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帝國主義 禧年慶典與帝國會議

1886年在倫敦舉辦的「殖民地與印度博覽會」,以其資源、產品以及規模吸引了帝國民眾的興趣,但是一件事情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那就是次年女王的第一次禧年慶典。五十年前,作為一個少女,她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那只是英國本土的一件大事,雖然自然也在各殖民地舉行了慶祝活動。她登基五十年的慶典顯示了民心的變化。1837年人們不怎麼考慮殖民地的事情,而且就公眾的尊重和興趣而言,王權本身已經沉沒到它有史以來的最低點。但是到1887年,王權不僅幾乎成為大不列顛人民宗教膜拜的中心,而且成為這個人們已經意識到的偉大帝國統一的象徵。對我們來說,席捲所有社會階層的激動心緒幾乎是不可能的。僅僅從她的年齡來看,人們不會想到她還會長壽多年,而且雖然未來尚屬未知,她本人似乎總結了半個世紀的輝煌成就,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

慶典也使民眾生動地認識到帝國當時達到的頂峰。在從白金漢宮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遊行隊伍中,有世界上幾乎每個民族的代表,一路安排了感恩活動。女王莊重地駕臨而來,她身後的遊行隊伍是歷史上最壯觀的。絕大多數歐洲王室的成員、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使節、帝國各個部分的軍人代表,以及最重要的是印度王公的隨從,構成了一幅壯麗的景觀,超過了羅馬時代任何一個凱旋儀式。那些親睹或讀到慶典的群眾對帝國的實力、壯觀和威嚴留下了生動的印象。大不列顛的每個小村莊通過舉辦地方慶祝活動分享了喜悅,從設得蘭群島到蘭茲角,夜晚的篝火在山頂閃耀。人們看到火焰首先在莫爾文丘陵點亮,從一個山頭傳向另一個山頭,遍及英倫大地。兩三周後,除了陸軍閱兵式,還在斯皮特黑德舉行了盛大的海軍閱兵式,儘管艦艇的數量和噸位在今天看來不大,卻令全世界極為震撼。

在那些對女王致敬的人中,有來自各自治殖民地來的代表,正好提供了一個舉行商討的機會,結果導致第一屆「殖民地會議」的誕生。事實證明它對於未來極為重要,意味著殖民地的負責人應該不是以下屬的身份或僅僅作為殖民地的代理人會見英國首相,而是以平等的身份。這個場面本身賦予英國人和殖民地人民關於帝國是什麼和意味著什麼一種新的理解。沒有完成什麼實在的重大事項,但它在英國歷史和政府中確立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先例,單單這件事就可以使「殖民地會議」成為我們帝國故事中的一個里程碑。

議事日程是事先精心策劃好的,對於現階段什麼可以討論和什麼不可以討論更有利理解很到位。「帝國聯邦」話題不會提及。會議是在殖民地代表懷有擔憂的陰影下舉行的,他們擔心其他更有侵略野心的歐洲列強競逐海外屬地。而正如索爾茲伯里勛爵告訴與會成員的,目標不是建立一個「聯盟」或「關稅同盟」(Zollverein),而是一個「戰爭俱樂部」(Kriegsverein),即一個帝國防衛的聯合體。當時唯一確定的結果就是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同意提供部分額外的船隻,駐紮在澳大利亞水域內。索爾茲伯里的進一步聲明不僅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在對可能的重大政治變革的處理上具有典型的英國風格。當談到聯邦和帝國的未來發展時,他說兩者都是「宏偉的志向」,「與其說是現在的事,不如說是未來的事」,而且儘管它們「無疑前景不明,但在時代的進程中——時間不會太長——混沌將冷凝成質料,許多實用有效的解決之道很可能從中產生」。不像乾淨利索的聯邦計畫,英國講究的是一步步的漸進,以及為當前的問題——隨著它們接續出現——尋求解決方案,這將改變帝國的結構,就像以往對英國自身的政治結構的改變。當時,以這種「帝國會議」的理念建立起一個新的帝國統治機構已經足夠,現在首先要付諸實施。

七年後又進了一步。一場自治殖民地會議在其中最大的加拿大自治領的首都渥太華舉行,倫敦只派了一位帝國的代表與會,以示宗主國的支持和提供信息。會議討論的主要是貿易事務,包括關稅和可能的帝國特惠制度。當然在老牌的製造業國家英國與渴望培育本土製造業的殖民地之間存在一些利益差別,但第二次會議最重要的方面是其主導精神。宗主國現在承認她的孩子已經成年,能夠討論自己的事務了,而另一方面,殖民地對面臨的困難和英國的立場表現出了一種公正的理解。想實施貿易保護的殖民地政治家承認,如果他們在英國,會希望自由貿易。

1887年的帝國會議向那些對海外帝國缺乏一手知識的閉關自守的政治家展示,在帝國偏遠的國家中,有一些與他們旗鼓相當的人。老練、自行決定權和人際交往正在迅速地促進相互尊重的加深、相互依賴的意識、對英國更廣闊的視野,以及殖民地越來越多的忠誠,在幾年之後的布爾戰爭和後來的世界大戰中,它們將受到最危急的考驗。相互依賴可能非常重要,但也必須承認,雖然喜愛可能只是一種情感,國旗和王冠只是象徵符號,但它們將會證明是比貿易優勢或成文的帝國憲法重要得多的凝聚力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