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領導的協調藝術 第四十四章 講究尺度與分寸

同樣的魚肉蛋菜,有的人能炒出香味撲鼻、吊人胃口的佳肴,有的人卻只能做成平淡乏味、有失本色的便菜。其中的奧妙和訣竅何在呢?有經驗的廚師會告訴你兩個字:火候。火候不到,不會香甜可口;火候過了,又會煮爛燒糊。只有火候恰到好處時,才會色、香、味俱全。炒菜如此,領導工作其道理亦然;掌握火候,把握分寸,擇機而發正是一個領導者要悉心注意的。

火候,也就是適度。火候恰到好處在於時間的準確適宜。所謂「冷處理」,就是指有時要引而不發,視而不見,故意冷淡,稍後再辦。而「熱處理」則是觸機而發,及時撲救。

某廠青工小王因對車間主任派活不均有意見,兩人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書記老李過去,沒有批評,也沒有動怒,拍拍小王肩膀,將他領到休息室,請他消消氣。同日,廠機關一名幹事頂撞工會主席,又被書記碰到,老李毫不留情,當眾予以批評,並責令他作出檢討。旁人不解,問:「同是吵架,您為何採取兩種態度?」

這位經驗豐富的黨委書記談了自己的看法:兩次吵架,我採取兩種態度,一是「冷處理」,一是「熱處理」。原因有二:一是個人特點、環境場合不同。小王脾氣直率剛烈,本身已受委屈,情緒因受刺激正處於極度激憤狀態,倘若不問事由一味指責,無異於火上澆油,肯定會激化矛盾,最好等他火氣消停下來個別交談。而那位幹部受黨教育多年,應有一定修養,卻為個人私事大吵大鬧,若不立即制止,必會造成更壞影響。所以,我對他們分別採取了「冷處理」和「熱處理」兩種方法。

二是吵架原因不同。小王的不滿是事出有因,主要原因在車間主任,因而不能簡單指責;幹部頂撞工會主席是因為個人福利,屬個人無理取鬧,理當嚴肅批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冷」與「熱」是相對的,要因人、因時、因事而定,這也是需要領導幹部在實踐中去摸索、掌握的一門重要學問。

人在社會中,有些時候並不是你能幹就能升官發財,有時候你也會看到那些無德無能的人反倒能青雲直上,出現這樣的現象你常會自問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一個人的成敗往往出在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上。尤其在辦公室中,要想贏得尊重,試圖建立一個成功的人際關係網,就一定要記得做事切莫「過分」。

這些「過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過分自信:惟我獨尊,任何場合都強力推銷自己。

好表現、懂得證明自己價值的人固然勇氣可嘉,但是,如果你推銷自己的慾望過於強烈,那麼取得的效果肯定適得其反。在與你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上司和同事很可能把你當作一個自吹自擂的人而忽視了你的其他長處。實質上,過分自信往往會給人感覺底氣不足,這樣別人對你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二,過分好強:寧願苦擔重任,不願與人拖拖拉拉去合作。

這一點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你有一技之長,又肯埋頭苦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均出類拔萃。但是,如果你的這些工作成效都是在單打獨鬥的前提下取得的,那可不是什麼好事。一個人如果是寧肯埋沒於專業之中,而不願與同事有密切交流,即便是業績遙遙領先,也不可能達到事業的頂峰,至多會為自己贏得一個技術權威的頭銜,至於行政職務上的攀升,恐怕就要無緣了。

其三,過分清醒:老在辦公室里剖析自己的缺點。適時地剖析自己的缺點,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坦誠,有自知之明;但過於清醒,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些人過於輕信了自己的直覺,自我感覺相當良好。對於自身存在的不足經常掛在嘴邊,以此來表白自己有足夠的自知之明,敢於剖析自己。但是,這種「看我有多糟」的姿態往往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也會讓上司認定你是個「永遠有待完善的人」,這樣的話,你的晉陞計畫就可能被一再推遲。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個上司對你這些頑冥不化的缺點深惡痛絕,就可能因此而把你全盤否定,那樣的話你可就慘了。

其四,過分認真:在大小會議上都擔當「反對派」的角色。如果你是一個天生的「反對派」,一定要設法加以改變,學會強迫自己保持沉默,不要貿然講出你的言論,否則只會敗壞大家的情緒,使大家對你產生排斥。

