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領導的權力藝術 第二十章 正確認識領導的權力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人類最大的、最主要的是權力欲和榮譽欲。」可見權力這個幾乎和人類社會一起誕生的社會現象具有很強的魔力。但是,權力的真正奧秘又在何處呢?就在於權力可以產生權威,權力可以帶來威勢。然而正因為如此,使得一方面權力可以起積極的作用,維護組織的穩定,推動組織的發展,另一方面權力也可以破壞組織的穩定、瓦解組織;一方面權力可以服務於人,為大家謀利益,另一方面權力亦可以腐蝕人,給人帶來巨大的災難。可見權力具有很強的雙重性。作為領導者應當理智地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同時也應當懂得權力運用的一般性原則,避免走入權力誤區,為權力所誤、所傷。

在這一點上,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薩爾便是善於駕馭權力的絕好例證。費薩爾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其父對他也寄予很大的期望。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其父卻於1933年立其弟沙特為王儲。1953年,沙特登基併兼任首相,費薩爾以王儲身份任外交大臣,沙特執政不久,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失誤,使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陷入了內外交困之中。沙特無奈,只好讓費薩爾接任首相職務。費薩爾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讓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擺脫困境。但不久沙特國王便解除了費薩爾的職務。後來又發生了一次類似情況。兩次執政的教訓告誡費薩爾,要順利地施行自己的大政方針,必須擁有足夠的權力,讓內閣緊緊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於是他在其他大臣的協助之下,廢黜了沙特國王。費薩爾掌權之後,運用手中的權力把沙烏地阿拉伯治理得井井有條,自己在民眾之中也享有極高的威望。

總之,既然權力有雙重性,領導者就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想方設法克服權力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發揮其長處,而不要為權力所腐蝕、所迷惑,像因貪污受賄而被起訴的兩位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和全斗煥,因強權統治民眾而失去權力的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最終成為權力祭台上的犧牲品。只要領導者懂得一些權力運用的原則,運用權力得當,是完全可以樹立自己的權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的。具體說來,領導者運用權力時要掌握的一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謹慎用權

領導者誠然大權在握,但一定要謹慎使用,權力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輕易炫耀自己,更不可濫用。領導者在運用權力時,要做到三戒。一戒以權謀私。二戒以權徇私。三戒義氣用權。謀私利、徇私情、義氣用事,都是濫用職權,都會損害領導者的形象,削弱領導者的權力,最終導致領導者事業的失敗。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就是因在位期間,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收取大量的賄賂,最後被押上韓國的法庭接受審判。更不用說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業正如日中天的中青年領導者就是因為不懂得謹慎用權,最終為權力所傷。所以說領導者一定要謹慎用權。

2.實在一點,貢獻第一

領導者運用權力,希望樹立威信,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權力發揮效用的最好時機,同時要善於使用影響力,作出自己的貢獻,而千萬不要炫耀權勢,玩弄權術。高明的領導者,是十分善於利用影響力推動工作的。1962年2月17日凌晨二點一刻,颶風掀起的海浪衝垮了易北河的堤壩,洪水湧進漢堡,整個漢堡大約有1/5的地區淹沒在洪水之中。漢堡市政府的民政局長施密特正好由西柏林驅車歸來,一見災情,立即挑起抗洪救災的重擔。在他的指揮之下,各個方面組成一支抗災大軍,經過通力協作和奮力搶救,緊張的抗洪救災任務圓滿完成。這時,大家發現,這場大規模行動的總指揮竟然是一名剛上任兩個月的民政局局長,當人們問他為什麼能在如此關鍵時刻作出此等驚人之舉時,他答道「當時,我考慮不了那麼多,除此之外,我別無選擇。」這次行動,使施密特成了當時:聯邦德國的知名人士,極具威望。8年後,他先後擔任國防部長和經濟財政部長。1974年,當選為總理,連任三屆。

3.敢說敢做,果斷堅決

當領導者碰到原則問題或緊急情況時,應當敢說敢做,使用權力果斷堅決。下屬一旦違紀,要不顧親疏,不徇私情,不因人而異,堅決懲處。維·普·辛格是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忠誠而得力的助手,1980年被派去北方邦執掌黨政大權,出任北方邦政府首席部長。辛格上任後,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說「我不能帶來天堂,但我一定要向地獄開火」。他言必信,行必果,上任後3個月就撤換了1000多名涉嫌貪污的大小官員。1985年2月,辛格在拉吉夫·甘地政府中出任財政部長。他繼續向「地獄」開火,為政府挽回大量損失。以後辛格因為某些原因被調任國防部長。他在國防部查處的案子有兩起甚至涉及到總理拉吉夫·甘地,拉吉夫·甘地為此大為惱火,於1987年7月將辛格開除出國大黨。但辛格在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大大升高,並於1989年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少數黨聯合政府的總理。

