不能再用對待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了。

自愛是他產生的第一個自然的慾念,這種慾念會驅使他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管教,他的習慣也會要求他這樣做。

如果你對他的慾念妄加干涉,並且把他的新需要當作罪惡加以扼殺,我敢保證,他以後就再也不會對你言聽計從了。你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始終站在大自然這一邊,而不是它的對立面。

當具體到應該如何行動的時候,很多人就犯難了。我覺得無非這兩種選擇:要麼放縱他的慾望,要麼遏制他的慾望。不過,這兩種選擇都有有害的一面,所以你一定要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再做出決定。

當然也存在避開選擇的辦法,那就是趕緊讓他結婚。這個辦法聽起來很合理,而且也符合自然的規律,但它不見得是效果最好的或者最讓人滿意的方法。我承認,年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結婚,但我不贊同他們在身體和心智還沒發育完全之前就結婚。

因為大自然沒有明確界定結婚的年齡,所以我可以假設在我的教育下,愛彌兒到了現在還保持著童年的單純和天真,但我很清楚,這樣的日子持續不了多久了。

他身邊的誘惑越來越多,我知道,不管我怎麼努力都已經無法改變他要逃離我的管束的事實了。除了告訴他要時刻警惕身邊潛伏的危險,並且保護他不受那些無意識所犯下的錯誤的傷害之外,我不能再做更多了,因為他已經有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能力。

之前,我是用保持他的無知狀態來教育他的,而現在到了用他的智慧來管束他的時候了。你要始終記得,對成年人的教育方法和對兒童的教育方法是截然相反的。

現在,你要把那些他渴望知道卻一直不知道的神秘的事情告訴他了。既然他遲早要知道,那就由你告訴他吧,這要比他從別人口中得知或者自行得知要好得多。

有些讀者,包括和我持同樣觀點的讀者或許會這樣想:既然這樣的話,找個時間把這些事情集中講給他聽不就行了嗎?事情哪有你們說的那樣簡單!這個辦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更何況,如果談話的時機不對,說了也是無用,甚至會適得其反。

就像播種之前一定要先把土壤整理好一樣,在對他進行道德教育之前也要有一個長期準備的過程,否則的話,道德的種子很難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每個人都有其特殊之處,如果對他們進行千篇一律的說教,根本就起不到絲毫效果。每個人的性情、思想、稟性、年齡、職業等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因材施教。

且不說同一番話說給不同的人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就算同一番話在不同的時刻說給同一個人聽的結果都是不同的,因為人的情感是很不穩定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你可以想像一下,當火熱的情感驅散所有的理智,完全侵佔了你的頭腦的時候,你會有心思聽那些雖富有智慧但啰唆的教訓嗎?不要以為他到了擁有理性的年齡就會耐性聽你的說教,所以在開始你的長篇大論之前,你最好先保證他肯坐下來聽你說完。

讀書、懶惰、孤獨、靜止不動以及同婦女和青年的交往,這些活動都有可能給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帶來傷害。

我試圖讓他多接觸一些能刺激他的其他感官的事物,好讓他把注意力從現在的感官上轉移開來。只要遏制住他的想像力,就能防止他走向歧路,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從事體力勞動。

一旦他的四肢忙碌起來,他就沒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了;一旦他的身體處於疲憊的狀態,他的心就不會躁動起來。遠離了城市,也就遠離了危險和誘惑。

但僅僅離開城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到處都可以找到滋生想像力的土壤。如果不能讓他徹底地擺脫危險的事物或者消除他對危險事物的記憶,那麼無論我怎樣去教育他,最後都會功虧一簣。

愛彌兒有必要掌握一門手藝,但這不足以滿足他的所有需求。他學會了種莊稼,但干農活兒僅是一種身體的活動,是不需要動腦筋的,所以他可以邊勞動邊想其他的事情,身體和大腦的活動並不衝突。

