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領導的應變藝術 第四十五章 瞬息萬變的世界,需要隨時應變的你

近來,由於企業環境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管理工作中對領導藝術的需求,以及進行成功領導所面臨的困難,都大大超出了人們的認識。

在知識經濟大潮下,領導早已駛入知識經濟的快車道。與此同時,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出現了三個特徵:快、劇變、競爭加劇。這也是領導所面臨的三大挑戰。瞬息萬變的世界,需要隨時應變的你。領導只有轉換管理方式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1.快

電腦和互聯網的發展,塑造了人們的新生活。信息可以瞬間即得,大英博物館數百萬卷的信息5秒鐘可以發到任何一台伺服器上,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到這些資訊。

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柯林頓曾經請專家作過統計,工業經濟時代,300年就把人類知識的總和翻了一番。在創造知識的速度上,300年等於過去的的5000年。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每5年知識就翻番。今天,無論組織或個人,內部的變化速度小於外界的變化速度,將意味著失敗或滅亡。

有一組統計數據:每隔10年,原來的世界500強企業便有1/3消失。因為沒有學習,應變能力差。從國內情況看,企業經營環境比10年前複雜2.5倍,企業競爭比10年前增加3.3倍,企業平均壽命是10年前的20%,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為2.9年,100家企業每3年便有68家消失。現代社會的趨勢是競爭更加激烈且沒有止境與界限。

這一切都說明了今天的社會環境呈現出發展越來越迅速、變化越來越快捷、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特點。一切業態模式越來越多元化,且變化速度也在加劇!很多的企業家稱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2.劇變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以媒體為例,在七八年以前,商業傳播的重要途徑還是以四大媒體為主:電視、廣播、報紙、雜誌。而今天則衍生出了網路、簡訊、直投、會議、免費刊物、俱樂部、會員制、體驗營銷、戶外媒體以及遍佈於寫字樓、賣場、社區、巴士、的士上的電視這些新興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推動了商業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商業的競爭程度。

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新事物、新觀念更是層出不窮。看一看繁華地段的商業門臉就知道劇變的程度:門臉沒多長時間就換一家,除了房東沒換其他幾乎不超過三個月就大變樣。

到商業中心地段的寫字樓、購物中心、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社會的劇變。即使是半夜三更街頭依然人來車往,川流不息,依然有店鋪在迎來送往。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步履匆匆,甚至一邊啃著麵包一邊想著心事,似乎有永遠干不完的工作。

一方面是國人感嘆「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另一方面卻是國外的資本、技術、新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湧入中國。一方面是不少的企業家叫苦連天,抱怨「利潤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不斷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創業英雄所創造出的財富甚至是許多老一輩經營者幾輩子也無法超越的。

競爭永遠存在。同樣,到任何時候,機會也永遠存在。在別人感嘆競爭激烈的時候,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脫穎而出,難道僅僅是因為幸運嗎?

「要麼選擇變革,要麼選擇死亡」。在這樣一個發展速度快又變化劇烈的商業環境當中,只有那些積極實行變革順應趨勢的領導,才能夠帶領企業從競爭中把握住機遇,生存並發展起來。

3.加劇的競爭

1984年通用汽車公司首次進行全面重組。這是自艾爾弗雷德·斯隆在上世紀20年代早期建立起該公司基本的「總公司—子公司」的企業組織結構以來的首次改變——通用汽車的結構體制整整六十年沒有任何改變!同年,通用汽車公司收購了EDS公司,開始嘗試在整個公司內增加或改裝計算機系統。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公司與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家合營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的一家分廠也轉交給豐田汽車公司管理。同年,通用汽車公司建立了一家新的分公司——薩頓公司(Saturn),希望新的公司能開發出未來型轎車,以及全新的汽車生產方法。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苦心經營,通用汽車公司建立起了一套非常複雜的縱向一體化經營體系。隨後,公司開始關閉自己一些零件生產企業轉而向外部供應商訂購。

