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領導的心理素質 第九章 心理素質決定領導成敗

領導者的興趣愛好、情感、情緒以及氣質、性格,一般說來直接表現於外,使人能馬上看到和體會到,具有明顯性的特點。然而還有一些心理素質是深藏於內的,並不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其他形式婉轉地表達出來,使人不易察覺,但卻對領導工作有著深遠影響力,比如領導的信心與意志力等等。因此作為領導者應當學會培養自己這些心理素質,使之為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心和意志力是行動的基礎,是人走向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一個領導者只有心裡充滿必勝的信念,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確信無疑,並且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他才可能邁出堅定的步伐,產生克服萬難的力量、技巧和精力,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最後才能達到為之奮鬥的終點。

首先,信心和信念是成功者應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心態,是領導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一個樂觀自信、深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會成功的人,必定會走上成功之路。相反,一個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未來失去信心的領導者,必然不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就、走向成功之路。

信心和信念能夠激發人的情緒和力量,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開發人的智慧和潛力,堅定人的意志,去完成任務、實現理想,甚至成就偉大的使命。

相反,一個領導者如果沒有必定成功的信心,對所進行的工作充滿懷疑。那麼,他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遇到困難馬上就會停止不前,使事業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中國著名的民族工業家榮敬宗、榮德生兄弟曾對他們的成功作出這樣的表述,「非持有充實之資本,乃持有充實之精神。」在他們的奮鬥史中,當其他人對前途失去信心、發生動搖和撤退時,他們憑著堅定的信心、必勝的信念,艱難地走出困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榮氏兄弟事業的開端是與人合夥辦的保興麵粉廠,因規模小、設備簡陋,受外國麵粉的壓力及地方勢力的惡意中傷,麵粉銷路不暢,獲利微薄。大股東朱仲甫覺得前途渺茫,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撤股退出。在散夥的威脅面前,榮氏兄弟辦廠的堅定信念不改,他們擴充了資本,改進了設備,使保興麵粉廠改組為茂新麵粉廠,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明顯提高,既贏得了市場信譽,又渡過了難關。但事情的發展並未就此開始順利。

茂新麵粉廠以後又連年遇到大量傾銷的外國麵粉的擠壓,再加上許多新建的民族麵粉廠紛紛開工,市場競爭激烈,麵粉價格下跌,使茂新麵粉廠連續三年出現嚴重虧損。這時,有些股東又對企業失去了信心,紛紛將股份廉價售出。但是榮氏兄弟認為,麵粉工廠是關係民生的行業,只要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就大有可為。他們依然信念堅定,信心十足,不改初衷。他們一面收買了一部分股份,一面大量借款進行設備的更新,嚴把質量關,生產出價廉物美的新產品。結果,在大多數麵粉廠產品滯銷的情況下,他們的產品獨樹一幟,暢銷市場,大量盈利,一年就還清了各項欠款。他們以此為起點,不斷發展壯大,終於成為了聞名遐邇的「麵粉大王」,並先後創建了茂新麵粉公司、福新麵粉公司和申新麵粉公司等三個企業系統及其附屬企業,成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企業集團,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他們在面臨困難時,失去信心,信念不堅定,也像其他合伙人或股東一樣撤退,企業早就倒閉了,決不會有日後的輝煌。

其次,一個領導者一旦擁有了信心和信念,就會馬上付諸行動,著手實施已定的方案和計畫,但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有時是意想不到的各種阻力,可能會遭受一次次失敗的打擊。這時,作為領導者,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堅持到底,美好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就會付之東流,已建立起來的信心和信念也會頃刻間被推翻。

