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領導的決策藝術 第十八章 決策是領導最核心的資本

古人云:「將之道,謀為首」。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領導的主要職責在於決策。決策是行動的方向和依據。一個人的活動沒有決策他就將無所適從,一個組織沒有決策,眾人就會失去統一的思想和意志,組織就不成其為組織。大到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外交等活動,小到家庭和個人的生活,都存在決策問題。

領導的職能是多方面的。而在領導者諸多的職能中,決策的職能居於首要和核心地位。這是因為,領導者其他職能的行使,都要圍繞著決策目標的實現。不制定決策,其他職能的行使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任何領導都是人們有目標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決策是它的起點。就是說,一切領導活動,都必須首先解決打算幹什麼、怎麼乾和怎樣組織乾的問題。而所有這些都要通過決策來解決。決策一旦制定出來,一切領導活動都要圍繞決策的實施而展開。

從一定意義上說,領導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過程。決策決定並制約著領導過程的一切活動,決定並制約著整個領導過程的最主要的內容、組織和方法。所以,領導決策,決定著領導活動的各個階段、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決定著領導活動的全過程,是整個領導的核心。它決定領導活動的目標——決策目標一旦確定,一切領導活動就要遵照決策目標而協調動作;它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決策正確,工作順利,事業發展;決策錯誤,一錯百錯,事業受挫。

21世紀的世界,社會生活領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奇變化,都在為急欲改變自己現存生活狀況的各界人士提供著各種機遇:一方面是一步登天的飄升良機,另一方面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似的無奈陷阱。對於汲汲求取功名的進取人士和無時無刻不求發展壯大的公司、企業,如何作出成功決策,規避錯誤決策,已是眾多領導日思於心而夜慮於夢的揮之不去的「重大主題」。

領導是肩負著決策、指揮、組織、協調控制、監督和教育等重要職責的人才,是決策系統主觀能力的體現者。領導者的思想觀念、知識水平、決策能力等對社會的發展和命運有直接影響。國家的競爭、民族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知識經濟時代,對領導者的素質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1.領導決策者應具有卓越的政治道德素質

領導決策者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能夠運用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站在歷史的高度,善於借鑒社會發展史上的經驗教訓,善於觀察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動向,科學預見並正確地把握社會發展趨勢。這樣領導決策者才能作出順應歷史潮流的、對祖國和人民負責的科學決策。

2.領導決策者應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素質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技術和信息為基礎的,誰具有現代科學知識,誰就能在社會中「閑庭信步」。領導決策者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是基礎科學知識,如基礎科學文化知識、政策法規知識等;二是領導決策專業知識,如領導科學知識、現代科技知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等;三是其他相關知識,如歷史知識、新學科知識、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等。領導決策者掌握的這些知識應當是不斷更新的、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決策者不僅具有更廣博的知識,具有更新的觀念,並且具有快速把握科技創新動態的能力。

3.領導決策者應具有高超的能力素質

領導決策者的能力是他們的內在素質與外部事物相結合的外在表現,是領導決策者履行職責的前提和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尤其要強調領導決策者的如下三種能力:一是決策能力,包括善於使用專家智囊、正確分析形勢、能夠當機立斷等;二是用人能力,即能夠愛才、求才,善於舉才、用才、養才和護才等;三是創造才能。

4.領導決策者應具有超群的心理素質。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導者》一書中寫道:有建樹的領導人物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特徵包括,「聰明過人、勇氣、勤奮、堅韌、有判斷力、對偉大的事業的獻身精神以及一定的魄力」,這裡強調的是領導決策者的心理素質。優秀的領導決策者應當是具有強烈的高層次的需求與動機及成就願望、開放的觀念、豐富的想像力、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情緒、優良的自我意識、適度的性格類型,具有優秀的個性與氣質品質。

