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關於正文部分章節的補充說明及趣聞逸事 第一章 約會竅門要保密

我在第一章論述相對論時,曾給那些約會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建議說假如你要去酒吧,應當考慮帶個伴兒,外貌、身材比你稍差一點兒。人們的評價行為都具有相對的特質,因此周圍的人不但會認為你比你的「誘餌」朋友英俊瀟洒,甚至還會覺得你風度翩翩,勝過酒吧里的其他所有人。根據同一邏輯,我還指出了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如果有人請你陪伴他(她),你應該很容易推測出你朋友對你的評價。不過我忘了加一條重要警示,後來幸虧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同事的女兒給我指出來了。

蘇珊是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她寫信給我,說看了我說的小竅門很高興,於是她就照此辦理,結果真是妙不可言。當然了,她找到的是合適的「誘餌」朋友,因此改善了社交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幾個星期後她又寫信給我,說她在一次聚會時,喝多了,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就把拉著朋友當她活動陪襯的事對這位朋友說了。可以想像,這位朋友非常氣惱,結果不歡而散。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什麼?千萬別告訴你的朋友你為什麼帶他(她)出去。他(她)可能會懷疑,不過看在上帝的分兒上,你可千萬別去捅破這層窗戶紙!

《怪誕行為學》第1版出版以後,我參加了一次為期6個星期的巡迴售書活動。我在各地馬不停蹄地奔波,從機場到機場,從城市到城市,從廣播電台到廣播電台,一天不停地與記者們、讀者們見面和座談,簡直抽不出一丁點兒時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個人交流。所有的座談都很短,「緊扣正題」,聚焦我的研究主題。儘管遇到很多良師益友,可是我連坐下來和他們好好喝杯咖啡或者啤酒的工夫都沒有。

售書快結束的時候,我到了巴塞羅那,在那裡,我遇到了一個從美國來的遊客喬恩,他和我一樣,一句西班牙語也不會說,我們馬上成了知己。可以想像,這種互相依賴常常產生於來自同一國家又同處異國的遊子之間,他們的視角相同,都觀察到自己與周圍的當地人存在巨大的差別。最後我和喬恩一起吃晚飯的時候,兩個人推心置腹地談了很多。我和他都談到了自己久藏心底,從未對別人提及的一些事情。我們之間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親近感,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樣。我們一直談到很晚才睡。因為第二天就要各奔前程無法再見面,於是我們交換了電子郵箱。然而事實證明,這並非明智之舉。

大約6個月以後,我和喬恩相約在紐約一起吃午飯。這一次見面卻讓我想不通為什麼他在巴塞羅那對我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而且我毫不懷疑,他也有同樣的想法。餐桌上的氣氛也算融洽、愉快,但上次相遇時的那種親密感已蕩然無存,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回想起來,我覺得還是相對論在作怪。我第一次遇到喬恩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是西班牙人,從文化背景上來說,我們倆都是局外人,所以我們彼此都成為對方退而求其次的最佳夥伴。但是我們一回到美國,回到我們親近的家人、朋友中間,我們的比較尺度便又回到了「常規」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想像我和喬恩還會希望再次共度黃昏,而不是與家人同享天倫或者與老朋友促膝交談。

我有何建議?要懂得相對論無處不在,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觀察都必然通過它的鏡頭,玫瑰色也好,其他色也罷。如果你在其他國家、其他城市遇到某個人,他(她)似乎對你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你要明白這種吸引力可能僅限於特定的環境中。有了這樣的認識,即使日後吸引力消失,你也不會感到失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