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領導講話的力量 第二十章 當眾講話的基本功

紳士的演說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林語堂

雖然領導見多識廣,但若說完全不緊張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起碼說,每一個領導都關心他講話的效果。聽眾或對方的反應就是他最關心的事情,如果他的講話絲毫不能打動對方甚或是引起對方的反感時,任何富有經驗的領導都可能感到緊張,而緊張則是領導在講話時所必須首先克服的。只有力戒緊張、泰然自若,領導的講話才能富有說服力並體現出其作為企業領導所必須具有的風度。

作為領導,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是很平常的事,但要講好,卻一點也不簡單。總體來講,需克服以下四點:

(1)看重效果,害怕失敗

領導在對重要的問題發表見解時,尤其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認為理應如此,而又很少有人支持他的觀點時,他首先會為能否說服別人而擔心;在對下屬作重要講話時,他會為員工是否重視他所講的話而擔心。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要你的話講得到位,下屬自會從中領會要義、你無需替他們考慮能否消化,或是否接受等問題。反過來講,你用信任他們的態度對他們講話,他們亦會用信任的態度來執行你的意圖。過於擔心自己的講話效果,實在是對自己和下屬的不信任。

(2)場面緊張,擔心失誤

這種情況屬特殊場合,例如在商業談判的場合,雙方各施謀略,爭論激烈,任何一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對方抓住把柄。在這種場合,不僅每一句話都具有關鍵性,每一個語氣的運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至關重要。在這種恍若被監視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因為場面緊張而出現失誤,這也是領導所最為擔心的問題。然而更為可怕的是,一旦事先有了這種擔心,則在談話中就很有可能出現緊張心理,從而影響到談話水平的正常發揮。其實,你大可不必緊張,在任何場面都要從容不迫地發表你的見解,下列八法可以幫助你校正因場面緊張而擔心失誤的心理:事先把問題想清楚、充分考慮好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性;在發表重要談話時、適當放慢談話速度;堅定你的信心,滿懷激情地迎接對方的挑戰;請助手解釋,使談話的進程放慢,自己抽時間穩定情緒;讓對方把問題先說清楚或事先徵求對方的意見;提出問題,讓大家思考;提出書面材料,讓助手宣讀或向他人出示;在關鍵時刻增加強有力的停頓。

(3)情況不熟,陷入緊張

很多時候,領導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估計清楚,尤其是涉及某個專業問題,如某項專門知識、數據、圖表、方案的具體內容等,領導在講話中急需而又一時難以說明,很容易使講話失常。實際上,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你也完全不必過度緊張,首先應尋求迴避或閉口不談的辦法,能迴避盡量迴避,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實在無法迴避,就乾脆實事求是,說明自己記不清或不了解情況,確實需要當場講清楚的,可由知情人作答,或立即尋找有關資料。在這裡要特別明曉一點,領導只是某一個或多個專業領域的領頭人,而不是該專業的全知,不可能對什麼事情都一清二楚。如果不了解情況,坦誠相對,不遮不掩,更能顯出領導的風度。

(4)失掉信心,自我驚慌

即使是一個富有經驗的領導在講話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吞吞吐吐、漏洞百出,喪失自信,越講越亂。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能事情過多,過於勞累,一時思維混亂,在講話時想到其他問題,而忘記了自己正在陳述的主題;二是可能因忘了一些重要內容而使講話失去主題,出現不著邊際的情況;三是可能意識到自己講話沒有起到應有效果,想設法提起聽者興趣,結果越講越不知所云,想說的沒說好,不想講的卻說了出來,之後又忙於糾正前言,結果是局面完全失控。

上面分析了產生緊張原因的幾種表現,下面介紹幾種克服緊張情緒的方法可供參考。

首先,最重要的,是想到你的責任,你是領導,這次講不好,下次可以補充,不能在自己的下屬面前處處強調完美。反過來想,偶爾在他們面前出現一些小失誤、小差錯,豈不更容易被他們親近和感知。一個領導的威信更多建立在言行上的一致,而非是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其次,作為領導,決不可以自恃經驗豐富,經常講話而疏於準備,過分輕視就容易出現錯誤。各項準備工作如對重要的講話列舉詳細的提綱,必要的時候則必須準備手稿,須知閱讀能力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對談話時可能涉及的某些專業性問題如重要數據、資料、情況介紹、總體部署等,如記憶困難,可把必要的情況寫在備忘錄上,在關鍵的時候把備忘錄拿出來看一眼,聽者不但不會認為這是沒有水平的表現,反會覺得領導準備充分、老練、穩重,這樣既可以在難以記憶的情況下幫助整理思路,又可以在翻看備忘錄時穩定情緒,克服緊張心理。

