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帝國主義 爭奪白熱化:失去安全閥

我們已經談到過格萊斯頓和他的自由黨人一方的堅定信念,即不再從事新的冒險,事實上是要縮緊帝國的邊界。在這方面他們對人民變化的情緒不以為然,那麼根據新的精神氛圍調整國家政策,並大大增進英國的帝國屬地的使命,只能留給保守黨的索爾茲伯里勛爵來承擔了。上文講述了這些年的帝國主義與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帝國主義的相似之處。相當奇怪的是,在英國的第二次偉大擴張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由兩個服侍過伊麗莎白女王的塞西爾——包括第一任索爾茲伯里伯爵 ——的一個後代作為首相為她效力,而且又完全無意識地重新啟用特許商業公司,它們今天在帝國擴張中發揮著與它們的前身在大約三個世紀之前的都鐸王朝時代極其相似的作用。重要的有上文提到的東非公司、皇家尼日公司和南非公司。羅得斯公司的具體工作我們下文再敘,但這裡可以概略地交代列強之間對非洲的大分割。它也許是索爾茲伯里最大的成就,因為他經過努力使得這一過程和平地進行。

對非洲領土的爭奪熱始於1870年。到1890年代末實際上所有非洲大陸,主要是阿比西尼亞和摩洛哥除外,都被歐洲列強的這個或那個佔有。解決領土主張糾紛的最早嘗試發生在格萊斯頓擔任首相時期,當時外交部政務次官迪爾克與葡萄牙起草了一份協定,獲得了政府的批准。葡萄牙的領土主張面積最大,可以說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法國、德國、比利時反對不經過協商而對廣袤的剛果地區的命運做出任何決定。格萊斯頓政府,此時因為埃及的局勢正在逢迎德國,1884年6月不得不有失體面地廢除了英葡協議。這年秋天,十五個國家在柏林召開大會,由俾斯麥主持,最緊迫的剛果問題獲得解決,但是隨後五年的爭奪最為激烈,其中索爾茲伯里和俾斯麥作為政治家中的領軍人物,在避免戰爭方面貢獻最大,直到後者下台。

雖然在白熱化的競逐中,1890年簽訂的各種協議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但也包含了未來麻煩的種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俾斯麥對非洲殖民地的價值目光短淺所致。勘探黑色大陸的大部分工作以及開闢商貿關係是由英國完成的,但是法國是所有列強中第一個看到未來的國家。在解決方案中,它獲得了最大的份額,包括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而英國對這個島嶼的主張有充分得多的依據。

實際上法國無所作為,除了在格萊斯頓主政的數年中一直驅逐英國商人,並靠武力建立了一個保護領地。格萊斯頓政府之所以放縱法國,部分原因在於自由黨人對擴張缺乏興趣,部分原因在於不希望在陷入埃及焦頭爛額之時過於惹惱法國;埃及的局面對當時英國的國際政策影響很大。雖然剛果的大部分已經落入比利時之手,法國也在這個地區爭取到了一塊富饒的土地,面積大於所有德國非洲殖民地的總和。

葡萄牙浮誇的以歷史為依據的主張,最終以最後通牒的形式獲得解決。它獲得了一塊比它所主張的面積更大的沿海地段,但對馬紹納蘭和尼亞薩蘭的含糊的所有權讓出給英國。英國還在1890年的一攬子方案中獲得了桑給巴爾、肯亞和烏干達,肯亞與烏干達的邊界被劃定,以阻止德國向尼羅河上游地區推進。在這一點上,埃及再次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它已然改變態度,允許俾斯麥政府在東非的擴展。在西邊,德國幾無所獲,除了喀麥隆長條地帶,以及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小幅擴張——這樣它就可以與贊比西河連接起來。然而英國取得了極其富饒的商貿地區奈及利亞的所有權,雖然後來英法之間對於這裡的邊界發生了糾紛。

如果德國在非洲爭奪中被遠遠拋在後面,必須記住這主要歸咎於它自己的政策。英國沒有給它設置路障,而是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與擴展殖民地相比,俾斯麥的興趣更在於鞏固他在歐洲所創建的這個新帝國的地位。德國軍事領導人認為英國擁有一些東西,重要到足以交換在非洲的廣闊屬地,即使在俾斯麥被解職以後還持這種觀點。把英國自1807年就佔有的、幾乎無人居住的北海小島赫里戈蘭與非洲正在易手的廣闊領土相比,乍看似乎有些荒唐,但是通過加固要塞防禦工事之後,它不僅控制易北河和威悉河的入海口,而且扼制德國正在修築的基爾運河的西端。德國把它看作未來成為一個海軍強國的關鍵。英國沒有預見到其最終的重要性,同意把它割讓給德國作為非洲殖民地談判的一部分。這場交易大大增強了德國的軍事地位,無論是防衛還是進攻,同時使得德國後來發出一種抱怨,聲稱它在對一個大陸和一塊「陽光下的地盤」的分割中沒有得到應當的份額。

