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世界大戰及後續 新的世界大戰

國際聯盟本身是註定要失敗的。它過去十幾年左右的故事,講述的是作為一種集體安全手段如何逐漸衰退,主導大國如何未能接管其預期功能,部分還包括如何未能修正《凡爾賽條約》最嚴重的錯誤。事實上,召開了無數次的會議,都以失敗告終。當1925年的洛迦諾會議產生了一系列調節大國關係的條約時,人們對國際聯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法國總理白里安說這些條約使我們現在「只有歐洲人」,這一觀點引起了德國政治家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的共鳴。奧斯汀·張伯倫爵士宣稱,《洛迦諾公約》是過去的戰爭歲月與即將到來的和平年代的分界線。鑒於當前的世界形勢,這種普遍的樂觀情緒似乎令人難以置信。

道威斯計畫的達成是為了幫助德國在巨額國際貸款的援助下支付戰爭賠款,但是正如我們所知,到1932年,賠償已經從《洛桑協議》中一筆勾銷了。此外,還召開了數次海軍軍備和裁軍會議,如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1932年日內瓦會議和倫敦會議。1927年和1933年還分別舉行了經濟會議。另外還制訂了宣布戰爭為非法的條約,如《凱洛格-白里安公約》或稱《巴黎非戰公約》。但是所有這些條約都跟國際聯盟本身一樣形同虛設。麻煩的是,沒有哪一位政治家有足夠的遠見洞察問題的根源。狂熱的民族主義結合國家自給自足的新理想,加上自私和野心,填寫了餘下的歷史。還存在著一種深刻的道德退步。條約不再被認為具有約束力,有時是因為環境的力量,但通常只是因為新的目標使得違反條約很容易。一些主導大國的首腦的莊嚴和公開的承諾也同樣不再可信。義大利和日本退出了國際聯盟;在洛迦諾會議之後充滿希望的時期加入國際聯盟的德國於1933年也退出了該組織。俄國在入侵芬蘭後被國際聯盟開除。

一個武力和武器征服的新時期開始了。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然後開始了對中國持續但不公開宣布的戰爭。義大利大舉進攻并吞並了阿比西尼亞,儘管該國獨立受條約保證,而且是國際聯盟的一員。義大利還佔領和吞併了阿爾巴尼亞。德國佔領了奧地利,儘管希特勒曾說過他不會這樣做。接著是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的德國人提出合併的要求,以及1938年9月在慕尼黑心懷鬼胎地與英國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簽訂了協議,下一步他完全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最後,在僅僅一年後的1939年9月,他和他的新盟友一起佔領了波蘭並引發了新的世界大戰。蘇聯自己則在確立了對三個波羅的海小國的控制以後,入侵了芬蘭。在這一點上,歷史不得不讓位給無用的預言。把過去幾年所發生的故事僅僅局限於英帝國之內是不可能的,我們迄今為止既沒有空間,也不具備知識去評價那些在所有人心目中記憶猶新的當代新聞事件。在英帝國內幾乎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變化,我們已經簡要地描述了它現在所呈現的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臨之前,英國的經濟形勢逐步好轉。即使在備戰過程中,產業界的外部刺激也被建立起來以賺取利潤和促進就業,儘管所造成的繁榮只是一個假象。又一次,世界正在為著毀滅性的目的而耗盡其積累下來的資本,稅收從此也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一場世界大戰僅僅在二十一年前結束,鑒於戰後出現的經濟混亂以及社會、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深刻變化,無法想像另一場世界大戰將會給同一代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人們只是看到,英帝國又一次經受著考驗,各自治領自願選擇站在宗主國一邊,而志願者正在從帝國各地源源不斷地湧現。在其歷史長河中也許最大的一次危機即將發生之際,在作為帝國聯繫紐帶的王權經歷了一次巨大的震蕩之後,帝國的團結和力量再一次顯示出來。

喬治五世於1936年1月20日駕崩。儘管算不上一個傑出的人,但他對其治下的國家和帝國所作的奉獻以及他表現出來的品格,為他贏得了所有子民的愛戴和忠誠。威爾士親王繼承王位成為愛德華八世,人們對他寄予了厚望。從他廣泛的旅行中,他對帝國各部分的了解程度遠勝於以往任何君主。然而不幸的是,未曾結婚的他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一位美國婦女,沃利斯·沃菲爾德·辛普森夫人。她曾離過一次婚,而且當時已嫁給了一個英國人。這位尚未加冕的國王寧願選擇遜位(12月11日),也不願意放棄他深愛的女人,並在她二度離婚六個月後娶了她。正如我們已經多次指出的,問題不在於她是平民或是美國人,而在於王權已經成為維繫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大約五億人民的紐帶。今天的帝國統治者已經不是一個個人(private person),事實上幾乎不是一個人(person),而是帝國人民心中所懷有的完美典範的象徵(symbol)。事實上,不僅辛普森夫人先前已經離過婚,而且還要安排再離一次婚,前國王即現在的溫莎公爵才能夠迎娶她,這根本不可能。