通用領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順應了市場的發展,把一頭步履蹣跚的老牛又拉回了正確的軌道上,並且煥發出了更美麗的青春。

經濟全球化,地球村的日漸形成,讓一些原本在自己地盤順風順水的本土企業,不得不面臨來自國外企業或跨國巨頭的威脅。很多行業中,外國企業的強勁對手佔據了原本為本國公司所佔有的那部分市場份額,為了擴大市場或避免被淘汰,公司間競爭之火也會重新點燃,從而形成激烈競爭。這遠比本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慘烈得多。總之,無論何種原因,這種激烈競爭使許多公司發生了改變,甚至衝擊到整個產業界。在這種形勢下,唯有懂得變革、與時俱進的領導,才能在競爭的巨浪中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帶領企業走向最後的成功。

巨變的時代,對領導的要求也更高了。在農業經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往後40年的工作、生活。工業經濟時代,求學時間延伸為5~22歲,這樣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職業。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必須終身學習,建立學習型領導的理念,才能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生存、發展、成功。

從傳統型領導向學習型領導轉變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領導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大師彼得·聖吉說:「你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在這樣一個「快」和「劇變」的大環境下,領導必須做出改變。有專家稱,知識經濟就是「發揮人的智慧,讓智慧的產生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全球的企業從未像今天這樣異乎尋常地關注於人。

企業領導傳統的領導方式在進入知識經濟之後必須要加以轉變了,否則必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如果真有那麼一種時光機器,能將1909年的人壽保險推銷員帶入1969年,這位推銷員大概也用不了多少時間的再培訓,就又能勝任這項工作了。但如果這位保險推銷員被帶進了2009年,恐怕就是另外的一種情景了。

今天,人壽保險業面臨著其他金融行業的巨大衝擊。現在,除了傳統的人壽保險公司外,上千家其他金融公司也提供這些類型的人壽保險業務。為了適應這種新的競爭,各個人壽保險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出新的保險險種,爭取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其他業務,改革公司分配方式。同時,不斷精減機構、提高辦事效率,這些都是人壽保險公司自上世紀成立以來從未經歷過的事情。

正如美國一家大公司的領導人所說:50年前,當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要容易得多。那時,所有的公司都有很多的發展機會。而現在,面對的卻是公司間激烈的競爭和一個已經很成熟的市場。當我1952年首次加入這家公司時,你簡直不能相信,我們每月的實際工作就是召開「分配會議」,以討論決定由誰來銷售我們的產品。今天,我們的工作比以往要複雜一百倍,要困難一百倍。

工作確實太複雜、太困難了。以人事工作為例,在20年前,領導的工作就是發發工資,協助解決一些微小的人事問題,而現在,他們卻要在各種複雜的人事問題上提供指導。他們必須協助公司負責人改革企業文化,以使本企業更富競爭力;招聘甄選優秀員工,進行薪酬管理和績效考核;找到並實施一種全新的、能鼓勵公司管理人員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補償制度,與製造部門的負責人合作,想辦法建立起一種新氛圍的勞資關係。當一名領導,越來越難,當一名成功的領導,更是難上加難。

不斷增加的競爭,日益複雜的環境,都在呼喚成功領導的出現。但同時,另一組力量卻逐漸增加了成功領導的難度。這些作用力是企業成長、經營多樣化、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它們使得公司的經營活動變得更加複雜了。從這點講,百事可樂公司的發展過程就不足為奇。

1955年,百事可樂公司是一家擁有1900名員工、年產6億美元軟飲料的公司,它的大部分產品當時是在美國本土銷售。25年以後,這家公司已發展為一家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年銷售額為60億美元的公司。公司出售的產品包括軟飲料、快餐食品、速食食品,同時還經營航空業務,包括北美貨運航線和李威汽車運輸公司(Lee Way)、體育用品(Wilson)等。到2004年,百事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僱員已超過14萬,年銷售收入293億美元。

客觀地說,要在1955年對這家公司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