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電子貨幣 12.4 帶電荷的東西就可用於電子貨幣充值

我們所期待的信息經濟和網路文化還缺少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再一次需要加密技術使之成為可能的成分,這也是那些留長發的密碼反叛者正著手試驗的關鍵性要素:電子現金。

我們已經有了電子貨幣。每天,從銀行金庫到銀行金庫,從經紀人到經紀人,從國家到國家,從僱主到僱員的銀行戶頭,到處都流動著看不見的電子貨幣。單單一個票據交換所的同業支付系統,每天通過電線和衛星流動的資金平均就有上萬億美元。

不過,這條數字之河中涌動的,是機構的電子貨幣。它和電子現金的差別如同大型電腦主機和個人電腦之間的差別。當我們口袋裡的現金能夠數字化,像機構資金經歷的那樣,由實物轉變成為數據,我們就會體驗到信息經濟最為深刻的影響。就象計算機從機構走向個人之後才重塑了整個社會,電子經濟的全面影響,也要等到個人的日常現金(以及支票)交易數字化之後才能顯現。

我們可以從信用卡和ATM機上看出一點數字現金的端倪。我和我這一代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從ATM機中提取要用的小額現金,已經好多年都沒進過銀行了。平均下來,每個月我使用的現金更少了。高管們飛來飛去,在忙碌中消費——吃飯、住店、打車、買日用品和禮物——他們錢包里的現金卻不超過50美元。對某些人來說,無現金的社會早已經成為現實了。

在今天的美國,信用卡支付佔到所有消費支付的十分之一。想到不久的將來,人們用信用卡支付所有交易將成為一種慣例,信用卡公司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Visa在美國的部門正在快餐店和雜貨店試驗一種刷卡的電子貨幣終端(無需簽名)。自從1975年以來,Visa已經發行了超過2千萬張借記卡。它實際上把ATM機從銀行的牆上移到了商店的收銀台。

銀行和大多數未來學家所吹捧的無現金貨幣,無非就是現有通用信用卡系統的進一步普及。艾麗絲有一個National Trust Me銀行的賬戶。銀行發給她某種便攜智能卡。她到ATM機上給她那張錢包大小的借記卡充300美元,錢則從她常用賬戶上扣除。她持卡可以在任何一個有National Trust Me智能卡刷卡設備的商店、加油站、售票點、電話亭消費這300美元。

這種圖景有什麼不對呢?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系統強過帶著現金走來走去,也強過欠Visa或萬事達的債。但是這個版本的無現金概念,忽視了用戶和商家的利益,結果多年來還停留在籌劃階段,而且很可能就止步於此。

借記卡(或信用卡)的最大軟肋就在於它的壞毛病:記錄了艾麗絲從報亭到託兒所的所有購買歷史。若是單單記錄一個商店也還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通過她的銀行賬戶或者社會保險號能檢索到每個商店的消費記錄。這就使得她在每個店的消費歷史可以被用來構成一份精準且極具市場推廣價值的檔案。這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必然會有人這麼做。這樣一份貨幣檔案包含著關於愛麗絲的重要信息(更別說她的隱私數據了),艾麗絲本人卻無法控制這些信息,而且從信息的泄露中也得不到任何補償。

其次,這些智能卡是由銀行發放的。銀行可是傳說中的吝嗇鬼,所以,你也知道這筆費用最後會出在誰身上了吧,而且還要按照銀行比率付費。艾麗絲也必須為使用智能卡進行交易而產生的費用付錢給銀行。

第三,不管什麼時候使用借記卡,商家都要付給系統一定比例的錢。而這讓他們本來就不多的利潤再次減少,從而打消了商販在進行小額交易時使用借記卡的念頭。

第四,艾麗絲只能在使用Trust Me專有技術的刷卡設備上才能用那些錢。這種硬體隔離已經成為(該)系統不會在未來出現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排除了個人對個人支付(除非你想帶著個刷卡機到處走讓別人來刷)的可能。還有,艾麗絲只能在Trust Me官方的ATM機上給卡充值(本質上是購買貨幣)。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接入所有銀行網路的通用刷卡機構建銀行合作網路來解決。這一網路已經初見雛形。

借記卡現金的替代方案是真正的數字現金。數字現金沒有借記卡或信用卡的缺點。真正的數字現金是真錢,具有現金的私密性和電子的靈活性。支付是「真金白銀」的,但沒有關聯性。這種現金不需要專屬的硬體或軟體。因此,錢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個人之間傳遞。作為收錢的一方,你不必是店家或機構用戶;任何接入系統的人都可以收錢。同時,任何擁有良好聲譽的公司,都可以提供電子貨幣的充值服務。這樣,費率就會由市場來決定。銀行只是外圍參與者。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用數字現金訂比薩、付過橋費、還朋友錢、還按揭。它和舊式電子貨幣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不具名的,除了支付人之外,沒有人能夠追查到它。使這種體系得以運轉的就是加密技術。

