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領導口才的藝術 第十章 領導實用口才藝術

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湯姆士

每年的年終,人們在各自的崗位完成一段任務之後,都要進行述職報告的撰寫,不僅如此,有的部門還要進行述職答辯報告。以下就簡要介紹如何進行述職答辯稿的幾個方法:

(1)明確述職答辯主題

以簡練的文字把述職答辯的主題描述一遍,以便以後在整個準備過程中經常地對照主題,檢查準備的針對性。從而保證整個答辯過程緊緊圍繞主題進行。

(2)確定述職答辯目標

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目標是什麼,預計能做到什麼程度。目標要分解得詳細一些,越細越有利於目標的實現。同時,可以使自己在選擇準備的方式時有一定的依據。

(3)寫出述職答辯的提綱

答辯提綱類似論文的提綱,根據答辯的目標重新安排主次分量,並要從述職答辯的要求和時間限制等實際情況來考慮各部分的詳略程度。

(4)準備必要的道具

不可忽視製作一些示範模型、圖片、分析表格等道具的工作。必要的道具可以使你的述職答辯形象生動,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5)進行試練習

熟悉了述職答辯提綱和材料之後,應反覆地試著把它們流利地表達出來。進行幾次練習,並請人來聽你的試講,可以使你對自己的準備更加充滿信心。這樣做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在試講過程中,將某些答辯的內容進一步明確化,或者將文字進一步口語化。

(6)整理和充實素材

述職答辯提綱為框架,重新整理報告的內容,對不重要的部分作些刪改。更重要的是,要充實那些需作詳細展開的部分,因此應儘可能多地收集有用的素材。

答辯過程中,除按準備的計畫進行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醒自己:

①答辯前幾分鐘,自我複述一遍報告的主題和答辯目標。

②答辯過程中應保持自然,儀態大方、熱情,不要太緊張、拘束或過分激動。目光要經常與聽眾接觸,切忌背對聽眾。

③話語響亮有抑揚頓挫,不要講得太快或含糊其辭。

④不必害怕聽眾的提問,儘可能用自己的所知回答,不用作過於深入詳細的解釋。

⑤對別人的不同意見,不應爭辯,可以從自己的角度說明意見。事實上,你不可能對問題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當領導對有關工作、事務作出安排、指示後,下屬並沒有立即全力以赴地遵守、執行,而是向你訴苦,希望照顧和適應他的個別情況。這時就需要你果斷作出指令,確保工作順利展開。

(1)堅持決定,決不遷就

任何一名領導,在對有關工作作出安排時,都無法事事人人照顧周全。這時如有下屬訴苦,你就應從一個領導者的尊嚴和權威出發,堅持決定,不輕易改變,以確保政令暢通。

小李本是圖書管理員,工作清閑、優雅。有一天,領導卻突然對他說:「小李,以後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由別人來干,你去辦公室,擔任電腦操作員吧。」小李很不情願,找領導訴苦,說:「領導,我對圖書館工作非常有熱情,對業務熟悉,但是對電腦一竅不通,也無熱情。而且自己身體不太好,難以勝任繁瑣的大負荷的工作。您還是讓我繼續留在圖書館當管理員吧。」領導聽後,態度明確地告訴小李:「這已經決定了,先執行吧,有問題以後再調整。」

(2)避其鋒芒,冷靜處理

有些下屬得知領導的安排後,一旦自己不滿意,就會產生不滿的情緒,執意向領導訴苦,這時,你可採取冷靜處理的策略。

某單位一段時間事務陡增,人手短缺,領導想到了一直病休在家的小王。領導知道她需要多休養、多調理。但他覺得讓小王做一些輕微的工作比悶在家裡更有益於健康,於是決定讓小王上班。可是小王不能接受,感到有一肚子委屈要向領導說清楚。領導看出了小王的心情,一方面熱情接待,另一方面又採用岔開話題、打趣說笑等方式避開正面衝突、淡化矛盾,進行冷處理。

