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領導說話的學問 第八章 領導日常說話禮儀規範

合乎身份的禮節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應酬中,彼此所採用的稱謂語,它是言語交際的「先鋒官」。作為領導,在日常生活中,稱呼親切、準確、合乎常規,會為自己的領導形象增色不少。正確恰當的稱呼,不僅能體現對對方的尊敬和自身的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交際的成功。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稱呼得體就像行個見面禮,使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反之,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斷。由此可見,稱呼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交往活動的成敗和管理效果的優劣。因此,不論是從事任何職業的一般人,還是身負一定職務的領導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業發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際稱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稱呼藝術。

稱呼在人際交往和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早為人們所注意。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得體的稱呼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強自信,有助於形成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是使人精神振奮、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得體的稱呼能縮短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人心情舒暢。

那麼,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其實稱呼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語言傳統,稱呼的習慣可能差異很大;不同的職業、職務、性別、年齡的人,對稱呼的需要和期望也不盡一樣。這就造成了人際稱呼的複雜性和多元化,增加了稱呼得體的難處。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尊重他人和禮貌待人,這樣,對方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反過來對方也會樂於與你接觸,主動和你溝通,這就使交往有了良好的開端。

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稱夫人、女士、小姐,這些稱呼均可冠以姓名、職稱、銜稱等,如「戴維先生」、「秘書小姐」、「傑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對女子一般不稱「小姐」、「女士」,而稱「先生」,如「中島京子先生」。

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為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按國家情況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部長閣下」、「主席先生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但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對有高級官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

君主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皇后為「閣下」。對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學位的人士,均可單獨稱「醫生」、「法官」、「律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馬丁博士」等。

但僅知以上知識還不夠,在具體稱呼時還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記住對方姓名

姓名不僅是將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予以區別的標誌,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凝聚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由於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會重視和珍愛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希望別人能記住和尊重它。因此,當自己的名字被別人叫到時,就認為自己受到尊重,心裡感到愉悅,對稱呼自己的人懷有親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領導人、政治家和企業家對人的這種心情很了解,與人寒暄時不只說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後面冠以對方名字,這樣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應。我們對久別之後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總是感動萬分、欽佩不已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2)符合年齡身份

稱呼必須符合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和職業等具體情況。對年長者稱呼要熱情、謙恭、尊重;對同輩則要態度誠懇,表情自然,親切友好,體現出你的坦誠;對年輕人要注意慈愛謙和,表達出你的喜愛和關心;對有較高職務或職稱者,要稱呼其職務或職稱。總之,要講究禮貌,既表達出你對對方的真誠和尊重,又不卑不亢。切勿使用「喂」、「哎」等來稱呼人,同時,也應力戒點頭哈腰,滿嘴恭維話。

(3)有禮有節有序

在與多人打招呼時,如果群體中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或異性在場,就要注意稱呼的順序。一般來講,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生疏後熟識為宜。稱呼最能表達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體現著他的交往技巧。稱呼兼顧長幼的差異,會使年長者覺得受了尊重,年輕人也心中坦然;如順序顛倒,不但會使年長者不滿,而且被稱呼到的人也會感到窘迫。再者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一個同樣年齡、身份的群體打招呼時,先稱呼女性,會使對方感到你有較高的素養,從而樂於與你交往。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各點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制約、密切相關的,它們從不同側面共同決定著稱呼的得體與否以及稱呼得體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依據稱呼對象和交往場合等的具體情況,從多方面分析稱呼對象的稱呼需要,選擇得體的稱呼語,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稱呼效果。

領導在會晤、見面、商談時,致意是一種常用的禮節,主要是以動作問候朋友,通常用於相識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打招呼。

致意的基本規範是:男士應當首先向女士致意;年輕者應當首先向年長者致意;學生應當首先向教師致意;下級應當首先向上級致意;當年輕的女士遇到比自己年歲大得多的男士的時候,應首先向男士致意。

致意包括起立致意、舉手致意、點頭致意、微笑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

起立致意常用於較正式場合長者、尊者到來或離去時,在場者應起立表示致意。如正在坐著的下級、晚輩看到剛進屋的上級、長輩也應起立表示自己的敬意。舉手致意適於向距離較遠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聲,只將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下手即可,不要反覆搖動。點頭致意適於不宜交談的場合,如會議、會談的進行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或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場合相識亦可點頭為禮。點頭的正確做法是頭向下微微一動,不可幅度過大,也不必點頭不止。欠身致意適用範圍較廣,表示對他人恭敬,行禮時全身或身體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即可。脫帽致意,朋友、熟人見面若戴著有檐的帽子,則以脫帽致意最為適宜。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對方稍遠的一隻手脫下帽子,將其置於大約與肩平行的位置,同時與對方交換目光。若與朋友相遇並迎面而過,可以回身問一聲好,並以一隻手輕輕地掀一下帽子,不必將帽子脫下來。如果戴的是無檐帽,不必脫帽,只需欠身致意。注意不可以手插兜。

女士無論在何種場合,不論年齡大小,是否戴帽,只需點頭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級、長輩、老師、特別欽佩的人的時候,以及見到一群朋友的時候,女士才需要率先向他們致意。

致意的各種方法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使用一種以上,如點頭與微笑、欠身與脫帽均可同時使用。遇到對方向自己致意,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否則是失禮的。致意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時,向對方高聲叫喊以免妨礙他人。

在餐廳等場合,若男女雙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願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時男士應起身協助女士就座。

在社交場合遇見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宜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之後,再上前致意。

握手是指在交往場合二人通過互相握住手,以施見面禮的禮節行為,是交際場合運用最多的一種交際禮節形式。它起源於原始狩獵和戰爭時期,人們手拿棍棒以防不測,陌生人相遇倘無惡意,雙手摸摸掌心以示手中無武器表示友好,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

握手講究做法,握手時距受禮者約一步遠,兩腳立正,腿併攏或腳尖展開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前傾,肘關節微屈抬至腰部,目視對方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或微動一次即可,禮畢後鬆開。距離受禮者太遠或太近都是不雅觀的,尤其不能將對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體區域。握手時只可上下擺動,而不能左右搖動。在某種情況下,如久別重逢,會見嘉賓時,為達到傳遞某種情感的效果,可以與對方握手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還可以同時伸出左手去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兩手呈緊握之狀。不過這種握手方式不能對女士或初識者採用,對他們稍握即可,不宜用力。握手時要求動作大方、態度自然、面帶微笑。

在涉外場合遇到身份較高的外國人,有禮貌地點頭微笑或鼓掌表示歡迎就行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伸手的話,不宜自行上前要求握手。與數位外賓初次見面,握手問候的時間應大體上相等,不要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與其中一位認識而不認識其他人時,同前者握手也要留神這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