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領導講話的力量 第二十二章 新上任領導的講話技巧

一個人的成功,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戴爾·卡耐基

很多時候,「新官」上任需要進行就職講話,不論這個講話或演講的規模有多大,即便是向新同事簡單地說上一兩句,也是讓大家了解自己和打開工作局面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用說,這個講話從一定程度上是奠定領導的威信、樹立領導的個人魅力、讓大家了解領導的工作方式的最好機會。因此,新上任領導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開工作局面,對就職講話不可小視。

(1)突出優勢

新上任領導如果「謙虛」,「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長處,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讓新下屬有強烈的歸屬感,也不會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樹立威信。所以,這就要求新上任領導無論是講自身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講自己日後的構想,都要盡最大可能地顯示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高人一籌的「優勢」來,有時甚至還要把本來是「劣勢」的東西換一個角度講成「優勢」。

(2)把握重點

就職講話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主題的集中性,主要是指所表達的意思要單一,不蔓不枝,重點突出。也就是說,在表達意思時,必須突出一個重點,圍繞一個中心,不要搞多重點、多中心,不能企圖在一次講話中解決和說明很多問題。

因此,在進行就職演講時,一定要「立主旨」,「減頭緒」,「鏡頭高度聚焦」,這樣才能在聽眾心中燃起共鳴之火。

(3)注重實效

無論是講自己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談日後的「構想」,都要從「自我」出發,從實際情況出發。就職講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競爭」,並非是比賽誰能「吹」,誰能用嘴皮子「甜人」。聽眾邊聽領導者的講話,邊「掂量」他們的話能否在現實中發揮作用和取得效果。比如在講措施時,那些憑空高喊「我以後給大家漲工資,給大家建樓房」的領導者,聽眾一般是不會買賬的,而那些發自肺腑、符合實際的口號才是聽眾最歡迎的。

(4)理清思路

就職講話不像一般演講那麼「自由」,除了題目和稱呼外,一般分為五步。

第一步,開門見山地講出自己所就職的職務和就職的緣由;

第二步,簡潔地介紹自己的年齡、政治面貌、學歷和現任職務等一些情況;

第三步,列出自己優於他人的就職條件,如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既要有概括性的論述,又要有「降人」的論據,比如講自己的業務能力時,可用獲得的一些成果和業績來證明;

第四步,提出假如自己任職後的施政措施,這一步是重點,應該講得具體詳細,切實可行;

第五步,用最簡潔的話語表明自己的決心和請求。

(5)表述準確

所談事實和所有材料、數字都要求真實,準確無誤。比如介紹經歷時,是大專畢業,就不能說成是大學畢業;在談業績時,三次獲獎,就不能虛說「曾多次獲獎」(最好把在什麼時間、什麼範圍、什麼獎項說得清楚明白),如涉及數字就要盡量具體。

(6)掌握分寸

就職講話的角度基本上是以「我」為核心的,如果掌握不好分寸,誇大其詞,就會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演講失敗。

(1)忌信口開河

就職講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就職者必須事先對要爭取的職位作大量的調查研究,全面了解職位特徵和勝任這一職位所應具備的素質,而後在所述的內容上做文章。有些就職演講者對自己要競爭的職位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翻來覆去地解釋,對所就職的工作抓不住重點,東扯葫蘆西扯瓢,自己說不明白,聽眾也搞不清楚。

(2)忌吐詞不清

就職講話一般要求演講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言簡意賅地把自己的基本情況、工作特點和工作設想向聽眾娓娓道來。但是有的就職者卻不善於把握演講的輕重緩急,雖連珠炮似的將整個演講一氣呵成,但因吐字不清,或語速過快,使聽眾不知所云。

(3)忌狂妄自大

有的新上任領導在就職演講中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在談工作優勢時好提當年勇,自認為條件優越,某職位「非我莫屬」,做好工作不過是「小菜一碟」。在談工作設想時脫離實際,來一些「海市蜃樓」般的高談闊論,極易引起聽眾的反感。