領導的這種對策有利於因勢利導,贏得主動。

(3)有理有據,耐心疏導

面對下屬的「訴苦」,領導應首先講明自己作出決定的根據和理由,從而贏得下屬的理解和認同。

李琳被從原崗位調入宣傳辦。這本來是好事,李琳心中也很感激,但又有自己的苦衷:一是她對文字工作很不熟悉,怕辜負了領導的期望;二是她有一個隱情:宣傳辦主任與她素有矛盾,與他共事恐難有好的合作,所以去找領導訴苦。領導了解後告訴李琳說:「小李,我聽說你的文字很有基礎,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勝任工作,至於主任對你態度如何,我已作過充分的了解,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至此,李琳的苦衷頓時煙消雲散,開開心心接受新的工作。

(4)仔細傾聽,分別對待

領導要防止因維護自身的權威性,而表現出武斷情緒。要認真傾聽下屬的申訴,再對情況加以區別對待。

小於年輕有為,進取心強,領導有意培養他,便把小於列為下派幹部安排到艱苦地區工作。小於很樂意,但又有著難以言說的苦衷。他對領導說:「我同女友的戀愛關係正面臨著挑戰,她的母親認為我太呆板、老實,不是理想的未來女婿。這個時候要是我又離開城市到鄉下工作,那我們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領導認真傾聽了小於的苦衷,說:「原來你有這麼多的苦衷啊,這是我事先不了解的。但是組織上很想培養你呀,我看這樣吧,你不用去那麼遠的地方,去離這最近的縣城吧,這樣每周末都可以回來,你看怎麼樣?」

小於的領導從關心下屬的角度出發,做了靈活處理,既沒有違背原則,又照顧了實情,讓小於感激不已。

(5)引用榜樣,激其鬥志

當下屬向你訴苦的時候,你可以把別人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使命的事例宣傳給「訴苦」者,促其從狹隘的泥潭中跳出來,努力地工作。

小劉家在外地,來回往返很困難。但領導卻根據工作需要,把小劉安排在時間要求很高的崗位上,以致雙休日也難以及時回家。小劉為此向領導「訴苦」。領導一方面對小劉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又講了小王的事。領導說:「小王的丈夫因公辭世,一個女子帶著個才幾歲的女兒生活,但她卻克服困難,努力工作。要說她的苦比誰都多,可她從不提起個人困難。」領導這一說,小劉心服口服,頗感慚愧,當即表示要努力工作,不負領導的希望。

領導者經常要面對下屬的牢騷、怨氣。如果下屬的牢騷話有一定的道理,領導者應引起重視;如果下屬的牢騷話純屬爭一己私利,發泄個人怨氣,領導者也應做好疏導說服工作,不可聽之任之。那麼,當下屬發牢騷時,領導者怎麼說話才更恰當呢?

下屬有怨氣、發牢騷,往往情緒衝動,理智常常為感情所左右。此時較好的方法是採用冷處理的策略,這是一種緩兵之計,可以緩解矛盾,贏得時間了解真實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某公司職工老張,在年終評比後找到人力資源部的李部長發牢騷,他情緒激動地說:「我們這些人只會老老實實憑良心干工作,不會表功。可是公司評先進也不能總是評那幾個『榮譽專業戶』,我們這些老員工難道就不先進了嗎?」

李部長給老張倒了一杯茶,說:「老張,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等我了解一下情況一定給您滿意的答覆。」老張見李部長這樣說話,氣消了一些,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了他的看法,同時彙報了他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老張乾的工作有一些確實是公司領導層不知道的。後來,李部長通過調查了解證明屬實,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增加名額,把老張也評為先進員工,並補發了獎金。

發牢騷的下屬看問題的立足點往往只在自身,缺乏全局觀念,往往比較片面、偏激。部門領導對這樣的發牢騷者進行說服,可以運用兩分法,剖析事物的辯證關係,明辨是非,全面地看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從而打開他們的心結。

某公司採購部員工劉先生在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評中沒有評為「優秀」,心裡不服氣,就找公司的陳經理髮牢騷說:「我一年來按時上班,風雨無阻,很圓滿地完成了公司的採購計畫,還為公司節省了不少開支,為什麼我就不能被評為『優秀』?」

對此詰難,陳經理耐心地解釋道:「不錯,您確實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同志,出勤好,履行職責也到位。按公司的規定,您可以得到滿勤獎金和採購部員工的崗位津貼。但是,專業技術人員評優,不僅要看平時工作態度和履行職責的情況還要看是否有建樹,評上優秀的幾位同志,在這方面都做得較好。如果來年您在這方面再努一點力,我認為您還是很有希望的。」陳經理的一番話,說得老劉心服口服。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對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