領導的心理素質對其管理工作有些起積極作用,而有些則起消極作用,如優柔寡斷、急躁、因循守舊、沉默自持等會降低領導者的工作效率。作為領導者應充分利用道德上的自覺性來發展心理上的積極因素。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具有創新精神的開拓型領導者,他們在氣質、性格等方面有一些相似的特點。首先,他們普遍具備勇於決斷的氣質。在企業日常事物的處理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糾纏不清的問題,此時領導者必須有「快刀斬亂麻」的決斷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企業經常會面對一些轉瞬即逝的機遇,這也要求領導者能迅速做出判斷與決策,抓住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有人說最好的決策就是不決策,就是誰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就讓誰決策。但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因為決策是領導一項應有的職能,而且是必須履行的一項職能。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決策方式。就讓我們來瀏覽一下那形形色色的「決策百態」。

1.堅決明確,令如山倒

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決策方法就是領導有了完整的解決問題方案,於是就直接下達命令,讓下屬直接執行。這樣決策的好處是簡捷、不羅唆,缺點是雖然領導享用了充分的決策權和發布命令權,但下屬在執行此命令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因而不可能給領導帶來「意外的驚喜」。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軍事領域(即便優秀的軍事領導也非常注重通過決策激勵人),但在企業中實施,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這種決策沒有完全滿足下屬的舞台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

2.引而不發,海納百川

在實際的操作中,有的領導雖然自己有了完整且完善的方案,但放在自己的心裡不說,而問計於下屬,當認真聽取下屬陳述完解決問題的方案後,會根據下屬方案與自己方案的差異程度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一是下屬拿出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一致時,會以欣賞的心態和語氣說:「好!這主意好!就照你的意見辦。」如此一來,領導就在表揚下屬的過程中「輕鬆」完成了自己的決策。而下屬在得到領導的欣賞和肯定後,則會全力以赴地、創造性地執行決策方案。因為下屬的心中充滿著成就感、自豪感:自己不僅是直接的操作者,而且也是設計者。當人在干自己願意乾的事情時,思維肯定是積極的,思維的方向會全部指向成功,集中於成功。下屬在此種狀態下執行任務,其結果肯定是出色的。

二是下屬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大體一致,也就是說下屬的意見和領導的意見雖不完全一致,但重疊的部分很多。其方案雖有一些不妥之處,但領導會鼓勵說:「你的意見很好,照此做就行了,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於是領導就把自己的意見以商討的口氣提出來,下屬就會很容易理解,並按修改後的方案執行。這樣做的效果會很好,因為領導首先肯定了下屬的意見,即使修改也是在肯定的基礎上修改的,於是修改的過程也是下屬領會上級意圖的過程。這樣做,下屬同樣會懷揣著自豪感和成就感來完成任務,同樣會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積極地把思維打開,一切朝著成功的方向去努力。

三是下屬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重疊性很小,而且下屬的方案有明顯的不可行性。儘管領導認為下屬的方案中正確的程度只是很少一部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但這類領導也會說:「好!你的方案中有一點很好,就是應該這樣做。」然後針對方案中的不足之處與下屬平等地展開研討,最後雙方在相互的研討中取得一致意見。這不僅是下屬和領導意見溝通的過程,也是上級聽取下屬意見的過程,是上級不斷完善方案的過程。這樣的方案出台是在肯定下屬方案某一部分的基礎上而來的,下屬在執行此方案過程中,會認為該方案有自己的智慧,自己就是這個方案的最初設計者,同時自己還是方案的操作者。而且在討論過程中領導也聽取或採納了自己的意見,滿足了自尊感。這樣,下屬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同樣會盡心儘力、盡職盡責,出色地完成任務,奔向成功。

四是下屬方案和自己的方案完全不一致。即使下屬提出的方案毫無值得欣賞肯定之處,有的領導也不會張嘴否定,而會以商量的口氣說:「你看這樣行不行……」雙方在平等友好的協商過程中,新的可行方案也就產生了。下屬首先是理解了這個方案,另外也參與了方案的制訂過程,方案中有自己的智慧,同時自己也感覺受到了領導的尊重,有一種自尊的滿足感。因此,下屬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自然會積極地打開思維,朝著成功的方向前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