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費的代價:為什麼贈品反而讓我們花費更多? 是什麼導致結果大相徑庭?

我來解釋一下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的邏輯應該怎樣詮釋我們在本章得出的結論。如果一個人在兩種巧克力之間只能選一種,他要考慮的就不是二者各自的絕對價值,而是它們的相對價值——他得到什麼,放棄什麼。一個理性的消費者第一步需要計算兩種巧克力之間的相對凈收益(預期減去成本),根據凈收益值的大小來做決定。在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賣每個15美分,而「好時之吻」賣每塊1美分的情況下會怎樣呢?理性的消費者會首先估算他預計能從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與「好時之吻」中分別獲得的快感數量(我們假定分別是50個和5個快感單位),再減去他付出15美分和1美分所引起的不快的數量(我們假定分別是15個和1個不快單位)。這樣就可以算出他從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獲得的預期快感總量為35個快感單位(50–15),從「好時之吻」獲得的快感總量為4個快感單位(5–1)。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領先31分,這種選擇很容易——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一舉獲勝。

在兩種產品的價格同樣降低1美分的情況下,又會怎樣呢(每個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14美分,「好時之吻」則免費)?這一邏輯仍然適用。巧克力的味道沒有變化,於是理性的消費者會估算快感數量分別是50個和5個快感單位,發生變化的是不快的數量。在此背景下,理性的消費者在兩種巧克力上的不快數量也因它們的價格降低1美分(一個不快單位)而同樣降低。關鍵就在這裡:因為兩種產品降價值相同,它們之間的相對差距應該沒有改變。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的預計快感總量現在是36個快感單位(50–14),「好時之吻」的預計快感總量現在是5個快感單位(5–0)。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仍然領先31分,選擇應該同樣容易,瑞士蓮松露牛奶巧克力球應該輕鬆獲勝。

如果起作用的力量只是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人們選擇的模式就應該和上面說的一樣。事實上,我們實驗的結果與此大相徑庭,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定還有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免費在我們決策中的影響是獨一無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