愛德華一退位,他的第二個弟弟約克公爵立刻繼位,被稱為喬治六世。鑒於各自治領的議會都紛紛通過了自己的法令來確認王位繼位順序改變的有效性,這又一次表明了自治領地位的進一步提高。新國王與他的父親頗為相似。由於他對這份並非內心希望的新工作兢兢業業,並有受歡迎的蘇格蘭籍王后的大力支持,他贏得了臣民們的擁戴和忠誠。他們於1939年6月遠涉重洋巡視加拿大,並對美國進行了為期數日的訪問,這是英國在位君主第一次到訪美國。所到之處他們受到了熱烈而誠摯的歡迎。當喬治六世在喬治·華盛頓的墓碑前敬獻花圈之時,這是歷史上一個戲劇性的時刻,因為當年華盛頓領導殖民地人民成功地反叛了他的先輩喬治三世的統治。

它不僅僅是一種姿態,因為過去講英語的兩個民族從來沒有走得如此親近。今天,我們正站在通往一個未知世界的入口。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戰爭,而且可能是一個野蠻的、人的自由和思想被壓制的新時期。我們知道為什麼俄國和德國的當權者們把自由的人民踐踏於足下;我們清楚日本人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時才會想到權利和條約。海洋和距離已經不能再保證隔離和安全。在目前這個世界上,我們除了依靠英帝國、法國的民主和受到嚴重威脅卻依然堅信民主和自由的中立國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我們現在已經到達這個漫長故事的結尾了。這一卷和前一卷的內容已經覆蓋了大約兩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愷撒第一次遇到野蠻的不列顛人並登陸征服他們的島嶼的時代開始。當這個日益萎縮的帝國把軍團從偏遠的外圍部分召回時,我們看到了羅馬文明漸漸消失。後來,歷經無數的盛衰變遷、入侵、戰爭、不斷變化的社會和政治狀況,甚至地理因素的變化而帶來的貿易路線的變化和一個新的世界工業秩序,我們看到了不列顛性格和制度的緩慢發展,以及一個甚至比羅馬還要大的帝國的逐漸建立。我們還看到了英國人是如何成為一個獨特而時常令人難以理解的民族,他們的秉性是我們從一開始就試圖去分析的。

今天,他們正面臨著也許是他們歷史上最大的危機,但我們已經看到他們在過去遇到的一個接一個危機,是如何像鐵鎚重重地錘擊在命運的鐵砧上,把他們塑造成英國人的。雖說他們獲得了遲鈍和敷衍的名聲,不過他們總能克難通關,並取得了對地球四分之一的面積和五億人口的統治。在強盛的西班牙手下,這個弱小的民族命懸一線,但強大的無敵艦隊卻被擊敗並潰散。在北美獨立革命戰爭期間,他們面對全世界的反對。他們失去的殖民地形成了我們的美國。他們把一個貌似崩潰的英帝國建成一個比以前更強大的英帝國。拿破崙的天才似乎是不可戰勝的,整個歐洲被踏在他腳下。英國在被所有盟友拋棄的情況下依然繼續戰鬥。戰爭持續了二十年,最終倒台的獨裁者被英國戰艦押送到小島上流放,自由得到拯救。一個世紀之後,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戰爭中,不僅僅是職業軍人的戰爭,還有廣大平民參與其中,不僅英國堅持到底,而且英帝國的每個部分的忠誠表明了自由的聯結要比武力的約束強大得多。

今天,一個偉大的不列顛「民族」(folk)遍布全球各地。然而這裡的「民族」不是希特勒意義上的效忠於暴君的民族(people),而是由希望每個人都擁有自由的共同理想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民族(folk)。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各種品質在發揮作用,比如無備、敷衍、缺乏遠見和想像力,以及遲鈍,如果你要算的話。但是一旦大局已定,他們就會下定頑強的決心,不夸夸其談,除非取得最終的勝利、自由得到拯救,否則絕不收手。狄更斯是所有英國小說家中最典型的英國人,他被廣泛引用的一句名言就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說過去十年英國人是敷衍的,甚至不止於此,那麼當明知這也許是本民族歷史上最恐怖的經歷,整個英帝國的男人和女人卻以沉著且冷靜得可怕的方式予以接受,這或許更能表明他們會有怎樣的未來。

這一次,沒有人能預言可能會是怎樣的結果,但我們所追循的故事似乎表明,如果說戰爭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