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領導的協調藝術 第四十三章 毫釐之間的藝術——平衡

平衡,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工作藝術,是領導調適能力的具體體現。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領導班子團結協調,很具凝聚力和戰鬥力,有的卻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病入膏肓,一盤「散沙」,工作難以推進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能否科學適度地用好「平衡術」。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就是要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通盤考慮,找准工作的平衡點,把多種因素調整到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為同一目標集聚力量,實現工作效率和社會貢獻的最大化。

1.班子結構的平衡

班子結構是班子的生命,班子結構的平衡是班子穩固、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一把手」是班子的「主心骨」,必須具有平衡能力,應具有廣博的知識體系、闊大的心理容量和完善的人格魅力。成員之間要形成合理互補的平衡結構。在智能結構上,既要有創新型的思想家、條理型的組織家,也要有實踐型的實幹家;在專業結構上,既要有管理型的人才,也要有專業型的人才;在素質結構上,既要有活潑開拓型的,也要有冷靜穩重型的;在年齡結構上,要有一定的梯次,保持紡錘形的動態平衡。

2.用人策略的平衡

我國著名人才學家王通訊曾說過,「凡是成就大事業者,無不是帶領著一大群才性各異、秉性不同、既有才能又有毛病的人打天下的」。「用人」的內涵一是使用,二是提拔。在用人上,領導要善於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制定人才互補機制,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形成能量聚合,產生整體合力。在提拔幹部上,領導要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既要看到視野範圍以內的,也要考慮到視野範圍以外的。在提拔身邊的、用著順手、感覺順心的下屬時,要通過民主渠道,聽取集體的意見,這樣既會使大家心服口服,防止班子內部產生「非議」,又能把能人遴選到其適合的崗位上來。

3.人際交往的平衡

人際交往,人之常情。但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基於所處的位置和擁有權力的特殊性,則必須慎之又慎,正確擺正與親戚、朋友、老鄉、戰友、同學和下屬之間的關係,與他們等距離交往,保持一種同等的、平衡的親和力,不因「裙帶關係」就親近誰,不因「對己有用」就偏愛誰。與自己交往過密的,要有意拉開距離;與自己接觸比較少的,要創造機會主動接近。

4.個人情緒的平衡

人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每天的是非得失總在影響著每個人的情緒。領導同樣也擺脫不了喜怒哀樂的困擾,同時領導的心情還會在不知不覺間傳遞給下屬和他人。如果領導沒有超然於事物之上、善於解脫自己的意識和節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故。因此,領導必須科學調控自己的心態,有意識地平衡喜怒哀樂的情緒,不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透,不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要保持一顆健康向上、充滿樂觀的平常心。

5.興趣愛好的平衡

人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愛下棋,有的愛收藏,有的愛書法等等,不一而足。領導的愛好卻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容易誘發下屬的趨同心理,更有甚者會投其所好,成為投機者打通「關節」的突破口。為此,領導要慎對興趣愛好,科學取捨,把握平衡,揚積極向上的興趣,抑低級庸俗的愛好。在展露興趣愛好時要注意場合、把握適度,防止造成負面影響。

平衡是領導幹部有效組織開展工作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工作中,既要防止「左」和「右」兩個極端,用發展的眼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又要防止折中主義,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要充分發揮黨內、社會、輿論等途徑的監督職能,防止「平衡」變味。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號人物地位的顯赫與微妙顯而易見。如何讓企業按照一把手的要求良性發展、如何讓員工滿意讓一把手放心,是一個近乎兩難的問題。

有研究表明,一個企業的良性發展,首先需要董事局與CEO之間相互的信任、尊重、忠誠、互惠。離開了這幾點,蹺蹺板的平衡就將被打破。

不管是個人健康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在中國目前的企業界中,企業的二把手在經歷過輝煌、沉寂之後,多數都黯然離去。

中國的企業有過多的民族特色或傳統情結,與之同時,很多制度也不夠規範和確定。作為企業二號人物的CEO或者CFO,業界流行一個詞:打工皇帝。雖然是皇帝,但你畢竟還是在打工。由此,如何正確完善地執行董事局也就是投資方的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對二把手而言是最大的問題。一個二把手無論多麼強勢、多麼英明、多麼出色,在企業發展大方針的把握上,應該無條件地服從董事局意見,這是毫無疑問的。

