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被動機迷惑的理智 信息公開未必是劑靈丹妙藥

解決利益衝突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呢?多數人想到的都應該是「信息完全公開」,這和「陽光政策」類似,意思是,只要人們公開宣布自己在做什麼,一切問題都可以避免。如果專業人士讓客戶清楚自己的動機,客戶就會想一想再決定是否要聽取專業人士(帶有偏見)的建議,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如果明確規定「信息要完全公開」,醫生就要告訴病人他們推薦的治療儀器在什麼時候適用,或處方藥物的製造商的成本如何;財務顧問則要告知其客戶各個供應商和投資公司給出的不同費用、薪資和獎金。有了這樣的信息,消費者應該就會適當地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了。理論上講,信息公開似乎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法,既能排除那些承認自己存在利益衝突的專業人士,也能讓他們的客戶更好地知道這些信息的來源。

然而,結果表明信息公開通常並非解決利益衝突的有效辦法。事實上,公開有時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為了解釋得更清楚,請看由黛利安、凱恩(兩人都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喬治·羅文斯坦(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和唐·摩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做過的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會玩一個遊戲,分別扮演遊戲中的兩種角色。(順便說一句,研究者所謂的「遊戲」不是孩子們眼中的遊戲。)一部分參與者扮演的是測評員的角色,他們的任務就是儘可能準確地估計一個裝滿零錢的大瓶子里的總錢數。這些參與者根據自己的估值與瓶中實際錢數的接近程度領取報酬,估值越接近實際錢數,得到的報酬就越多。無論是高估或低估都無所謂,只要接近準確值就行。

其他參與者則扮演顧問的角色,他們的任務是為那些測評員提供建議。(其職責和你的股票顧問很像,只是他們的任務更簡單。)測評員和顧問之間有兩點不同。第一個不同點是,測評員只能有幾秒的時間觀察放在遠處的瓶子;而顧問觀察瓶子的時間更長一點,而且還知道瓶子里的總錢數為10~30美元。這樣,顧問在提建議時就有了範圍,在測評瓶子里的錢數這個問題上也可算是半個專業人士了。因此,測評員在猜測時也更依賴顧問的說法(這種依賴類似於生活中我們對專業人士的依賴)。

第二個不同點與顧問報酬支付的規定有關。在控制條件下,顧問會根據測評員測評的準確性獲得報酬,所以顧問和測評員之間不存在利益衝突。在利益衝突的條件下,測評員估測的錢數與真實值的差距越大,顧問得到的報酬就越高。也就是說,測評員錯估1美元,顧問就收益1美元,若測評員錯估了3美元或4美元,顧問的收益就更大。錯誤估值越大,測評員得到的錢就越少,而顧問得到的錢卻越多。

那麼,在控制條件下與在利益衝突條件下都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你肯定猜到了:在控制條件下,顧問給出了平均估值為16.5美元的提示,而在利益衝突條件下,顧問給出超過20美元的提示。基本上,在利益衝突條件下,他們都把測評值提高了4美元。你現在也許能比較樂觀地看待這個結果,告訴自己說:「好吧,至少給出的提示不是36美元或更大的數值。」但如果這就是你所想的,那麼你還應該想到兩點:第一,顧問不應該故意誇大提示的數值,畢竟測評員沒有近距離看到瓶子。同時,如果覺得參考值太高,測評員應該不會去考慮它。第二,多數人都會在欺騙別人的同時,仍然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如此看來,這裡的經驗係數就是4美元(或者是總錢數的1/4)。

然而,真正體現這項實驗價值的是第三個條件,即利益衝突和信息公開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下給顧問報酬的規定和在利益衝突條件下是一樣的,只不過顧問還需要告訴測評員:他們估錯得越多,顧問得到的報酬就越多。這次,「陽光政策」起作用了。公開顧問得到報酬的規定後,測評員就會想到顧問的建議是有偏差的,進而會適當地、有條件地聽取他們給出的提示。這樣當然對測評員有利,但有關報酬的規定公開之後,顧問會受到什麼影響呢?信息公開會排除顧問提示中的偏差嗎?公開顧問的提示偏差會擴大欺騙的程度嗎?現在,當顧問誇大其提示值時會感到心安嗎?最重要的是,在對顧問的影響和對測評員的影響中,哪種影響更大?測評員有條件地聽取顧問的提示時,對顧問的提示所打的折扣與顧問實際誇大程度相比,更大還是更小呢?

想知道結果嗎?在利益衝突和信息公開的條件下,顧問給出的提示值在原基礎上又增加了4美元(即從20.16美元增加到24.16美元)。測評員的反應怎麼樣呢?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他們在聽取顧問的提示值時,的確打了折扣,但與之前相比,僅減少2美元。換句話說,儘管測評員在形成自己的測評值時,確實考慮了顧問會誇大提示值的信息,但他們對提示值打的折扣還不夠。和我們一樣,測評員對顧問利益衝突的強度也沒有充分的認識。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信息公開可能會產生更強的偏差。因為公開,測評員得到的錢減少了,而顧問得到的錢則更多。現在,我不確定信息公開一定會使事情對客戶不利;但很明顯,公開和「陽光政策」不會使事情變得更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