我要讓他從事一種可以佔據他全部思維的活動,讓他完全沉浸在這個活動之中。我想,打獵最合適不過了。

打獵是一種娛樂性很高並且很適合成年人的活動,但是我絕不允許愛彌兒的整個青春期都在打獵中度過,因為屠殺動物實在是一種殘忍的行為。

我之所以讓他去打獵,只是想遏制他另一種危害性更大的慾念的產生,從而靜下心來認真聆聽我的教導。

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弊病之一是太過提倡理性,好像除了理性人就不應該有其他的思維活動。

理性是不能單獨發揮作用的,即便能,它也主要是阻止我們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會帶給我們去做某件事情的激情,更不會造就偉大的心靈。

只有那些心胸狹隘的人才總是搬一堆大道理出來,所以,尤其是在年輕人面前,請收起你的高深莫測。

我重申一遍:理性只能左右我們的觀念,但改變不了我們的行為。一個人可能會遵照理性的方式去想,但可能不按理性的方式去做。

如果說這個說法適用於所有的成年人的話,那對年輕人就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現在的行為主要受感官的支配,可以說,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完全來自於他們的想像力。

在跟他說話之前,我會盡量讓自己的眼睛中、聲音中以及動作里都充滿熱情,否則的話,我不會開口,他也會聽。

我語調輕柔地用各種各樣的論據使我的觀點更具說服力,絕不說一句枯燥乏味的教條式的話語。我用飽滿的熱情深深地打動了他,於是他聚精會神地聽我說著。我絕口不提他的利益,以免他成為一個唯利是圖的人。

相反,我所有的話題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他卻聽得津津有味。我跟他講什麼是感恩、善良和慷慨。我將他緊緊地抱在懷裡,眼淚止不住地流淌下來,滴落在他的身上。

我要對他說:「你不僅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財富,更是我的事業。只有你幸福,我才能幸福。如果你總是讓我失望,那我就白白浪費掉了20年的生命,我的晚年註定要遭受痛苦。」

用這種方式跟他講話,他才會把你當成一個可以交心的人,只有贏得他的信任,他才會聽從你的教誨。

作為一個社會中人,愛彌兒不可能永遠過獨身生活,而是要承擔起對他人的責任。在和一個人一起生活之前,他首先得對這個人有所了解。

愛彌兒已經對人類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了,除此之外,他還要學習如何去了解單個的人。他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轉的,可對於這個世界上的人是怎樣生活的他還不是很清楚。

他在社會這個大舞台的背後待的時間已經夠久了,現在到了他走向前台的時候了。他不再像社會投去羨慕的眼光,因為他已經擺脫了無知的狀態,成為一個能夠用理性對外物加以辨別的青年了。

人的一生中有一個特定的階段是用來研究科學的。同樣,人生中也有一個階段是用來研究社會習俗的。

如果讓他在還沒有理性的年齡就接觸到這些習俗,他就會將之全盤接受,甚至終生都會受到這些習俗的左右。

相反,如果讓他在擁有了獨立的判斷能力之後再接觸這些習俗,他就會用批判的眼光去選擇哪些是應該拋棄的,而哪些又是應該遵從的。

如果你交給我一個12歲的孩子,然後由我教育到15歲再還給你,我敢保證,或許他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跟隨你的時候多,但他的判斷力一定會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

我的教育方法也適用於20歲的年輕人。只要給他恰當的引導,只需一年時間,他就會成為一位十足的紳士,而且比你用20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那個他要大方和優雅得多。

「你需要一個女人的陪伴」,我跟他說。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這個理想中的伴侶吧。真正有情操的人是很少的,或許我們很難找到她,但只要我們堅持找下去,她就一定會出現。

就算她不會出現,也會有一個和她類似的人出現。帶著這個美好的信念,我決定讓他認識更多的人。於是,我把他引入了社交界。

我所描述的這個女人完全是一個完美情人的形象,她的品質都是他所中意的,她溫柔、和藹、親切宜人,並且絲毫沒有誘惑他犯錯的那些習性。當然,我不會阻止他生出對這個女人的愛欲來。

或許,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我所描述的這種女人,但這無關緊要,誰的心中沒有一個理想的情人呢?虛構出來的她的樣子要比真實世界裡的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