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歲 外一篇:姥姥姥爺的非典型愛情故事

總有一個或一些名字,在你生命中留下光華燦爛的發熱源,贈予你持續不斷的溫暖;給你的靈魂增加重量,讓你腳下有根,走夜路都不會被風吹走。即使故人已去,你卻久久難以回過神來。我的姥姥和姥爺,就是我心中兩個重量級的發熱源。他倆分別在我21歲和25歲時離開了我,但我依然是幸運的,因為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多年,有他們一路陪伴。今天,我不講自己和姥姥姥爺之間的點滴,而是以姥姥為主角,一路追逐他倆年輕時的身影。

20世紀20年代初,姥姥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附近的村莊。村子民風不錯,貌似窮富不同的鄉親們之間關係沒有進展到敵我矛盾的程度,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比較窮吧。

姥姥的親生母親,也就是我的第一個太姥姥,是當地所謂大戶人家的女兒。太姥姥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這病在當時沒有太好的醫治方法,只能靠吃嗎啡來止疼。這是一種燒錢的病,為了讓女兒儘可能多地獲得照顧,這位大戶精心挑選了一位厚道善良的窮小子,陪了豐厚嫁妝,把閨女嫁出去了。可憐的女孩在花轎上犯了心臟病,一路呻吟著「嗎啡……我要吃嗎啡……」一路被抬進新家,結婚儀式就在呻吟中將就過去了,把婆婆氣得半死。幸好窮小子真的是個厚道人,對病秧子老婆很不錯,大戶沒有看錯人。這窮小子就是我太姥爺,他人善良實誠,也能幹,而且從他以後的一些做法來看,顯然還頗有遠見。

幾年後,姥姥出生了。這段故事,我小時候聽來沒什麼感覺,如今細想起來,突然驚覺:當年太姥姥拖著如此虛弱的身子,在全無醫療保障的舊社會鄉村,竟然能平安生下姥姥,簡直堪稱奇蹟!其中是不是也有驚心動魄的過程呢?但即便有,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全都被人遺忘了……

我的這位太姥姥活了二十多歲。她這輩子除了一個女兒之外,真的是什麼也沒有留下來,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病榻上度過,最適宜她的,可能只有「可憐」二字。但我相信她心裡是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天地的,只是這些故事都留在了她心裡,世上無人能知了。

姥姥身體不隨娘,是個精力旺盛、健康無比的小姑娘,上房爬樹無所不能,6歲的時候,還因為和小朋友打賭而爬上全村最高的房檐,結果遇見了蛇,嚇得哇哇大哭,最後被村裡的什麼二叔給抱下來了。對於童年時代的姥姥來說,她的親生母親,只是神秘小屋裡那位久病不起、奄奄一息的女人而已,單薄得像一個影子。她不能隨意探視這位「母親」,她的母親也無法伸出手臂來擁抱自己的女兒。即便如此,母女之間依然存在某種特殊的感應。姥姥和她後娘感情特別好,她很少跟我們提自己的親生母親,不過我小時候翻過姥姥寫在格子紙上的回憶斷章,裡面有一篇是寫她親生母親去世那天的事情的。我記得裡面提到:那天夜裡她被族裡的姑姑們從被窩裡提溜起來,心裡有莫名的寒意,然後她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被帶到親生母親養病的房間里,母女倆相對流淚……那個夜晚夜梟叫得特別凄涼,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媽媽。

那篇文稿是我小學的時候看見的。400字的格子紙只寫了一頁,但我記得當時看了就覺得心裡悶悶的,後來還偷偷哭了一回。姥姥文筆真的是不錯的。姥姥晚年也有很嚴重的心臟病,不能累著,所以回憶錄始終也沒寫多少,斷斷續續寫的一些片段,都被她擱在一個破舊的紙盒子里,去世後全都收藏在我媽媽那兒了,不知道有沒有那篇稿子。

7歲那年,姥姥有了新媽媽:一位19歲的大姑娘。這位後媽和姥姥感情很好,因為歲數差得少,所以兩人關係始終有點兒像姐妹。姥姥的父親大多數時間都在東三省做小生意,不常回家,新媽媽不讓姥姥做太重的家務,什麼活兒都自己包了,所以成年後姥姥的針線活兒很糟,除了帶孩子,什麼家務也不會。姥姥的父親很開明,不希望孩子裹小腳,也贊成姥姥讀書。後媽全力支持丈夫,給姥姥拆了小腳繃帶,掏出壓箱底兒的錢送姥姥上學。

姥姥是個頑皮的孩子,也不算太聰明,但她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踏實,一旦念起書來就能專心致志地沉浸下去。凡事最怕認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啊,姥姥的成績一年年地超過鄰村那些吃著海魚長大的聰明姑娘,於18歲那年(1939年),成為全村頭一個考上灤縣師範的女孩兒。

