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所有權的個性:為什麼我們會依戀自己擁有的一切? 宜家效應與虛擬所有權

所有權還包含我稱之為「獨特個性」的東西。其一,我們在某種事物上投入的勞動越多,對它的感情就越深。想一想你上一次組裝的傢具,仔細琢磨著哪一塊要裝到哪裡,哪一顆螺絲釘要上到哪個孔里,想到這一切,留戀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事實上,我可以充分肯定地說,所有權的自豪感源於一個人組裝傢具、安裝高解析度電視與環繞立體音響、安裝軟體,或者給嬰兒洗澡、擦乾、撲粉、換尿布、小心放進嬰兒床等動作,這種種動作所帶來的自豪感與實現它們的難易程度是成比例的,難度越大,感受越強。我和我的朋友、同事,哈佛大學教授麥克·諾頓把這一現象定義為「宜家效應」。

另一種獨特個性是我們在實際擁有所有權之前就對某物產生了擁有的感覺。想想你上一次參加網上拍賣時的情景。假如你星期一上午第一次出價,競拍一塊手錶,這時你出價是最高的。當天夜裡你再到網站上查詢,你的出價還是排在第一,第二天夜裡還是如此。你開始想著這塊奢華的手錶,想像你已經把它戴到自己的手上,想像它所獲得的周圍人的稱讚。然後,你在拍賣結束前又一次登錄網站。這時有個傢伙已經排到你上面!有人會拍走「你」的手錶!於是,你不管先前計畫好要出多少錢,都會跟著抬高出價。這種「部分所有權」感,是不是導致我們在網上拍賣中,拍價螺旋上升的原因?是不是拍賣的時間拖得越久,虛擬所有權對競拍者的支配就越緊,他們花的錢就會越多?幾年前,我和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海曼、葉西姆·奧爾亨做了一個實驗,探索拍賣的過程如何逐漸影響競拍者並鼓勵他們加價到底。正如我們所猜測的,那些出價最高,參與時間最長的競拍者,也是虛擬所有權感最強烈的人。當然,他們處在一種非常脆弱的地位:一旦他們將自己當作所有者,就會強迫自己一再出高價防止失去這一地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