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領導的道德力量 第三章 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愛因斯坦說:「一切人類的價值的基礎是道德」。如果領導的道德品質低下,就會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領導的道德修養已不只是個人問題,它對於企業凝聚力和員工生產積極性的產生,甚至對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都關係重大。對這一點,許多著名的企業家都有著自己的真知灼見和切身的實踐體驗。有人提出,企業經營之根本就是造就人,只有「優質人」才能製造「優質商品」,而要造就「優質人」,企業領導必須先「造就自己」。「只有先造就了自己,才能造就別人,造就部下,從而造就出優質商品」,此即所謂「欲善人,先善己」。

那麼,領導通過哪些方面的努力改造,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呢?

領導的管理,不僅是對物的管理,更是一種對人的管理。人是企業之本,要使企業具有活力,首先要讓企業中的人活起來。在領導、激勵企業員工的過程中,領導的道德資本具有關鍵的影響作用。而所有領導的道德資本,都是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在面對千姿百態的誘惑和錯綜複雜的艱難困苦時,只有正直的人才能沉著冷靜,才有超越的眼光,不受眼前的利誘、迷茫、困惑和障礙所左右,把握事物本質規律,看到前途的光明,指明前進的方向。

領導必須是振奮人心的導師,得到員工的仰慕、追隨和服從。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一般不會盲目地追隨某人。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幾乎不可能永遠地與任何人、任何機構拴在一起。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往往擁有堅定的信念和自信,是不論什麼人都能長久信得過的人。由於有了這種堅定的信念和自信,他不必去丟棄正義去討好逢迎某種邪惡勢力,因而能夠忍受短期的犧牲、損失甚至屈辱,敢於冒險去做自己認為正確和正義的事,使其行為前後一致,使人覺得他們值得信賴,可靠。正直的人格會使他們的家庭、公司以及合作者等都認為他做得對,從而追隨他們並與他們合作,為企業的使命獻身。

即使在落後和失利時,也不菲薄悲戚,也能坦然地面對現實,既不為虛榮利誘所迷惑,也不為艱辛威脅所挾持。在輝煌時,能夠撇去浮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面對危機,能夠擺脫失落,持有平和的心態,看到未來的光明和希望,這可以說是成就企業家一切道德的基礎。

美國強生公司前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詹姆斯·貝克(James Burke)曾說:「首先,我相信與我們有重要合作關係的人對城實和正直有深刻而強烈的需求;其次,我相信,企業應該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這種需求;最後,我相信,總體而言,那些最能始終不懈地堅持道德行為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能取得成功」。

理想,是一種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國家、民族、個人不斷向上的精神動力。鄧小平曾說:「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缺乏信念,放棄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失去對人類崇高道德的弘揚,個人很有可能會經不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誘惑,何況是集權利、財富於一身的領導。

因此,確立遠大的人生志向,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不懈地追求崇高的精神價值,對於培養領導的人格來說非常必要。領導必須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培養一種大視野與向遠看的精神,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樣才能避免妄自尊大,才能從眼前的蠅頭小利中解脫出來,也才能有容人之量。

領導如果能夠胸懷天下,把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把中華民族的復興作為大道來追求的話,人生就具有了崇高的品質和高昂的人格。

修,是修正錯誤的言行;養,是涵養自己內在的善心,使之光大充沛。道德修養,主要是指人們在道德品質、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習慣等方面進行自覺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功夫。

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就要注重自己道德內省的修養功夫。儒家強調「反求諸己」也就是強調要在內心世界上下功夫,自己教育、完善自己,培養自律品格。要把自律的生活方式當成目標,把有益於發展的事做出計畫,每天按計畫來進行,而不能跟著心情走,隔三差五,偶爾為之,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不要走捷徑,要按部就班,堅持不懈,直至成為習慣。還要注重道德實踐的磨練。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事情做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通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曾經擔任台灣大學校長、主導過「台灣經濟奇蹟」的著名經濟學家孫震在他的《理當如此》中這樣評論:「儘管台灣社會一直在力爭上遊,但到處仍是缺少『品』的例子。消費者缺少『品位』,家庭缺少『品質』,政商人物缺少『品格』,商人缺少『品德』。」高希均在其序言里說,「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不論做小事大事,都會壞事。」可見,領導要成就大事,必先提高其道德修養。

提升道德修養,還要擺正物質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位置。這就要求企業家不僅應當把經營企業作為一種職業和謀生的手段,同時應當將其視為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為國家、社會作貢獻的途徑,以體現其崇高的精神追求。有這樣一個例子,首鋼在其蒸蒸日上的時候,一位記者採訪首鋼董事長,發現他的辦公室十分簡陋,於是問:作為大型企業的老總,為什麼辦公室這麼寒酸?首鋼的這位老總說了一句十分簡單而感人的話:「辦公室再好也出不了好鋼。」毫無疑問,這位老總擺正了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位置,保持著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他的這種精神對於員工來說有著無窮的榜樣力量,也給企業帶來無限生機。

道德意志,是人們進行道德抉擇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理過程,是人們在履行道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決心和毅力。一個人對待困難的態度,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都是意志力的重要表現。

人是不完善的,此時的善並不能保證彼時的高尚。每個人都面臨一系列可能誤入歧途的誘惑,力行道德,絕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它是一個不斷地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緊張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力來支撐,個體很可能把持不住中途放棄或走向歪路。

因此,對於領導而言,加強意志力的訓練可謂非常重要。真正的道德並非迫於外力的控制和懲罰而順從社會規範,而是當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具備為惡的能力時卻選擇為善,這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道德高尚。領導只有鍛造堅定的意志力才有可能打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領導道德人格的重要內容。提升領導的道德情操,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實,著重在於修鍊「靜」功。領導在名韁利鎖的誘惑下保持心態平衡,避免急功近利,最需要做的就是修鍊「靜」功,這也是我國古代諸多君子一貫追求的境界。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一封書信里寫道:「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德,非淡薄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使領導淡化名利所產生的浮躁,保持身心健康,做到處變不驚、處險不亂,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同時,靜而思誠,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充滿誘惑的大千世界,「靜」能維持人的善性,保持獨立的人格。

陶冶道德情操,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實,抵禦外在侵襲,一方面在於修鍊「靜」功,另一方面還需要培養領導文明健康、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有利於健康身心的全面、正常的發展,它與低級、庸俗的生活情趣是根本對立的。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有效防範不良社會現象的侵襲。

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是豐富多彩的,集郵、攝影、爬山、各種棋類活動和球類活動,都能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情趣。領導在緊張的工作之餘,通過這些有益的業餘愛好,能調節身心,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內心世界。

2004年4月5日,原包頭市「小肥羊」連鎖集團負責人姜英武被綁架,後遭殺害。姜英武是包頭市著名的企業家,但是在他發跡以後,每日嗜賭成性,結交了許多品德敗壞的賭友,最終,被其賭友所騙,丟掉了性命。如果他重視自身的道德建設,注意陶冶道德情操,沒有不良的嗜好,或許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古人說:「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子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這就是說,僅以法律規章的外部約束,還不能使人成為最優秀者,必須加強自身的「內功」修養,管住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追求道德人格的完美。管住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舉凡領導都有一定的權力,在一定範圍內「說了算」,外部力量的約束往往缺乏力度,稍一放縱,自己的生命之舟就易陷入泥潭。因此,領導要把握住對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