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擴張的帝國 愛爾蘭:無情的失敗

除了國內的保守運動,英國的主要失敗涉及兩處:一處是愛爾蘭,那裡總是有著沒完沒了的治理不善、族群紛爭;一處是北美殖民地反叛所產生的新國家。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皮特夢想與愛爾蘭人自由貿易,並建立一個各自擁有單獨議會的統一國家。不幸的是,根據現行法律,作為人民代表的議會,對於近鄰島國來說是一個令人痛苦的鬧劇。不僅佔四分之三的人口,因為天主教徒的身份被排除在議員席位甚至選舉議員的投票權之外,而且對席位的私下控制比在英國更加可恥。愛爾蘭下議院的三百個席位中,兩百人的當選實際上是由操縱選舉的不足一百人所宣布的。根據當時的制度,阿爾斯特(Ulster)的長老會成員與天主教徒一樣,被完全排除在所有政治生活和政治影響之外。作為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應,貝爾法斯特的長老會成員沃爾夫·托恩建立了愛爾蘭人聯合會。

皮特任命費茨威廉勛爵為愛爾蘭總督(Lord Lieutenant)去修復局勢,而當他開始工作時又把他召了回來。由於他的拙劣舉措嚴重搞砸了局勢,結果只取得輕微的讓步。不僅國王反對向天主教徒和不從國教者做出任何讓步,英國大眾對海峽對岸發生的事件的反應也是如此。格拉頓(Grattan)支持天主教徒解放的雄辯的演講沒人理會,費茨威廉的召回似乎打消了一切希望。宗教問題和土地問題都極其需要對愛爾蘭人較公正的解決辦法。當無計可施的局面變得明顯時,暴力開始在這個憤懣的島上蔓延。起源於長老會的愛爾蘭人聯合會,又有天主教徒加盟,於1796年邀請法國人過去幫助他們建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

遠征的失敗上文交代過了,一次小規模的後續嘗試也沒有更為成功。然而,處境是如此不堪忍受,以至於反對英國的暴亂爆發了,他們把地方政府看作英國的代理人。許多愛爾蘭人的暴力活動直接針對被認為與愛爾蘭文明異質的新教徒,最後反對英國的騷亂髮展為一場宗教內戰。絞刑、縱火、槍決、對教士的屠殺以及其他暴行司空見慣。新總督康沃利斯勛爵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形勢令人無法忍受,而愛爾蘭議會,儘管它並不代表愛爾蘭人民,能夠用錢買。1799年昔日的改革家皮特,借卡斯爾雷勛爵之手,在徵得貴族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施惠的手段,支付一百二十萬英鎊,獲得了腐敗選區的議席,取得了控制權,並通過完全廢除愛爾蘭議會,走上了他認為擺脫困境的最容易的路,進而通過《1800年統一法》,由威斯敏斯特議會統治著兩個國家。

從1801年1月1日開始,「聯合王國」包括威爾士、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然而,雖然威爾士很早、蘇格蘭近期在情感上已經統一,但愛爾蘭在情感上沒有,可能永遠都不會。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英國治理和安撫的最大失敗。不可能說清楚這個失敗多大程度上應歸咎於兩國中的哪一方。這不禁讓人想起克羅默勛爵的話,他說英國所能提供的領導對於文明程度不高的種族來說是成功和偉大的,但會隨著被統治者教育和智識的提高而遞減。這個觀點似乎在印度和其他地方得到證實,但一定不適用於威爾士和蘇格蘭。

英國在愛爾蘭的完全的、可怕的、無情的失敗是一個獨特的問題,值得詳細深入的研究。然而,這一問題就如清天上升的朗日,皮特試圖以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將其帶向中午,卻被至今還電閃雷鳴的暴風雨和烏雲完全遮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