我小時候,姥姥經常給我講她在灤縣師範的小段子。姥姥說,當年她一入學,發現課程比初中的時候一下子難了好多,而且加入了日語課,她學不會,就晚上偷偷跑到廁所背書,結果被值班老師抓住了。學校的紀律非常嚴格,熄燈後不許學生在校園裡活動的,但是那個表情嚴厲的老師發現她是在念書,就沒訓斥姥姥,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囑咐她以後盡量在熄燈前複習功課,免得違反紀律,就留姥姥繼續在那裡背書了。(我之前聽她講過,她上學的時候,學校的喉舌都被日本人佔領了,所以多嘴地問了她一句:「那個老師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姥姥呆了一下,彆扭地說:「日本人啊!老師基本都——是——日本人!」我說:「哦哦哦,日本老師也這麼好啊。」姥姥哼哼著說:「老師都喜歡用功的學生,跟哪個國沒有關係。」)

她還記得同學裡有一個女孩兒特別機靈。有一次,某個女老師走在操場上,長袍子底下的衛生巾突然掉下來了,其他姑娘都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好,這個女孩兒立刻就跑到衛生巾那裡,蹲下來,把老師的衛生巾藏到了自己袍子下面。後來女老師對她十分感激。

姥姥對她的師範生活顯然是有無窮回味的。想一想,這段時光確實來之不易。1939年國家遭殃、社會動蕩,庄稼人活得很辛苦。姥姥雖然是家族的重點培養對象,但也得做很多家務,看管幾個弟弟,算得半個勞動力。這一念書,學費昂貴不說,孩子也沒人看了。幸運的是開明的父親果斷支持她出去上學,而善良的後媽則仗義地掏出家當,給姥姥配置旗袍、手錶,一心要她在學校里穿得體面。由於父母的大力支持,姥姥才擁有了這樣一的在灤縣師範求學的寶貴回憶,直到半年後,她在家族的壓力之下不得不退學嫁給姥爺為止。

稍微講一點兒姥姥的後媽的故事,她是我的第二個太姥姥,下文中所說的「太姥姥」都是指她,因為姥姥的親生母親不會再在本文里出現了。

太姥姥和太姥爺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小閨女,再加上姥姥,一共五個孩子。為了供姥姥讀書、給她準備嫁妝,家裡壓箱底兒的錢都花光了,窮得揭不開鍋,太姥姥就希望自己的大兒子能務農,留在家裡幫自己幹活兒。但是血緣這個東西很奇妙,姥姥的這位大弟弟和他大姐一樣,天生骨子裡就奔流著讀書明志的渴望,是塊念書的好料子,在學校里什麼科目都輕輕鬆鬆考第一。太姥姥堅決不許他讀書,母子倆撕破臉,大舅姥爺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隻身跑到關外,來到了東北黑龍江省的佳木斯。經刻苦學習進修,他後來成了佳木斯廣播電台的工程師,但他和家裡聯繫一直不緊密。

太姥姥把滿腔仗義都用在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姥姥身上,卻和自己的親兒子鬧出了隔閡。新中國成立後,在姥爺的支持下,姥姥的二弟和三弟陸續考上了清華大學和哈工大,太姥姥帶著自己的小女兒,和姥姥姥爺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也算幸福平安。但不知道想起自己的大兒子,太姥姥心裡是否有一絲遺憾呢?

姥爺和姥姥一樣,是樂亭縣附近村裡的孩子。他出生的家庭比較貧困,卻生了一窩高智商的帥哥美女。姥爺和他的四個姐姐、兄弟們,個個生得高大挺拔、膚色雪白,學什麼像什麼。

姥爺十四五歲的時候,村裡有人去世,找一群少年哭喪,姥爺也在其中。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哭喪哭得字正腔圓,長得那是丰神俊朗,神采奕奕。姥姥家的族長正好參加了那次喪事,當時看見姥爺就看呆了,趕緊打聽這孩子的來歷,才知道是鄰村著名的神童美少年,幾個村子都盯著的潛力股。不過這孩子家裡困難了點兒,暫時還沒被人搶走。姥姥的族長那個動心啊,召回姥姥的爸爸,一合計,決定破釜沉舟,用家裡一半的地產來換這個女婿!姥姥家也不是什麼富裕人家,家族一半地產才五畝。姥爺家同意了女方的求婚。就這樣,在姥姥不知情的情況下,她的求婚成功了。

族長開始找姥姥談話,希望她順應家裡的意思,退學嫁給姥爺。姥姥心裡是不願意的,更何況她聽說未來的夫婿只有15歲,比她還小3歲,這不還是個孩子嗎?(姥姥的族長:咳,等到人家18歲,就輪不上你了……)她周圍也有關係要好的女同學給她出主意,讓她離家出走,堅決不結這個婚,但姥姥也不願意和這個一直疼愛她、恩養她的家鬧翻。

在猶豫期間,她收到了姥爺給她寫的信,字體遒勁有力,洋洋洒洒四大頁紙,讓姥姥讚賞不已。最終,姥姥讓步了,同意了這門婚事。不過結婚後才知道,那信是姥爺找人代寫的。姥爺只念了四年私塾,文化水平還是有待提高的……

1939年,18歲的姥姥和15歲的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