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拿破崙戰爭 維也納會議:未來的蘊涵

終於,二十二年漫長的戰爭噩夢似乎結束了,幾乎歐洲各個國家的政治家聚集在維也納來重劃歐洲政治版圖,這項任務堪與1918~1919年匯聚在巴黎的那些人面臨的任務相提並論。新的疆界、新的野心、新的意見,擺上桌面予以商討,為那些在信念和願望上最對立的人所接受或拒絕。會議歷時數月,舊政權最具貴族氣派的宮廷的政治明星們正在精心謀劃自己的政治藍圖。在法國,有一種解脫——流血的痛苦和年年無數年輕人的犧牲不再重演,但是也有一種情緒,就是榮耀似乎一去不復返。比起皇帝,路易十八顯得黯然無光,因為皇帝曾短暫地使法國成為整個大陸的霸主,而且擁有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英雄的地位。同時,他在流放的島上關注著時局的發展。1815年3月,當維也納的外交官們沉浸於討價還價、鶯歌燕舞和推杯換盞之時,他逃脫了,像一隻雄鷹飛過天空,橫渡地中海,登陸法國,迅速到達巴黎,又一次在人們狂野的歡呼聲中被擁立為法國皇帝。

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立即行動起來反對他,但是在浪漫的「百日王朝」後,緊隨的只是威靈頓率領的英國人和布呂歇爾率領的普魯士人及時地與他作戰,儘管威靈頓率領的是多個國家的混合部隊。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冒險在滑鐵盧終結,威靈頓整天堅守陣地,等待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的增援,他最後趕到了。法軍被兩支軍隊擊潰,逃離戰場。拿破崙的夢想結束了。諸強決定不再給他機會,這位曾經使歐洲淹沒在血泊之中的淪落的皇帝,作為一個囚徒,被英國軍艦柏勒洛豐號帶到荒涼的聖赫勒拿島去「閉門思過」,直到1821年死去。維也納的外交官們繼續他們的會議。

經過戰火的鍛造和近於一代人的戰爭、焦慮與苦難的錘鍊,民族國家和自由主義的觀念已然被鑄造成一種到那時為止舊世界文明還不了解的形式和力量。它們將保持為一種控制力貫穿至今,或許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主義的最重要結果。但這是人民的觀念,而不是統治者的觀念,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時的理想主義沒有多少持續的影響力。儘管大會有廣泛代表性,真正的歐洲重建是由當時的「四巨頭」來執行的,與1919年在巴黎發生的事情一樣。在維也納會議上,就是英國、奧匈帝國、普魯士和俄國,其中卡斯爾雷、梅特涅和亞歷山大是主角。亞歷山大具有斯拉夫人的反覆無常、不可靠和神秘,只在幾年之後就從一種國際事務中不可能的理想主義轉到極端的反動立場。梅特涅一直是一個保守派,只是為重建舊秩序而盡心竭力,在動蕩不安的戰爭局勢中始終如此。卡斯爾雷不相信民主,卻是三人中最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人,還有英國人的妥協意識。他認識到世界已經改變,在幾年後的1821年,他公開抗議反對亞歷山大和梅特涅的神聖同盟的種種努力,使世界倒退於過去的束縛之下。然而,在維也納大會上,強化領土和權力的舊觀念遮蔽了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新觀念。從所有這些因素的折衝樽俎中誕生的體制和許多問題,終究會導致我們這個世紀的大災難。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它受到寬大處理,得到了舊有的邊界,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更加重要的殖民地。一筆合理的賠款,對它的資源不是沉重的負擔,也沒有造成持久的痛苦,幾年之內就付清了。俄國增加了芬蘭這片領土、大約波蘭三分之二的領土(以臨時附庸國的形式——華沙大公國),以及其他一些屬地。奧匈帝國在德意志邦聯中削弱了權力,但是從義大利獲得補償,威尼斯共和國和其他領土被割讓給它,事實上它還控制了亞平寧半島的大部分。在皮埃蒙特萌發了現代統一的義大利王國的種子。比利時併入荷蘭組成尼德蘭王國。尼德蘭王國和丹麥都收回了英國在戰爭期間奪取的它們在海外的最有價值的屬地。或許最蘊涵著未來後果的改變是普魯士版圖的擴大。它獲得了薩克森的大部分和其他一些小國,邊界擴展到萊茵河以西,與法國接壤。拿破崙在建立一種民族精神方面,沒有哪裡比在這個昔日不起眼的敵國及其周圍雜亂的一堆小國里,不經意地造成的後果更大,從此以後它將扮演他自己的國家的首要大陸競爭對手的角色。

英國從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鬥爭中苦熬過來,它拯救了歐洲,從未向征服者低頭片刻。然而,只有它把大多數征服的土地歸還了,給其他國家支付了超過三百萬英鎊的補償金,沒有佔據大陸的任何領土,雖然漢諾威重歸英國王室的統治。現金補償是為非洲的開普和南美的蓋亞那部分地區而支付給荷蘭的。另外,英國保留了赫里戈蘭、錫蘭、馬爾他、伊奧尼亞群島。然而,擁有這些,以及一個無可爭議的印度、直布羅陀、西印度群島、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無數的貿易港口,最重要的是它那不可戰勝的海軍和龐大的商船,足以使它成為海洋和海上貿易的霸主。大陸勢必會繼續佔據它的部分注意力並不時引起干涉,但是在下一個世紀,一個引人注目的工業革命的世紀,一個世界貿易擴展和帝國主義的世紀,它將在此後兩三代人或者更長時期內,成為所有國家中的遙遙領先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