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越疲倦,越衝動 疲憊的大腦

巴巴和薩沙的實驗表明,當我們負責協商推理的思維被佔用時,衝動在支配我們的行為方面佔了上風。但在思考羅伊·鮑邁斯特(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提出的「自我耗竭」理論時,我們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慾望間的相互作用就變得越發複雜了。

為了弄明白什麼是自我耗竭,你可以想像自己正在減肥。一天,在公司開晨會時,你一直盯著一塊一口酥乳酪,但你決心要減肥,所以你努力剋制自己不受誘惑,只喝咖啡。過了一會兒,你又想在午飯時吃牛油拌面了,但你強制自己只訂了一份田園沙拉和烤雞。1個小時後,你想提前一會兒下班,因為你的老闆不在。但你管住了自己,說道,「不行,我必須要完成這份計畫。」這幾件事中,你享樂的本性促使你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你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是意志力)起了主導作用,遏制住了你的衝動。

自我耗竭的基本思想是抵制誘惑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精力。現在,請把你的意志力想像成肌肉。在看到炸雞或巧克力奶昔時,我們直覺性的回應就是「太棒了,我想吃」。克服這種慾望,需要我們付出精力。我們為了避免誘惑而做出的每個決定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像是舉起重物),一次次地付出努力後,我們的意志力最終會被耗竭殆盡(就像是一次次地舉起重物)。這就意味著,在花了一天的時間對不同的誘惑說「不」後,我們抵制誘惑的能力就降低了,直到某個時刻,我們屈服了,吃了很多一口酥乳酪、奧利奧餅乾、炸薯條或其他什麼讓我們流口水的食物。當然,這個想法令人不安。畢竟我們每天都需要做出決定,都要抵制一連串的誘惑。如果不斷地自控會導致自控力下降,那我們常常屈服也就不足為奇了。自我耗竭還解釋了為什麼一到晚上我們就很難自控,這是因為一整天的努力工作使得我們感到疲憊,所以一到晚上,我們就更容易屈從於自己的慾望(吃夜宵就是抵抗了一整天的誘惑後最容易做的事)。

當法官疲憊的時候

假設馬上要參加一個假釋聽證會,那麼你一定要確保這個聽證會是你今天早晨或午餐後要做的第一件事。為什麼呢?因為沙依·丹齊格(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喬納森·勒瓦夫(斯坦福大學教授)和利奧雷·奧夫內姆–波索(本·古里安大學教授)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假釋裁決委員會的法官在精力充沛的時候,更容易同意假釋要求。幾位研究者在調查了很多以色列的假釋規則和案例後發現,假釋裁決委員會更容易批准當天的第一批假釋和午休後的第一批假釋。為什麼呢?假釋裁決委員會默認的決定是不批准假釋的,但當法官精神很好時(往往是早上或剛吃過飯或休息過後),他們往往會不顧習慣,做出需要付出精力的決定,因此更容易批准假釋。但做了一天艱難的決定後,法官的認知負荷已經很重了,他們更願意做些簡單的決策,即遵從默認決定——不批准假釋。

我認為博士生(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被看成囚犯)能對這種機制心領神會,因為他們在論文開題報告和答辯時常會給教授帶些甜甜圈、鬆餅和曲奇餅乾。這樣的話,根據對「假釋」的研究來看,博士生的「法官」更願意批准他們的「學術假釋申請」,並讓他們開始自己獨立的生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