第三,充分了解聽眾的期望程度。領導在講演前一定要分清談話對象,了解聽眾的希望,毫無疑問,下屬希望聽你合理的安排,客戶希望聽到你充分的介紹,而談判桌上的對手則十分希望聽到你有價值的觀點。了解到這些對象,你就明確了一個主題,如果對講話的內容再經過認真的準備,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這不但能降低你的緊張程度,而且還能保證談話不出現意外情況。

第四,掌握必要的語言表達技巧。有些緊張情緒的出現是由於談話技巧上的原因,因此領導有必要充分了解語言表達技巧。對領導說,掌握以下幾點就足夠了:領導不要期望能夠完全克服緊張情緒,只要能對緊張情緒適當控制,使講話能夠順利進行並能控制局面就可以了,有些時候,稍稍有些緊張反而會使講話更加充滿情趣,吸引聽者注意到你是領導。發表意見,布置工作是你的權力,你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而緊張激動;在公共場合講話,應注意克服緊張情緒,更應自然平常;必須把主題集中在講話的內容上而不是形式上,只注意關心聽者的反應,自己的處境;充分估計自己的語言運用水平,不要希望過高,只要能充分反映出自己的水平,不至於出現意外的失誤就完全可以了;在特殊情況下,可在講話前反覆練習,以免倉促上陣,忙中出亂。

可能有的人認為,講話時間長短與領導重視程度有關,因此,有些沒多少實質內容的會議,為了體現領導重視程度,只能反覆強調,造成空話、套話泛濫。過去有人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際上,我們應該改成:「有話則短,無話則不講」。不講話,不一定是沒水平,不一定是不重視。

文學大師林語堂說:「紳士的演說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歐文·古柏也說過,「只要足夠簡短,任何說話都不會是完全糟糕透頂的」。講話越短越精彩,越短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精彩的發言無須長篇大論,短小往往更精悍有力。報載,聯合國開會,每人發言都有限時,所以大家的發言稿一般都很簡練,照樣能贏得掌聲。

我國古代就追求「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文約而事豐」的境界。我們轉變會風,開短會,首先要求講話者講短話。短小些、精粹些,這在當今工作生活的快節奏和社會信息交流頻繁的時代,更受人歡迎。冗長的講話必將逐漸被淘汰,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現今有的領導講話仍動輒洋洋萬言,啰唆,拖泥帶水,短話長說,短會開成「馬拉松」會,聽得讓人厭煩。毛澤東同志1944年9月8日在紀念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即席講話《為人民服務》僅八百多字,堪稱講話中的經典之作。他在1957年接見團的三大代表時的講話只有一百四十多字,其中留下了「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的警句。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講話時就指出: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儘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領導者千萬不要認為講話越長越有水平。有時候這種認識會適得其反,明朝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言奏事,「陳時務累萬言」皇帝朱元璋聽著這篇萬字長文,到了六千多字時居然還沒有切入正題,龍顏大怒,說茹「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自今有以繁文出入朝廷者,罪之!」於是便命人將茹太素拉上殿來,痛打了一頓板子。打完板子之後,皇帝夜裡又命人繼續念這篇奏章,直到一萬六千多字時,才知道這篇奏章到底要上奏一些什麼事情,而且這上奏的五件事中,茹太素的意見有四條可行。於是朱元璋把這些可行的事情交代下去,並對茹及其他臣子說,「許陳實事,不許繁文」,此奏章中只有五百來字是言之有物,以後寫公文都應該吸取這個教訓,並由此發布新的要求,「革新文風」,違者要治罪。

現在國際上也通行領導人站著講話,為什麼?就是讓人講得少些、短些、精練些。國外也十分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