(4)忌過分謙虛

就職講話要求就職者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競爭優勢,大膽發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綱領」。但有的領導卻唯恐因自己的「標榜」而引起評委和公眾的不悅,把對自我的認識和評估降到「水平線」以下。這種過分謙虛的表白,不僅不能反映出演講者的真實能力、水平和氣魄,也不利於聽眾作出正確的評價。

(5)忌服飾華麗

登台講話,服飾是人思想品德、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和自然流露。就職演講是一項正規、嚴肅的主題活動,評委往往會以所競爭職位的需要和自己的審美觀來評價演講者,因此演講者的穿著應以莊重、樸素和大方為宜。有的就職者認為穿得與眾不同就會以新奇取勝,於是或服飾華麗,或不修邊幅,豈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僅群眾通不過,也不會給評委留下好印象,從而使演講的效果大打折扣。

新領導上任後,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選擇好突破口是關鍵。選得好,就會旗開得勝,下一仗就好打了;選得不準,連打幾發啞炮,以後就會步步被動。那麼,怎樣才能選得好呢?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解決員工最關心、反響最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如能先解決,則順民心,得民意,震動大,影響深。有些問題看起來是個「老大難」,長期懸而未決,群眾反映強烈,其實只要作一番認真努力,是完全可以解決的。這時,你就可以把它當做「突破口」,認真做好準備,並瞅準時機,集中力量,一鼓作氣把它攻下來。這樣一定會使人心大振,也會使你的威信大增。

(2)拿妨礙工作的主要問題開刀

某捲煙廠一度管理混亂,風氣不正,最突出的是「偷煙天天有,打架三六九」,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別的什麼事也辦不下去。於是,新到任的廠長決心先剎這兩股惡風。他在就職演講中明確宣布:以後無論誰,再偷5盒煙就開除。許多人議論紛紛:「小題大做!」「口氣倒不小」。新廠長當沒聽見,很快就抓到一個私拿散煙的員工,107支捲煙摺合5盒零7支,沒說的,開除!誰來求情也沒用。這一下,全廠的「偷煙者」都傻了眼。接著,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對敢於以身試法的人又開除了四五個,屢禁無效的偷煙風終於被剎住了。接著,打架風也被剎住了,廠裡面貌大變。

(3)從前任的不足之處下手

把前任的短處變成自己的長處,就能很快打開局面。一些受雇於美國企業的日本管理專家就是這樣做的。

美國阿肯色州的電視機廠因經營管理無方,已面臨倒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決定請日本人來當新領導。

新領導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出乎所有人意料——邀請所有工人聚首喝咖啡,吃炸麵餅圈,還贈送每人一台半導體收音機。大家一面吃,新領導一面對大家說:廠里灰塵滿地,髒亂不堪,怎麼能在這種環境里工作呢?於是大家一齊動手,把工廠清理得煥然一新。第二件事也使人意外,新領導一反廠方與工會相互對立的傳統,親自出面會見工會代表,表示「希望得到工會的支持」。這樣一來,工人們紛紛向新領導靠攏,精神面貌大變。第三件事更是人們沒有想到的,他們招聘新工人不是挑選年輕力壯的待業青年,而是把原來被這家工廠解僱的老工人接回來。這些工人回來後對新領導感激不盡,拚命幹活。這三件事做過後,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管理效果之好令人瞠目結舌。美國的《紐約時報》曾用很大篇幅報道了這個典型。為什麼新領導的這三件事如此奏效呢?原來,這個廠過去的上司只注重財和物的管理,而不注重人的管理;只知道用規章制度卡工人,而不懂得怎樣理順人際關係和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所以工人對抗情緒嚴重,勞資關係緊張。新領導針對前任之短,揚己之長並對症下藥,自然會收到奇特的效果。

(4)從最有把握的地方突破

可以把可供選擇的「突破口」排排隊,看看哪個問題自己最有把握解決,就先動哪一個。一炮打響,再放第二炮,炮炮不空,逐步擴大戰果。有些問題,雖然也應當解決,但自己從來沒有接觸和研究過,或自己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或客觀條件不成熟,沒有把握時,就不要盲目行事,而留待下幾次解決更好些。這也符合「慎重初戰,務求必勝」的原則。

(1)目標一定要明確

「新官」上任,首先應明確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