奧匈帝國根本沒有參與非洲殖民開拓事宜。義大利認為本該屬於它的獵物被部分地拒絕。在英國的支持下,它獲得了厄利垂亞殖民地,在索馬利亞的大片領土上宣布了一個保護領地:前者的邊界直達紅海,後者突入亞丁灣,兩者緊臨英國到印度最短的航線。這兩者之間及背後是阿比西尼亞,非洲唯一的本土信基督教和部分開化的國家。經過幾年戰爭後,義大利與該國皇帝簽訂了一項條約,根據義大利的解釋,是賦予皇帝的國家一個保護國的地位,但是隨後皇帝宣告廢約,兩國重新爆發戰爭。1896年義大利軍隊在阿杜瓦受到重創,於是放棄了征服努力。後來義大利和英國擔保阿比西尼亞的獨立,但是早期的片段耐人尋味,不僅在於它導致墨索里尼的征服,而且因為在分割非洲的過程中阿比西尼亞人被證明是唯一能夠打敗掠奪者的民族。對它的征服需要等到飛機和毒氣的時代,此乃下一個世紀歐洲文明的成果。

分割不僅僅是宣布所有權。每一次劃分緊隨而來的是佔領、管理和在一些地區的開發。不同國家採用的方法差別甚大。比利時剛果的做法最糟糕,國王利奧波德本已經循著高尚的動機順利推進,現在轉向通過強制勞動和其他手段指望快速致富,提供了也許是現代歷史上先進民族控制落後民族的最壞事例。比利時剛果在國際社會臭名昭著。法國人一直與野蠻人、異邦人相處很好,他們比利奧波德對待當地人好得多,雖然他們會把當地人當作炮灰。因為他們也把自己的殖民地看作法國貿易的封閉專屬區域,努力通過高額關稅排斥其他國家,所以這些殖民地發展緩慢。德國人從來沒有從他們的殖民地獲得回報,他們過分強調紀律和效率觀念,對待黑人過於苛刻,結果暴亂頻繁發生。

總體上說,雖然英國的記錄遠非沒有污點或瑕疵,但我認為可以公平地說,英國的方式是最好的,非洲的大部分掌握在英國手中對非洲是好事。英國在管理處於各種條件下的臣服民族方面比其他國家經驗豐富得多,雖然他們在社會關係和婚姻關係方面划出了紅線,這點與法國人不同,但對於這些受到他們保護的落後種族,他們發展出了一種託管的理念,除了美國人沒有別的國家仿效過這一做法。這句話遠遠不是意味著英法兩方面都完美無缺,而只是相比而言。總體上,英國治下的數百萬非洲人有理由感到滿意,在繼承他們的傳統生活方面比在別的國家統治下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另外,英屬非洲的市場比其他大國控制下的非洲部分,更加自由地向全世界開放。

相對而言嘗試還是新的,但總的來說,對於早已淪為最低等、最殘酷、最墮落野蠻狀態的非洲人而言,被歐洲侵佔也許可以被認為是一件幸事。土著衝突和奴隸貿易,過去奪去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現在幾乎完全停止了;許多可怕的習俗被廢除;許多熱帶疾病被現代醫藥攻克;醫院、學校、鐵路和河流上的蒸汽船把文明帶進叢林;當地人認識到財富可以通過和平的產業賺取,而不是依靠在野蠻的戰爭中劫掠。社會圖景並非沒有深色的陰影,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一個世紀前從開普到開羅的本土非洲人的生活往下看,再審視今天整個人類的場景,我認為,除了歐洲剝削者得到的任何收益,本土人自己也獲得巨大的人道福祉。

如同早先16和17世紀偉大的勘探和開發時代,19世紀末歐洲血管里的狂熱驅使男人去到世界各地。非洲,以其幅員遼闊、富饒以及估計達1.18億的人口(1920),自然在一代人以前瓜分世界的場景中佔據了中心。但是,遠東和太平洋島嶼也是國際角逐的目標。英國宣布馬來半島為其保護領地,吞併了婆羅洲的整個東北部沿岸地區,以及一百多個太平洋島嶼,其中許多被交給紐西蘭管理,紐西蘭從而成為一個廣闊的島嶼帝國。我們將在下文連同澳大利亞一起敘述新幾內亞。其他國家也很忙碌,包括美國,它在1898年與西班牙的戰爭期間有過一陣短暫的帝國主義發作,儘管美國人作為一個民族從來不在乎海外屬地和責任。

隨著競逐的結束,世界以及英帝國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英帝國內部,帝國主義的狂熱幾乎完全壓倒了格萊斯頓自由黨人對因殖民擴張而要承擔責任和代價的猶豫。英國,已經習慣於一種世界主導地位而又幾乎沒有意識到這種地位,遊離於某些高級圈子之外。它的世界貿易比較值正不斷下降,還在對新領土的角逐中成功地競爭著。日本實力的前景難以理解,中國被認為是微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