意志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往往由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現代漢語詞典》)。人們為了實現某種預想的目的,根據自己對客觀實在的認識,能動地、堅決地克服困難,去變革客觀實在的活動叫做意志活動。在意志活動中,個人形成的意志特點,就是個人的意志品質。作為一名領導者,如果意志不堅強、沒有主見,只會造成事業的失敗,帶來人心的渙散。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動。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衝動、表情異常、言行出格,以及平時人們所說的魂不守舍等。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偉大的意志不僅善於期待並獲得某種東西,而且也善於迫使自己在必要時拒絕某種東西。沒有制動器就不可能有機器,沒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自控不等於凡事都無動於衷。該喜不喜,該悲不悲,該怒不怒,沒有脾氣個性,「一錐子扎不出血來」,那是麻木不仁。人正常的喜怒哀樂的反映都是理所當然的。領導者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對於被領導者的情感、行為能夠產生較強的導向作用,這也是一種感染力和驅動力。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喜怒哀樂要圍繞和服從於組織目標,並且適度,即程度相當,不因此而喪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領導者重要的意志品質,也是衡量領導者的涵養氣度的尺度。領導者的自控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首先,危機時保持冷靜。危機可以鍛煉人,也可以毀滅人。工作中的危機和個人的危機,都是對領導者的考驗。而且,越是在危機中,「政敵」也就越容易出現。領導者在此時更是慌亂不得。盡曉危難於心,袒露鎮靜於態,這是危機中需要的領導品格。在生活中常見有兩種人,一種是遭遇一點不幸,就捶胸頓足,呼天喊地。另一種是對於面臨的橫逆,儘管也不免感到痛苦,但決不會因此而失態,更不會一蹶不振。他們知道,如果不能剋制自己,勢將招致更大的不幸。即使在面臨不可逆轉的命運時,也能泰然自若,保持豁達的心境。領導者在部屬面前,理應如此。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從一定意義上說,危機正是給領導者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台。危機中常常包含著轉機。在困境和逆境中,領導者只有鎮定自若、沉著應對,穩健地處理問題,才能穩住陣腳,掌握時機,保持主動,適時化劣勢為優勢。如果領導者在此時顯露出驚慌失措或悲觀失望情緒,就會像疾病一樣迅速傳染他人,使局面愈發不可收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大林在法西斯侵略者兵臨城下時,仍照樣舉行節日慶典和閱兵典禮,不愧為雄才大略的軍事統帥。歷史上還有許多失敗的英雄,他們的鎮靜和自尊保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令後人欽佩、景仰。

其次,不為內耗所干擾。領導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事情之一是內耗。當人際群體處於某種無序或不協調狀態時,其系統內各種力量之間相互抑制和衝突,從而使有用力量被減損和抵消。換言之,內耗是一種無組織力量,它瓦解群體的內部結構並削弱群體的外部功能。群體內的爭權奪利,爭鬥不休,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屬「樹欲靜而風不止」。有的領導者不得不把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考慮如何應付複雜的派系關係。有的被閑言碎語所縛,被他人捉掇和左右,被內耗「耗」得心灰意冷,難以施其才,達其志,失去了工作的進取心和銳氣,失去了自我。內耗是值得專門研究的問題,其中可能有原則性爭論不能迴避。但既為內耗,大都是無關大局、擺不到桌面上的無原則糾紛,或兼有上述兩方面因素。因處置不當,才演變為內耗,乃至把領導者自身也牽卷進去。因此,對這類問題一方面要通過正常的組織途徑來解決,另一方面要善於自控。領導者要學會正確對待圍繞在身邊的流言蜚語、成見,不負責任的、自由主義的小動作甚至於背後的挑撥離間、惡語中傷、人身攻擊等等。

大家熟知一句話: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作為政治謀略,很多人對此給以貶義的理解。但在現代社會中,從修養的角度,也可以褒義地理解為,應在小事上謙讓忍耐,不要因計較雞毛蒜皮而影響大局。

再次,儘快擺脫壞情緒。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吉凶禍福,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好和壞的時候。專家認為,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前景,短則幾小時、幾天,長則幾周、幾個月。好情緒一般對人是大有幫助的,如樂觀和自信使人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心境像磁石一樣吸引人,把人引向成功。而悲傷、焦慮、氣憤、冷漠、失望、內疚或者沒情緒等壞情緒,其影響就是消極負面的了。它消耗人的精力,使人陷入泥潭,裹足不前。領導者要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儘快擺脫壞情緒,不要被壞情緒支配。

最後,發怒得當,善於制怒。這是領導工作中最普通和常見的問題。在一些關於領導者修養的書籍中,人們囿於固有的思維定勢,總是認為凡是領導者,其待人接物永遠應該端莊穩重,平易和藹。發怒與領導者角色的行為規範不符,會損害領導者的形象。有的領導者在工作中即使碰到怒不可遏之事,也強迫自己抑而不發,似乎這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