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領導講話的力量 第二十八章 不同場景的講話藝術

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適,可以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劉向

人們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使用語言,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又滲透在語言之中,制約著語言的運用。社會文化背景,指社會場合,包括時間、地點、場合、氣氛、事件背景、人事關係等。文化環境指一個民族在自己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特的風格與傳統。我們在講話中要善於運用這種社會大環境,來襯托自己說話的小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陳毅同志在一次報告中說:「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預見,解放全中國已經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發雷鳴般的掌聲)過不了幾天,阿拉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用生硬的上海話)」台下充滿笑聲,這樣的話在那個社會環境和具體場合顯得十分得體,而且出語幽默,又鼓舞人心。

切情切境,是成功講話的重要條件。陳毅元帥對當時報告的場景氛圍的辯證運用,打破風格的表面統一,從而很好地適應了「行將進入上海」這一題旨情境,應情應景,耐人尋味。

還有一些雖然不屬於大的社會環境,諸如地點、實物,但它們一旦附屬於某種社會力量所能施加影響的範圍,就成了社會環境。例如在國家級的外交談判中,地點的選擇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在談判雙方的領土上輪換舉行,或者選擇第三國作為談判地點。為什麼這個問題會成為一個重要而敏感的問題?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朋友家裡說話,總有一種客人心態,說話也總是顯得拘謹一些,可在自己家裡接待朋友,就無拘無束了。這種主人心態,就自然形成了一種優勢,人們把它叫做「居家優勢」。

交際中有時地點的改變也可形成不同的環境,從而有利於解決不同的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講話。例如有些領導者發現問題,往往請下屬到自己辦公室談話。辦公室是上級辦公的地方,下屬來到這裡,很容易聯想到上下級關係,於是便產生了一種「必須服從」的心態。這樣,本來是對等的談話,因為地點這一特殊環境的參與,就有利於一方,使對等的雙方,變成主動與被動的兩方。主動一方便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勢頭(當然這只是一種心理差異,絕不是「以勢壓人」)。以此類推,如果顧客與營業員發生糾紛,經理應巧妙地把顧客誘導進自己勢力所能影響的範圍——經理辦公室。這樣既可以避免事態的擴大,也可以使這位顧客與圍觀者隔絕,避免接受人群中一些不良反應而進一步增強不滿情緒。所以,經理室實際上成了一個有利於處理問題的小社會環境。反之,如果為了加強聯絡,增進信任和友誼,領導人員則應走出「領導效應區」,到職工宿舍、食堂、俱樂部等地方去,以便於放開話題,無拘無束。這類非語言因素,有時正像看不見的磁場,有著極其強大的特殊效應。

可見利用合適的社會背景說話,可明顯提高說話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有敏銳的思維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去洞悉社會大背景,並善於利用眼前的實物、身處的地點營造有利於自己說話的環境。

說話的語境,即指語言本身所產生的說話環境、氛圍等,是說話藝術中最不易把握的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同的言語表達不同的內容,產生不同的氣氛,如果不注意說話的語境變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知變通,不僅起不到說話的效果,有時反而會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一位早年畢業於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志一併舉行了一個歡送會。

與會同志和領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讚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志的美譽尤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謝辭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讚譽作了深情的感謝。

一時間,會場里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裡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並未就此打住,卻由人們對另一位「先進」的讚揚引發了感觸,並作了頗為欠妥的聯想和發揮:「說到先進,很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話猶未盡,坐在他對面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過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沒有提你的名。」話語中帶著一種不肯饒人而又讓人難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了一種怏怏不悅的尷尬氣氛。

一位領導見勢不對,馬上接過話茬,想把氣氛緩和一下。照理說,這時,他應避開「先進」這個敏感的話題,轉而談論其他。然而,他卻反反覆復勸慰那位退休老教師,叫他對「先進」的問題不要在意,說沒有評過先進,並不等於不夠先進,先進不僅在名義,更要看事實。如此等等,一席話等於是把本應避而不談的話題作了重複和引申,使本已尷尬的局面變得更為尷尬。