在較為民主的工作氛圍中,上司總希望有人對他提出的方案發表意見,即使不時出現反對意見也有肚量照單全收。如果你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可以說是你的幸運。但要記住,切不可因為你們公司的民主氣氛而肆無忌憚。如果在任何一次會議上,你激烈的反對意見都給大家澎湃的熱情潑了一瓢冷水,那麼,再民主的上司也會把你歸為另類打入冷宮,比如指派你到無聲無息的次要崗位工作。

俗話說過猶不及,把握分寸是人在社會上的一門必修課。否則,你要失去的機會就會比別人多得多。智者將所有的智慧概括為中庸,過正則誤。橘子汁液擠干只會苦澀,即使欣喜時也不應走極端,濫用才華定會才思枯竭;如暴君一樣去擠奶,得到的只會是血。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洪災威脅著我國南方數省。大雨如注,洪水滔滔,直逼我國江南多座重要城鎮,連接南北的大動脈——津浦鐵路也危在旦夕。一旦被洪水淹沒,不僅要給受災城鎮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而且影響到救災物資的運輸以及災區災後重建工作的進行。為此,中央決定在幾個地區分洪。

蘇北的下里河地區,物產豐富,當地黨政領導與群眾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建設成一個富饒的農業基地。但是,為了整體利益,為了津浦鐵路以及諸多城市的安全,他們毅然將洪水泄入了低洼的農田。與此同時,蘇州、無錫的領導為了確保大上海的安全,也讓無情的洪水從自己轄區泄出,作出了重大的犧牲。

下里河、蘇州、無錫等地的領導們,為了發展本地的經濟作出了多年的努力,他們十分熱愛這片富饒的地區。這種建設努力,這種對故土銘心的深情,是國家建設整體的一部分,這些地區的發展,促進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高。但是,洪災面前,在更大的利益受到威脅的形勢之中,倘若這些領導人仍然一味強調本地區的發展,強調本地區的特殊利益,就屬於過「度」了,屬於狹隘的地域觀念了。可喜的是,他們正確地處理了這些關係,服從了大局,為全局利益作出了勇敢的犧牲。

作為一個領導者,經常要遇到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係這類辣手的問題,因而應該學習好辯證法,掌握好中間的「度」。

一般認為,局部與全局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一方面,整體統率局部、決定局部,局部隸屬於整體,因此,局部要服從於整體,圍繞整體而活動;另一方面,整體又是由局部組成的,整體也離不了局部,因此整體要關心局部,照顧局部,支持局部。

在那場水災中,大水剛退,江蘇省、上海市等被保護的地區立即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支援為他們作出重大犧牲的有關地區,使受災地區從水災中得以迅速恢複,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協作精神。

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領導工作中,也有兩句名言:「大事要爭,小事要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這裡的大事就是指關係全局,涉及黨和國家整體利益的大問題。對於這些大事要爭,頭腦要清楚。領導幹部在有關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堅持原則,不能有半點含糊。

這裡的小事是相對於大事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無關主旨,無礙大局的次要問題、枝節問題、局部問題、具體問題等。小事為什麼要讓?因為世界上任何事情之間都存在著差異,人們在小事上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在這些小事面前不必過於認真,不必非爭個你高我低。作為一名領導,要想做到時時處處都明察秋毫是不太容易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事事清楚」往往導致「事事不清楚」。過分地求細、求真,勢必分散領導精力,妨礙大事的貫徹落實。因而,領導者要善於分清主次、輕重,將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豁達大度,善與人和,對於一般枝節小事不必過於認真,防止出現形形色色的無原則糾紛和個人意氣之爭,使人變得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從而保證人們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落實。

鄭板橋所說的「糊塗」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但是如果領導幹部沒有一定的修養,沒有寬容的肚量,不但大事難以清楚,小事也難得糊塗;有人貌似糊塗,實際大智若愚,卻是聰明。

《諸葛亮弔孝》是一出名戲,戲中寫道:吳國都督周瑜死後,諸葛亮到江東為他弔孝。東吳一班大臣想乘機報復,殺死諸葛亮。但魯肅不同意,保護了諸葛亮。有些人斥責魯肅糊塗。但諸葛亮卻稱讚他是「難得糊塗」的魯大夫!為什麼?就因為魯肅站得高看得遠,深知蜀吳聯盟的重要意義遠勝過一場報復仇殺。魯肅在小事上糊塗,正是他在大事上思路清楚的表現。

還要注意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