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穿冒牌貨會讓我們更不誠信嗎? 「管他呢」效應與誠實的界限

現在,我們暫且停下來想想在你節食時會發生什麼。開始節食時,你努力遵守節食的煩瑣規則:早餐吃半個葡萄柚、一片雜糧麵包和一個荷包蛋;午餐吃含有幾片火雞肉和用熱量為零的調味醬拌的沙拉;晚餐吃烤魚和蒸熟的西蘭花。正如我們在第5章中設置的情景,你現在明顯已經很餓了,有個人在你面前放了一塊蛋糕。就在你屈從於眼前的誘惑而吃了第一口的時候,你的觀點發生了轉變,你對自己說:「管他呢,既然我已經違背了節食的規則,何不吃掉整塊蛋糕呢?再來一個芝士比薩,要烤得香香的、上面撒滿香腸的那種,要知道我可是饞了一周呢。明天再開始減肥吧,要麼周一再開始。不過現在我可不想再堅持了。」換句話說,既然已經打破了節食的自我概念,你也就不再顧及節食規則,開始充分享受不用減肥的時光(當然,你不會想到明天、後天或者此後的某一天還會發生同樣的事)。

為了更仔細地檢測人們的這些小缺點,弗朗西斯卡、邁克和我想測試無法抗拒某件小事(例如,在減肥時抵制不了誘惑吃了一根炸薯條)是否會使人們放棄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

現在,請假設你正戴著一副眼鏡,不管這副眼鏡是正品珂洛艾伊還是冒牌貨,或者是真假未知的商品。接下來你坐在電腦前,前面方形的屏幕看上去被對角線分成了兩個三角形。現在,測試開始了,某一秒中,20個任意分布的小點出現在屏幕上(請看圖6–1)。然後,小點消失了,眼前呈現的是一個空白的屏幕,一條對角線,和兩個回應鍵。這兩個回應鍵上一個寫著「右邊更多」,另一個寫著「左邊更多」。你的任務是用這兩個鍵來表明是對角線右邊的點多,還是左邊的點多。你需要進行100次這項任務,有時對角線右邊明顯有更多的點,有時這些點又明顯聚集到左邊,而其他時候則難以分辨。你覺得自己能熟練應對這項枯燥的任務,100次的回應之後,實驗人員也可以看出你做出這些判斷的準確性。

接下來,你需要在電腦前反覆完成200次同樣的任務。只是這次你才會根據你的判斷而獲得報酬。關鍵細節是,不管你的回應是否精確,每次按左鍵你都會得到0.5美分,每次按右鍵都會得到5美分(是按左鍵所得的10倍)。

有了這個誘因機制,你時不時地就會面對一次基本的利益衝突。每次看到右邊的點更多時,你不會有道德方面的歉疚,因為你給出的誠實答案(右邊更多)和能獲取更多報酬的答案是一致的。但當看到左邊的點更多時,你必須決定是按照實際情況給出精確的誠實答案(左邊更多),還是按右邊的鍵以獲取更多的報酬。通過設計這種扭曲的支付體系,我們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誘因,使他們以一種略微不同的方式看待事實,並且可以通過不斷地按右鍵來作弊。換句話說,他們面對著給出正確答案和獲取最大利益的兩難選擇。作弊還是不作弊,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且不要忘了,你在完成這項任務時還戴著眼鏡呢。

結果表明,點數任務的結果大致和矩陣任務的結果相同,即有很多人作弊,但作弊程度不高。有趣的是,我們還看到那些戴冒牌眼鏡的人的作弊程度尤為嚴重。而且,戴冒牌眼鏡的人整體上作弊程度較大,在左右兩邊的點數不確定以及左邊(得到報酬少的那邊)的點明顯增多時,尤其如此。

這些就是全部的結果,但我們設立點數任務的初衷是,觀察在能作弊的情況下作弊的行為是如何一步步地推進的。我們想知道參與者開始時是不是只是偶爾作弊,並且認為自己是誠實的,參與者只是從偶爾的作弊行為中獲益。我們認為這種平穩的作弊行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在某一點上,參與者可能會達到他們的「誠實界限」。而且一旦越過這個界限,他們就會想「管他呢,只要有作弊的機會,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從那時開始,他們作弊的頻率就會增加,甚至一有機會就會作弊。

這些實驗表明的第一件事是,作弊的程度會隨著實驗的進行而加大。按照直覺我們看到,對於很多人來說,實驗中有個急劇的轉折點,過了這個轉折點,參與者就會從輕微作弊轉變成習慣性作弊。我們可以從「管他呢」效應中推出這種行為的一般模式,這一模式在穿戴正品和冒牌貨的情況下同樣存在。但是,戴冒牌眼鏡的人更容易摒棄其道德束縛,更愛去騙人。

依據「管他呢」效應,我們發現,談到作弊,我們的行為就和節食時的做法差不多。我們一旦開始違背自己的原則(如節食時作弊,或受到金錢的誘惑),就更不可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此時我們更容易屈從於誘惑,表現得更不端。

如此看來,人(或女性)的確要靠衣裝,而且穿戴冒牌貨也確實對決策的道德性有影響。很多社會科學研究結果也表明運用這種信息的方法很多,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消極的方面是,人們能想像到各種機構是如何運用這條原則來使僱員的道德感鬆懈,以便他們能夠輕鬆地「以欺騙手段欺騙」他們的顧客、供應商、監管者和對手,而且,這樣做還能通過犧牲其他各方的利益提升公司的贏利。積極的方面是,了解災難是如何形成的,能引導我們在違反原則前提升注意力,並幫助我們做到亡羊補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