介紹性致辭同社會場合的介紹語出於同樣的目的,它要把被介紹者與聽眾帶到一起,為他們建立一種友好的氣氛,建立起連接雙方興趣的紐帶。換言之,一篇介紹詞,應當是向聽眾「推銷」某個題目,「推銷」某個演講人。而且,還應注意用儘可能少的話語來完成介紹的任務。

下面幾點可以幫助你組織好介紹詞。

(1)精心準備

介紹詞儘管很短,常常是不超過一分鐘,但仍然需要作細緻的準備。你要把你所了解的情況集中起來。一般來講,介紹者的職責是正確的給主講者提供報告的題目並且指出它同聽眾的興趣之間有何關聯。假如可能,應爭取直接從主講人那裡獲得這方面的信息。如果中間還要通過第三者,那就應該把這一信息寫下來,在講話前交主講人親自核對。

不過,你準備的重點恐怕還是在有關主講者所具有的主講資格問題上,這往往需要查找有關資料,詢問有關單位,甚至向他的親友進行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就是使你能夠對主講人的介紹正確而且具有權威性。值得注意的是,介紹的情況太多了也會讓人厭煩,特別是瑣碎重複的介紹。如主講人是位博士,你卻介紹起他的學士、碩士頭銜來。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只點明他最近擔任的最高職務,而不必羅列他大學畢業後擔任的所有官職。最重要的是不要本末倒置,忽略了他事業上最傑出的成就而只談他的次要成就。

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演講人的姓名。史蒂芬·利科克這位著名的加拿大幽默大師在他有趣的文章《我們今天晚上有……》中為我們描述了他有一次被會議主持人介紹的情形:「我們當中很多人都一直高興地盼望著列羅伊德先生的到來。我們從他的書中似乎看到,他已是我們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告訴列羅伊德先生說他的名字在我們全城已經家喻戶曉,我認為這一點也沒有誇張。我非常高興對你們介紹——列羅伊德先生。」

你的準備工作必須具體,因為具體才能達到介紹的目的——提高聽眾的興趣和注意力,使之樂意聽取主講人要講的內容。會議主講人假如未做好準備便匆匆而來,那就只能作些含糊其辭、不得要領的介紹。

花上點時間,稍做些準備,就可以避免類似的只能給主講人和聽眾帶來遺憾的介紹詞。

(2)即性自然

介紹詞應當發自自然,讓人聽來好像是主持人的即景之作,不必過於嚴肅。有的主持人介紹詞講得太多以致使聽眾不勝其煩;有的則玩弄辭藻,對主講人和聽眾濫加捧場;有的企圖活躍一下氣氛但開的玩笑格調不高。主持人如果希望自己的介紹詞產生動人的效果,就應當避免類似的不當。

在介紹詞中對主講人過譽其美,效果也並不一定很好。

著名的幽默演員湯姆·科林斯曾說:「如果我遇到一位主持人向聽眾許願說他們馬上就會忍俊不禁,甚至會笑得在地上打滾,那可就糟了。因為這會使聽眾對我期望過高,弄得不好反而敗壞聽眾的胃口。」

(3)表現熱情

介紹詞的致辭方式同其內容是一樣重要的。友好之情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假如你能有意識地在宣布主講者的名字時把自己的熱情推向高潮,聽眾就會更熱烈地歡迎主講人,而聽眾表現出來的好感又會反過來激勵主講者更加盡其心力。

當你最後宣布主講人的名字時,不妨記住這幾個字:「停頓」、「間隔」、「有力」。「停頓」就是在把名字講出來前沉默片刻,這樣更益於使聽眾的注意力集中併產生一種懸念的效果;「間隔」是指在主講人的姓名之間稍事停頓,以使聽眾印象更為深刻;「有力」,是要求把主講人的姓名念得有生氣、有力度。

請務必注意:當你在宣布主講人的名字時,一定要發完了最後一個音才能轉向著他。我們可以常見多數的介紹詞都很不錯,只可惜在最後出了敗筆,他們對著主講人一人念他的名字,卻把整個聽眾撇在一邊。

(4)誠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