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領導的指揮藝術 第四十章 做好每天的日常工作

領導工作離不開下命令、做指示。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認為只要決定是正確的,怎樣下達,關係不大。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有些工作上的失誤,有些事情久拖不辦,相互扯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領導者的指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者下達的方法不對,使下級不知道怎樣執行才好,或者挫傷了下級的積極性。那麼,領導者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指示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呢?在做指示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指示必須完整準確

指示是指揮人們去做事,因此,它必須清楚地告訴人們要幹什麼,誰負責執行,怎樣取得完成任務所需的人、財、物等資源,何時開始,何時完成,必要時,還要說明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的指示才是完整準確的,下屬才好運作。

2.指示必須用詞準確

領導者做指示的時候,必須注意遣詞用字,如果用詞不當,就可能造成下級執行失誤。有些詞是精確的,有些詞就比較含混。例如,怎樣「快」才算「儘快」呢?什麼程度和數量才算「適當」呢?領導者應該避免用這樣含混不清的詞做指示。

3.指示必須因人因事,採取不同語氣

指示的對象不同,事情的性質不同,當時當地的環境不同,要區別情況,採取不同的語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商量。「這份報告要得很急,你能抓緊時間,在今天下班前完成嗎?」這種指示,帶有商量的口吻,有一定迴旋餘地,對方會覺得領導者親切和藹,如無特殊困難,一般會儘力完成。這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請求。「馬上就要進行財務大檢查了,請你們在今明兩天把各種材料準備好。」這種指示的語氣比較緩和,並扼要解釋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下屬容易接受。在多數情況下,對多數人,都可採用這種語氣。

教訓。「怎麼這項工作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必須在這周內結束!」這種指示,態度生硬,刺激性強,可以使下屬深感失職,下次再也不敢拖拉了。不過,領導者的這種指責必須有理有據,一般情況下,不要過多地採用這種口吻訓斥下級。

建議。「這份材料要得很急,請你最好在這周內拿出來,如果你一個人干不完,可請其他人幫助查找資料和謄清,你看怎樣?」這種指示,語氣和緩,徵求了對方意見,為對方著想,提出了具體建議,下屬很容易接受。

要求。「馬上把這項工作完成。」這種指示不容商量,必須執行。在緊急情況下,或是下屬工作有拖拉的毛病,用這種語氣下達指示,效果較好。

4.指示必須和檢查督促相結合

領導者並不是做完指示就沒事了,還要認真檢查、督促指示的貫徹落實。可以通過調查、詢問、聽彙報、測驗等方法,了解指示的貫徹執行情況。

5.指示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

指示是領導者履行領導職能的一種方式,必須遵循責權統一的原則,通過正確的途徑下達,不要攪亂領導層次。在一般情況下,領導者不能越級下達指示。否則,就會侵犯下屬許可權,影響下屬的積極性,損害下屬的威信,最終還是對領導工作不利。依據同樣的原則,除非迫不得已,上級不應直接取消下屬主管人員的指示。

簽批文件是領導者的一項日常工作,也是領導者行使職權的一種重要手段。文件簽批的速度快,語言簡單明了,對於指導工作有很重要的意義。那麼,領導者應該怎樣簽批文件呢?

領導者簽批文件時應該掌握幾條原則,那就是:

效率原則

準確及時地簽批文件,既是領導者良好工作作風的表現,也是領導者具備綜合管理素質的反映。簽批文件中的效率原則應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按照分工的要求,盡量減少多人處理同一公文的情況。也就是可以由一名分管領導完成的簽批,不要再分解由多位領導完成,更不要事無巨細地報送一把手簽批。二是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盡量控制簽批文件許可權的不正常或不必要的升格。也就是可以由相應機關及其部門領導人作出的決定,不要再遞送高一級領導簽批,以避免浪費精力和時間。

明確原則

簽批文件是領導者對工作的部署、指導和要求,所以領導者在簽批文件時,首先要吃透文件的精神,明確文件的原意,然後再批示,千萬不能草率簽批,否則,就容易出現和文件精神相悖或不符合原意的批示。例如,有時上級文件和下級的報告對某一個問題提出了幾種解決辦法和處理方案。領導者在上面赫然批上「同意」或「照辦」,弄得執行部門不知如何是好。其次,領導者的批示,用語要準確、明了,不能詞不達意或含混不清,這樣也會給下級執行造成困難,降低自己的威信。

