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創新與不誠實:我們都是編故事的人 說謊者的大腦

很多人都覺得一些人說謊的本事很大(很小)。若果真如此,這些人有什麼特點呢?由楊亞玲(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後)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試圖通過研究病態的說謊者(即不自覺就會說謊的人)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為了找到這個實驗的參與者,楊亞玲和她的同事前往舊金山臨時就業機構。有些沒有長期固定工作的人很難找到工作,不是他們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愛說謊,保不住工作。(顯然這種情況,不適用於所有臨時僱員。)

為了找出病態說謊者與常人的主要差異,研究者對108位求職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測試,並與他們本人、他們的家人及其同事進行了幾次面對面的談話。在這108個人中,研究者發現有12位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受教育情況、犯罪情況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描述與其家人、朋友的描述很不一致。而這12個人也正是為了得到疾病補貼而常常裝病的人。

接下來,研究人員為這12位病態說謊者及21位求職的非病態說謊者(控制組)做了腦部掃描,以檢測每個人的大腦結構。研究人員主要是看這些實驗對象的前額皮質,即我們額頭後面的那部分大腦,它負責高級思維活動,包括安排日程和決定如何抵制身邊的誘惑等。這部分大腦還被我們用來協助做道德判斷和決策制定。簡言之,它是支配思考、理性和道德的指揮塔。

總的來說,填滿我們大腦的物質主要有兩種:灰質和白質。灰質是組成我們大部分大腦的神經元集合的別稱,是為我們思考提供力量的物質;白質連接大腦細胞。我們都有灰質和白質,楊亞玲和她的同事對這兩種物質在參與者前額皮質中的相對含量很感興趣。他們發現,病態說謊者的灰質比控制組人員的灰質要少14%,這種情況在很多有心理障礙的個體身上都存在。這意味著什麼呢?一種可能是,由於病態說謊者的前額皮質(區分是非的重要區域)中有較少的大腦細胞(灰質),他們在做決策時就較少考慮到道德因素,因此也更容易說謊。

但不僅如此,你可能會想,既然病態說謊者頭腦中的灰質較少,其頭腦中肯定會有多餘的空間。楊亞玲和她的同事還發現,病態說謊者前額皮質中的白質含量比非病態說謊者要多22%~26%。有了更多的白質(記住,白質是連接灰質的物質),病態說謊者就更有可能將不同的記憶和想法聯繫起來,而儲存在灰質中的、想要更多地接觸世界的想法也許是使他們成為天生的說謊者的潛層次原因。

如果在一般人中探索這些結果,我們可以說,與大腦的連通性越高,我們就越容易說謊,也越容易使我們覺得自己是值得尊敬的人。畢竟在解釋和說明不明確的事件時,大腦的連通性越好,探索的渠道也就越多,也許這才是使得我們的不誠實行為合理化的重要因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