這種方法——技術上叫做「盲數字簽名」——是基於一種已經經過驗證的、稱為「公鑰加密」的技術變種。下面是它在消費者層面的工作方式。你用數字現金卡在「喬大叔肉店」購買精良烤肉。商家通過核查發行貨幣銀行的數字簽名來確認支付給他的錢之前確實沒有「花」過。不過,他看不到付錢人的記錄。交易完成之後,銀行就有驗證帳單,上面顯示你花了7美元,而且只花了一次,同時記錄「喬大叔肉店」確實收到了7美元。但是交易雙方沒有聯繫,而且只有支付方同意了,銀行才能重建這兩筆帳。乍一看,這種既要隱蔽性又要可驗證性的交易似乎不合邏輯,但要實現它們的「隔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除了扔鋼蹦之外,數字現金可以做到口袋裡的現金所能做到的任何事情。你會有關於你的支付情況的完整記錄,包括你是向誰支付的。而「他們」有的則是一個收錢的記錄,並不包括是誰付的錢。同時做到精確記賬和100%匿名,這在數學上是可以「無條件」實現的——絕無例外。

數字現金所具有的私密性和靈活性來源於一種簡單而聰明的技術。我問一個做數字現金卡的創業家,能否看一張他生產的智能卡,他表示很抱歉,他以為放了一張在錢包里,結果沒找到。他說,智能卡看起來就像一張普通的信用卡,說著就給我看他的幾張信用卡。它看起來就像……,嘿,在這呢!他利落地掏出一張空白的、非常薄的、柔韌的卡片。這張長方形塑料存有數學上的錢。卡片的一角是拇指甲大小的金色方塊。這是一部計算機。這種CPU比一片泡發的玉米片大不了多少,內存有限數額的現金,比如,500美元或者100次交易。這種晶元由k 製造,內裝一個特別設計用來處理公鑰加密演算法的協處理器。在那個微型計算機的金色方塊上有6個非常微小的表面觸點,當卡插到刷卡器里的時候它就會被連接到在線的計算機上。

略微愚鈍一點的智能卡(沒有加密)已經在歐洲和日本大行其道了——使用量大約有1600萬張。在日本,預付款的電話磁卡非常流行,這其實是電子貨幣的一種原型。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迄今為止賣出了3億3千萬張磁卡(大約每個月1千萬張)。而在法國,有40%的法國人隨身攜帶電話智能卡。紐約市最近為它大約5.8萬個公用電話亭中的一部分引進了無現金電話卡。促使紐約市這麼做的不是未來主義,而是小偷。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每三分鐘就有一個小偷、破壞者或者其它的電話亭暴徒砸掉電話亭里的錢箱或者弄斷聽筒線。此類事件一年會發生超過17.5萬起。」而紐約市每年為此花費的修理費則達到了1千萬美元。紐約所用的這種一次性電話卡並不特別高明,但足以滿足需要。它使用了紅外線光學記憶——這在歐洲的電話卡中非常普遍,很難少量偽造,但大批量生產時又非常便宜。

在丹麥,智能卡取代了丹麥人從沒用過的信用卡。所以,人們在美國用信用卡,到了丹麥就得揣上一張智能借記卡。丹麥法律規定了如下兩個主要限制:(1)沒有最低消費;(2)不追加卡的使用費。其直接後果就是,在丹麥,智能卡開始在日常使用中取代現金,而且超過了美國支票和信用卡取代現金的程度。這些卡的普及為其自身種下了禍根,因為智能卡和低廉、無中心的電話卡不一樣,它依賴於和銀行之間的實時互動。它們使得丹麥的銀行系統過載,電話線路被霸佔——因為哪怕是賣出一塊糖果都要將數據傳到中央銀行。系統被交易事務淹沒,造成的損失超出了其帶來的價值。

現在居住在荷蘭的伯克利密碼學家大衛·喬姆對此有一套解決方案。喬姆是阿姆斯特丹數學與計算機中心密碼系統組的負責人,他為分散式的、真正的數字現金系統提供了數學編碼。按照這個解決方案,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裝有匿名現金的可充值智能卡。這種數字現金和來自家裡、公司或者政府的電子現金流暢往來。它離線工作,不會佔用電話系統。

喬姆看上去就像典型的伯克利人:灰鬍子、一頭長髮捆在腦後紮成標準的馬尾辮,身穿花呢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