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領導講話的力量 第二十四章 接觸媒體的講話要領

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蘇格拉底

在電視採訪的過程中,領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儀態。

首先,電視採訪中姿態要端正。不要把手夾在兩膝間或腿下,輕微的頭部動作和恰到好處的手勢能加強要表達的意思,但動作不能過大,不能坐立不安,舉止失態,過分誇張的舉動只能適得其反。特別要注意手的動作,因為手的動作會最先攝入鏡頭。因此不能輕敲桌面或玩鋼筆等物。

其次,面向電視觀眾,講話時不要左顧右盼,語速要適中,節奏要平穩。在這裡特彆強調的是語速不要太快,太快會給人以精神緊張,沒見過大場面的感覺,影響自身的形象。最後要注意的是,思想集中在所談的問題上,不要死盯面前的攝像機,講話時不要打官腔,盡量避免口頭禪。

如果電視台要求拍攝正在工作中的形象,或是邊工作邊發表談話,則盡量做到自然、大方、得體。

在電視機前亮相,發表談話是避免不了的。那麼,怎樣更好地發表談話,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家形象呢?

第一,全面了解採訪和談話的主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必要的應對準備。哪怕這些問題,你已經很清楚了,你也要事先演習幾遍。同時,對於秘書寫好的稿子,也不要原話照搬,因為秘書的東西大多是書面語言。領導要做的是將這些東西吃透弄慬,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幽默、生動地表現出來。這裡面,語言要注意生活化,一個只會背稿子或照著稿子講話的領導會讓人覺得更像一個官僚,或者是「繡花枕頭——草包一個」,絕對沒有真才實學,不值得相信。

第二,回答記者和觀眾的提問應坦率、真誠,絕對不可以打官腔,切忌談話中拖長音,如「啊——」、「是嘛——」、「這個問題嘛——」,這樣一打官腔,別人便會生厭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學習知識淵博並實幹的企業家答記者問時的表現。他們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都會博得挑剔的記者們的陣陣掌聲,其中的原因除他們口才出眾、思維敏捷、學識淵博之外,重要的是他們回答問題真誠、親切、簡潔、乾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能夠用兩個字回答的,絕對不用三個字回答。這樣,便建立起坦率、真誠、實幹的良好形象。

對回答不出來的問題,領導應該直言相告:「對不起,您這個問題無法回答。」或「這個問題過於複雜,在這裡一時半刻也講不清楚,如果您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們公司,我們單獨交流這個問題。」回答問題要面帶笑容,即使記者和觀眾所提問題不好回答時,也要心平氣和,答問也可暫且閉口,但要仔細傾聽,及時糾正講話中的失誤。

第三,談話時保持輕鬆友好的氣氛。即使不講話時,也要注意與記者和觀眾的感情融洽。與記者和觀眾感情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在於語言表達和眼神的交流。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盡量用一些較為幽默的語言,同時注意雖然是個別人提出的問題,別忘了適當地加上「我們大家」、「廣大觀眾」、「親愛的消費者」等話語。這樣做的結果,大家覺得是共同在與您對話,顯得親切、禮貌。

在電視機前的演講、談話,與記者、觀眾的目光交流是必要的。因為在記者、觀眾很多的情況下,無論時間多長,提問的人多多,能夠直接提問的畢竟是少數。那麼,別的人便會覺得被冷落。這時,領導應該適當地環視四周,用眼光與大家交流,讓大家覺得你是注意到了他。對於揮手向你致意的,無論是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要盡量點頭回敬問候或用目光回應對方。

接受記者採訪是領導的「必修課」。回答不好,對於領導個人和企業的良好形象都是非常不利的。

(1)參加新聞發布會、接受記者採訪前的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領導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是如此。因為作為新聞效應的製造者,記者有可能問任何問題,特別是我國港台媒體、西方媒體的記者,常常問一些十分敏感、刁鑽古怪的問題。如果領導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攝像機前張口結舌答不上來,將會非常難堪,直接影響到領導自身形象。

從另一個方面講,即使是自己約好的記者,領導也應該作充分的準備。因為記者為了作出詳細的報道,必然會對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問得十分透徹,有時也會問一些題外的東西。領導應該有一定的準備,這樣才能應付自如,遊刃有餘,在鏡頭前留下洒脫、自信、強幹的領導形象。