4.學會獎勵和稱讚下屬

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意識到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應當學會恰當地使用獎勵權去稱讚和鼓勵下屬的進取心和創造精神,使下屬認識到,如果能夠服從領導者的意願並作出相應的貢獻,就會受到獎勵和稱讚。日本加藤清正家的老臣飯田覺兵衛,是一位勇猛又擅長軍事的武將。但在加藤清正死後,家族被追加了爵位,覺兵衛卻從此辭官,也不到他處謀官職,而在京城過著隱居生活。有一次,他對別人說:「我第一次上戰場上建功時,也同時目睹了許多朋友因戰殉職。當時,心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再也不想作武士了。可是,當我回到營里,加藤清正將軍誇讚我今天的表現,隨後又賜給我一把名刀,這時,我不想當武士的念頭被打消了。後來,每次上戰場,我總有『不想再當武士』的念頭。可是每次回到營里時,總又會受到誇讚和獎賞,而周圍的人,都以欽羨的眼光看我。所以,我的心意一次次地動搖,總是沒有達成我的心愿,也就一直服侍清正公。現在想來,清正公真是巧妙地利用了我。」像飯田覺兵衛這樣有名的武將,在面臨戰爭時,也會心生害怕而有不想再當武士的念頭。更有趣的是,他因為受了加藤清正的誇獎和鼓勵,而將一生貢獻於服侍清正公。由此可見,當一個人被稱讚時,必定會心生感激而發憤圖強的。

5.以德服人的威力

一個領導者能使人感念的,往往不是威勢,而是他的德行與恩澤。只會發號施令的領導者,自以為很權威,實際上並沒有得到下級的認可,反而會扼殺下級的創造性和進取心。

「以德報怨」是兩千多年前老子的名言,歷來各朝代的賢君名臣,都把這句名言奉為圭臬。例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了讓西南少數民族降服,並不是一味地採用武力,而是採取恩澤懷柔的手段——七擒七縱——最後使西南少數民族心悅誠服地歸順。

釋迦牟尼也是個道德修養十分崇高的人,佛經記載,在他的道德感化下,連發瘋的大象都會馴服地跪下來。

身為領導者,雖然無法事事向諸葛亮等偉人看齊,但至少要不斷地修養自己的道德,對於喜歡作對的下屬,最好是一方面以威勢行使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面不忘以恩惠德澤來感動他,使之衷心服從。

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每一位領導者都是一定範圍內事業發展的能手,都應當準確地衡量自己的實力,準確地判斷環境的變化。著名的兵法家孫子曾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居於領導地位的人實在應該好好考慮這一點,先謹慎地衡量自己的力量,比如,公司的業務、組織、團體的最大能量等等,要以客觀的眼光徹底了解,才不會判斷錯誤,無論做什麼事,才會有成功的把握。如果該「戰」時不「戰」,該「和」時不「和」,只會導致領導者自身的失敗。

7.信守承諾,戰無不勝

領導者應當具有廣闊的心胸,言必信,行必果。可以說領導者的信用是一種強大的無形力量,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時期,有一位名將叫季布。他原是楚王項羽的手下,作戰驍勇。劉邦吃盡了他的苦頭,所以對他耿耿於懷,在項羽滅亡,漢朝統一天下之後,馬上懸賞捉拿季布。可是儘管如此還是有人願意庇護他,甚至替他向劉邦求情。到底季布有什麼樣的魅力,使得眾人在千金重賞之下也不出賣他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季布是一個講信用的君子。當時,曾有一句俗話說「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的一句承諾」,可見他守信用的程度,這是受人敬重的關鍵。

後來,劉邦果然赦免他,並且讓他在漢朝為官。但是他仍舊保持一貫的作風,不屈服於權貴,也不受他人左右,對錯分得很清楚,一點也不含糊,所以知名度愈來愈大,官位也越來越高。由此可見,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領導者若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眾人自然會為他效力。相反的,如果領導者常常言而無信,就算此刻許諾了再多的好處,別人也會懷疑其兌現承諾的誠意,而做事並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