目前,在部分企業中,一把手與二把手的關係並沒有理順,職責義務分工不明確。所謂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並沒有落到實處,兩者之間相互的信任度不夠,從而使二號人物的權力過於局限。

作為二號人物,其蹺蹺板的一端是董事局,另外一端是下屬和員工。作為企業高層,讓公司良性發展並在員工面前維持足夠的威信,是這個群體需要研究的另一個課題。

為此,二號人物的平衡之術顯得非常關鍵。在受到行業規範的同時,二號人物直接掌握著一把手賦予的許可權,對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此,如何給一把手一個滿意的答案、如何贏得員工的尊重與歡迎,是二號人物必須拿捏得非常準確的一個尺碼。

一個成功的二把手,在無條件執行董事局大政方針的同時,對下屬要恩威並施,也就是「威權與施恩」。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中,董事局主席不會過多地關注細節,二號人物擁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在施行好的運營模式時,應給員工更多的鼓勵、信任與關注。同時,制定企業發展的良好願景並告訴員工,也可激發員工的信心。而不能準確把握自己的位置,造成的結果只能是二號人物的黯然離職。

領導要做領導的事,領導要做領導的工作,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許多公司,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爺爺管孫子的現象。也就是爺爺什麼都管,老是直接指揮孫子,孫子儘管看到爸爸不太願意,但因為是爺爺下的命令,不幹也得干。所以,孫子就經常感到很為難。因而也常陷入「爺爺累死,爸爸閑死,孫子難死」的怪圈。

這種現象只能說明領導不善於管理人才,越級越權都是失敗的管理。爺爺管好爸爸就行了,讓爸爸去管孫子。所以要想管好人,當好領導,工作一定要有層次,你只是管好副手和部門主管,千萬不要越級瞎指揮。

日本管理界有「下八律」,意思是說一個領導管理的直接下級最好不超過8個人。

過去小生產的管理觀念是領導者事必躬親,內政、外交、軍事、後勤他一個人全管,甚至多年來都把事必躬親當成了一種美德。比如諸葛亮,實際上最後就是累死的。事必躬親在小範圍內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事必躬親不僅不能培養主管的獨立工作能力,甚至還會培養一批不動腦筋的「懶蛋」。為什麼蜀國最先滅亡了,就是因為諸葛亮管得太多,所以他死後,身後沒有接班人。因此,管理必須要有跨度,有規範,分層次逐級進行。

據《後漢書》中記載:有一天,劉邦問韓信說:「像我這樣的人能領導多少兵?」韓信說:「陛下能領導十萬兵。」劉邦問:「那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劉邦又問:「那你為何卻被領導呢?」韓信再答:「那是因為陛下雖不能領兵,卻善於用將。」這個故事道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管人原則:那就是能領兵的是將才,能管將的才是帥才。不同層次的領導人物,他的職責是不一樣的。一個真正的管人高手必須是一個善於「用將」的帥才。

古羅馬的《法典》上曾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規定:高級長官不宜過問瑣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也說過樣一句話:「了解一切細節對統帥來說是有害的。」這一切都充分說明:高層領導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全局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上,而不能過多地去管那些細小的瑣事。

聰明的人,乃是善用別人聰明的人!培養下屬,要多為下屬創造獨立工作的機會,適當地將一些職權交給他們,對於下屬的工作如果過多包辦代替,那麼企業的效率就會下降,企業發展就會失去動力。

美國國際農機公司創始人,世界上第一部收割機的發明者西洛斯·梅考克,人稱「企業界全才」。他幾十年的企業生涯,歷盡起落滄桑,沒有一條道路是平坦的,但是他以自己全才的素質,贏得了市場的屢屢成功。作為產權人公司的大老闆,梅考克雖然掌握著公司的所有大權,有權左右員工的命運,但他卻從不濫用職權。他能經常為員工設身處地地著想,在實際工作中,既堅持制度的嚴肅性,又不傷員工的感情。

有一次,一個老員工違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鬧事,遲到早退。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有關條款,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