(2)怎樣展開與把握談話局面

領導在接受採訪和發表談話時,要注意內容的展開與局面的把握,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①儘可能掌握與採訪主題有關的資料,最好給記者發一個新聞資料袋,其中包括希望發布的新聞稿、新聞照片和前景材料。

②發揮主導作用,不被牽著鼻子走。很多記者往往直截了當地提出各種各樣棘手的複雜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接受採訪者可能事先沒有充分準備,或目前還不宜就有關問題向外界發表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讓記者問下去,不去打斷或中止他,以顯示領導的胸懷和禮貌,自己也可以周全地思考一下該如何回答。

③控制時間。採訪的安排或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的主持人在控制時間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提問階段,一般以能安排三至十個記者為宜。提問太少,顯得敷衍;提問太多,又顯得冗長。當然,主要以實際需要而定。事先可以通知記者這次採訪有多長時間,預定時間一到,立即宣布採訪結束。接受採訪的領導要充分掌握時間。儘可能在規定時間內主動回應各種提問和議論,把握住採訪和談話的方向。

(3)怎樣爭取媒介的信任和贏得公眾的心

要以開放、平等的姿態接待新聞媒介,過分拘謹,或高高在上的驕矜都不足取。要因勢利導,使採訪和談話的內容,始終在一個可以調控的範圍之中。對所談內容的重點要心中有數,要有簡捷明了的談話提綱。

在談話緊扣主題的前提下,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內容。領導發表談話的內容往往是嚴肅的、數字性較強的,如果一直板著臉談這類內容,往往容易使新聞記者感到冷若冰霜。通過新聞媒介發表和播放出去後,公眾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對於領導的形象感覺也必然是刻板、乏味、不近人情。通篇嚴肅的談話無論在報刊上,還是在廣播電視中,其傳播效果都很有限。相反,如果不時穿插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東西輕鬆一下,傳播效果往往更好。例如,一個領導在回答一個女記者提的問題時說:「這位小姐是四川人吧,提的問題都很辣手。」全場大笑。那位小姐也很高興,因為說她提的問題辣手,無異於說她的問題問到了點子上。

接著,這位領導說:「辣手是辣手,可是我不得不回答。不回答對不起朋友。大家都等了我半天了,結果只看到我含含糊糊地說半句話,未免掃興。現在,我就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給大家。」

在這裡,這位領導便通過幽默的話語實現了與記者們的溝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實現和記者、觀眾的溝通與對話,還可以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內容。

(4)怎樣回答特殊敏感的問題

現在記者有時為了追求新聞的效應,常常對於一些問題追根問底。特別是對於一些較為特殊的問題,他們非常感興趣,如一些傳聞已久的謠言、一些關於領導的小道消息、企業內部的矛盾及重要的人事變更,等等。其中典型的是他們對於企業遇到困難、挫折的傳言也常常提出問題以求證實。比如,有記者問:「據說貴企業目前陷入了困境,是這樣嗎?」這時,如果你回答說:「沒有。」那麼他可能會真的擺出事實來證明你在說謊,而你的企業也確實陷入了困境。這樣,你便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對於這樣客觀存在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如實回答。

但是如實回答也有技巧,不能一個「是」字了之。這裡不能只講企業陷入了困境,這樣經新聞媒體一宣傳,很容易形成這樣的效果:企業已經完了,甚至領導自己也只能坐以待斃了。回答肯定的同時,要對產生的原因說清楚,比如有些困難是全行業的,是大的經濟氣候造成的,那麼便可以說明:「眾所周知,我們企業長期以向東南亞出口業務為主。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致使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進口能力大大減弱,市場萎縮,直接影響了我們企業的業務。」如果是由於決策失誤造成的,則自己不要推卸責任,主動承認錯誤:「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市場調查不夠,錯誤地估計了消費者的心理。」

但是僅僅這樣也還只做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講明自己和企業對此已經採取的對策,以免造成人們的片面認識,或對企業失去信心。如:「對於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經過幾次研究,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一是我們已經在嘗試著向歐美和拉美等地開拓出口業務。第二,我們積極開掘國內市場。第三,我們目前也在進行內部挖潛,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