相稱原則

簽批文件是領導者履行領導職務的必要形式,也是領導者地位和責任的實際體現。所以領導者在文件簽批中,首先應該考慮到所處的機關等級和自己的職權範圍,也就是所簽批文件的行文關係、批簽的內容和語氣,應當與批簽人的身份、地位和職權相稱。既不能隨意僭越本級職權範圍,也不能隨意放棄自己分工的職權,以便真正按照分級管理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高度負責地行使自己的權力。

領導者在批示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指導性批示

這類批示多用於閱讀某些文件材料後作出對全局或局部具有指導意義的按語。應該注意這樣幾點:一是批示要具有強烈的思想性,要從公文反映的某個典型動向或事例,發掘出整理性的重要議論,使人產生震撼,形成號召力和感染力。二是要有的放矢,緊密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發表意見,起到指導作用。三是不要局限於對公文涉及事項的具體處理意見,而是對特定事項的延伸,目的在於啟迪和指導。

2.督辦性批示

督辦性批示多用於上級來文、情況反映、群眾來信以及其他途徑反饋信息所提出的批辦、轉辦或交辦意見。這類批示主要應該注意的是:

批辦對象要有明確指向,便於點名的單位或部門受理。

批辦的事情最好是選擇具有指導性、代表性的典型問題,不要泛泛批示。

批示內容要有具體辦理要求及時限,便於催辦和詢復。

3.審批性批示

審批性批示主要用於對下屬請示、報告的批複意見,以及對已審核過的機關文稿進行最後審定,明確是否簽署准發。這類批示主要應該注意這樣幾點:一是批示人發表的意見要與自己的職務或職務分工相稱。二是批示內容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令和政策的要求;三是態度要明朗,贊成還是反對,執行還是不執行,要由哪些單位和部門執行要說清楚。

4.商詢性批示

商詢性批示主要用於對所批公文中一時難以定奪的問題,提出徵詢、質疑或商洽的意見,以及需要會簽的建議。這類批示應該注意的是:一要審慎謙虛,以便別人考慮和回覆。二要點題明了,抓准癥結,理由充分,並在事先做好調查和了解,令人感到確有重新研究和會商的必要。

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導工作,帶動一般,是一種常用的、重要的領導方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領導者卻不會抓典型,不是手中無典型,就是典型的先進性、說服性不強,或者典型畸型生長,中途夭折。那麼,作為一個領導者怎樣才能抓好典型呢?

領導者要抓好典型,首先必須善於發現典型。任何典型都出自於我們社會生活中,所以它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它在某些方面的短處,並不會影響它成為典型。作為一個典型,最要緊的是看它的主流和本質怎樣,只要主流和本質是好的,代表了時代精神和發展方向,在本單位、本行業屬於拔尖的,就要敢於肯定、宣揚和樹立它,不要追求盡善盡美,不要怕一些人的閑言碎語。任何典型都只是相對而言的,不要把它看得那麼神聖,典型也有一個不斷完善和不斷成熟的過程。

要客觀地宣傳典型。典型是先進的代表,宣傳典型,號召大家學習典型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對典型的宣傳一定要客觀,要實事求是,在著重宣傳典型先進的、好的、正面的東西的同時,對差的地方不要掩蓋,也要擺出來,盡量給大家一個立體的、活的典型,讓人們對典型有個全面的認識。宣傳典型切忌兩點:一不要誇大事實。二不要隨意拔高。

要實事求是地對待典型。事物的更替、轉化是正常的,典型也不能搞「終身制」。一個好的典型,由於主觀努力不夠,或客觀條件的變化,變得相對落後了,就應該用新的典型去代替它。有一個單位,曾是多年的先進典型,獎狀、錦旗幾十面,可後來,卻走了下坡路,甚至有的方面還不如一般的單位。可領導者為不使其倒台,硬是讓其撐了5年。群眾議論紛紛,這個單位的幹部也很自愧,既上不去,又下不來,弄得很狼狽。因此,我們對待典型要實事求是,對確實始終保持先進的,要宣傳、表揚。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