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求關係的失衡:為什麼珍珠無價? 自由市場與宏觀調控

如果有一天政府決定加稅,汽油的價格因此翻一番,上述基本原則也同樣適用。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這會削減需求。但真的會嗎?當然,人們首先會把新價格與錨做對比,然後大吃一驚,有可能會減少汽油消費,甚至換一輛混合動力車。但從長遠來看,一旦消費者適應了新價格,把錨做了調整(就如同我們適應耐克運動鞋、瓶裝水等),我們的汽油消費,在新的價格上,就有可能恢複到加稅前的水平。不僅如此,就像星巴克的例子一樣,調整適應過程會隨價格變化帶來的其他變化而加快,例如新標號的汽油、新品種的燃油(如玉米乙醇燃油)等。

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汽油價格翻番對消費者的需求毫無影響。但是,我確實認為它對需求的長期影響比我們僅依據價格提高所預測出的短期市場反應要小得多。

「任意的一致」的另一內涵是與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的好處有關。自由市場是指:如果你認為我手上的某樣東西有更高的價值,譬如說沙發,那這樣的交換就對你我雙方都有利。也就是說,交換行為是否互利取決於市場上的交易雙方是否真正清楚所交換物品的價值。

但是,如果我們的選擇經常受自己最初的錨的影響,就如我們從實驗中所觀察到的那樣,我們的選擇未必能準確反映我們從這些產品中獲得的使用價值與快感。換言之,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在市場上做出的決定可能反映不了我們對不同物品能夠帶給我們快感的多少。這樣一來,如果我們無法準確計算快感的價值,而僅僅跟在任意的錨後面走,就無法弄清交易是否能讓我們受益。例如,由於某一次不幸的初次錨定,我們可能就會錯誤地拿真正能給自己帶來很大快感的東西(但可惜,初次的錨定價較低)去交換僅能給自己帶來較少快感的東西(初次的錨定價反而較高)。如果說決定我們行為的是錨以及對錨的記憶,而不是偏好,那為什麼還要把交換看作個人利益(使用價值)最大化的關鍵呢?

因此,我們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不能依賴供給和需求這兩股市場力量建立理想的市場價格,也不能指望自由市場的機制來幫助我們把使用價值最大化,那我們就需要另尋出路了。對於社會基礎問題,例如健康保險、水、電、教育,以及其他的重要資源,尤其如此。如果你接受市場力量和自由市場並不能完全有效地調控市場這一前提,那你就認同了這樣的觀點,即政府(我們希望是理性的,考慮周到的政府)必須在宏觀調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即使這樣做會限制企業的自由經營。不錯,如果我們都是真正理性的,那麼建立在供給、需求基礎上,而且沒有摩擦的市場就是再理想不過的了。但是,如果我們不是理性的,那麼,制定各種政策時就必須考慮這一重要因素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