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嬰兒期(0~2歲) 六、教孩子說話不能急於求成

從出生那天起,孩子們就開始聽我們說話了。在他們還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的時候,或者在他們學會模仿聽到的聲音的時候,我們就不斷地跟他們說話。

有些保姆經常讓孩子聽一些動聽的兒歌,我並不反對這種做法,只要她們不在孩子耳邊絮絮叨叨說個不停就可以了。

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語言一定要簡單、清楚,必要的話可以經常重複。我們可以把他們看到的物體的名字講給他們聽。切忌對孩子說那些長篇大論的廢話,這會攪得他們頭昏腦脹。

針對孩子的語言形式和語言結構這個問題,人們的想法不一。無論我們用怎樣的方式教他們,到頭來他們學會說話的方式都是一樣的。

如果仔細研究孩子們的語言,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語言中含有大量的類同語。這些類同語說起來很生硬,而且也不符合語法規範,很難令一些人接受。但是,如果我們試圖去糾正孩子們語言上的錯誤就沒有必要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進行自我修正。只要我們在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沒有錯誤,他們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按照我們的語言習慣去糾正自己的語言。

我們經常犯的另一個重大錯誤就是,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急於求成。這樣做的結果往往與我們的期望相反,孩子不但沒有很快學會說話,反而發音更加不清晰了。

由於別人對他們的關注太多,所以他們總是試圖發准每一個音節來博得別人的讚賞。一旦他們沒有把握把音發准,他們就會害怕張開嘴巴,有的甚至留下終生的毛病,說話不但沒有條理,而且也說不清楚。

在學說話的時候,孩子們在語言上的小毛病都是可以糾正的。但是,如果我們經常打擊他們,挑剔他們說話的聲調,指責他們所用的字眼,他們就會羞於在人前說話,這種心靈上的傷害是很難彌補的。

學說話的時候,孩子們只要聽那些他能聽懂的話,或者發那些他能發出的音就夠了。當他結結巴巴地表達不出他想說的話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非得弄清他話里的意思。

強迫別人聽懂自己的話,明白自己的意思也是一種渴望支配別人的表現,不能讓孩子們養成這種習慣。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認真聽他說話就夠了,至於孩子話里的意思,應該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表達清楚。在教孩子說話這件事上,切不可急於求成,等他們認識到語言的用處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學會說話了。

雖然孩子們還沒有到學說話的年齡,我們卻迫不及待地教他們說這說那,這樣做最大的弊病就是,我們根本就不理解他們的意思,而他們也不理解我們的意思。在孩子的語言里,辭彙的意思和我們的不相同,結果只能導致雙方的誤解。

所以,孩子所掌握的辭彙太多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所掌握的辭彙多於他們的觀念,那他們的思想就跟不上他們的表達,這對孩子沒有絲毫益處。我覺得,鄉下人的思路比城裡人清晰,這是鄉下人的辭彙量比較少的緣故。

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是同時起步的,他開始學說話、學走路和學吃東西的時間幾乎是一樣的。這是他生命的開始,在這之前,他在母親懷中的一段時間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他沒有情感,沒有思想,沒有感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個存在。

正如奧維德的一句話所說:「他活著,卻意識不到自己活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