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領導口才的5種訓練 第二十八章 洞察他人心理:不開口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說話,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材實料,如果沒有真知灼見,從他嘴裡吐出來的話也許能一時吸引他人,卻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古語講,「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說話也一樣,不著重點的廢話連篇,往往抵不上一句有根有實的話所能發揮出的作用。說一位領導的口才好,並不是指他怎麼在人面前侃侃而談,或者同樣一件事經他嘴一說就天花亂墜。而是說他每一次說話都能起到振奮人心,振聾發聵的目的。

1903年12月17日,是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離開地面飛行的日子。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完成了這一歷史壯舉後,到歐洲旅行。

在法國的一次歡迎宴會上,各界名流慶祝萊特兄弟的成功,並希望他倆給大家講講話,再三推託之後,大萊特走向了講台,而他的演講只有一句話:

「據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只有鸚鵡,而鸚鵡是飛不高的。」

這句精彩的話,博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萊特可以詳盡地介紹自己科學發明的經過,也可以談論科學家的實幹精神。但他的一句話,已高度地概括了創造的艱難和埋頭苦幹的精神,就是這樣一句話,已足以留給觀眾十分深刻的印象。

要想說話簡練,一語中的,引起對方的警覺和注意,還必須注意,所說之話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宋趙益王趙元傑在王府中造假山,花費銀子幾百萬兩,造成之後,便邀請賓客同僚盡興飲酒,一起觀賞假山。大家都酒酣耳熱,興緻勃勃,唯獨姚坦低頭沉思,他對假山連看也不看。這引起了益王的注意,益王強迫他看。

姚坦抬起頭來說:「我只看見血山,哪來的假山?」

益王大吃一驚,連忙問其原因。

姚坦回答:「我在鄉村時,親眼見到州縣衙門催逼賦稅,抓捕父子兄弟,送到縣裡鞭打。這座假山都是用民眾的賦稅造起來的,這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

姚坦把假山說成「血山」,看似聳人聽聞,但他是以耳聞目見的事實為根據,才有如此強烈的效果。若他是信口胡言,或許便大禍臨頭了。

身為一名領導,一定要懂得掌握說話的分寸,善於抓住聽眾的心。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他從前的一位苦朋友從鄉下趕來找他:「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朱元璋聽他說得好聽,心裡很高興。回想起來,也隱約記得他的話里像是包含了一些從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這個消息讓另外一個苦朋友聽見了,就也去了。和朱元璋一見面,他就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盪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里。你只顧從地下滿把地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裡。葉子梗在喉嚨口,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把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會顧全體面,等不得聽完就連聲大叫:「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兩個人說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同,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人們在社交生活的實踐中,道理也是相同的。如何取悅你的談話對象是很重要的原則,取悅你的談話對象並不意味著一味趨附對方,而只是希望能夠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年齡小的時候,總有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教導,長大一些又有朋友之間的交流,這都是談心。談心就是打開雙方的心房,通過良好的溝通增進彼此的理解,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談心呢?不見得。你也許可以高談闊論三兩個小時而面不改色,卻不一定會輕聲細語地談心,而這種方法有時候更適合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些談心的原則。

1.融洽關係,製造談話的氣氛

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說句笑話,講點讓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哪怕煽情些也不傷大雅。

2.要注意談話的態度,要親切自然,消除對方談話的戒心

如果對立情緒較大,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暫時延緩談話,或者「曲線交談」,從另外的事入手。在親切之餘,要注意誠懇。

3.談話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不能讓對方感到無所適從

最後,要注意選擇方法,增強談話的效果。一位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根據談話對象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奔向主題,也可以迂迴進行。

這些原則和方法的核心在於清楚地認識談話對象,從談話對象的角度去決定溝通的方式和內容,所謂「談心要抓心」。

此外,說話還要動聽入耳。因為,交流總是雙向的,不論是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和別人隨意交談,除了說話的自己(說話人)以外,還有說話的對象(聽話人)。為此,說話人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要看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說話的目的。

在領導與別人進行談話時,要正確理解對方所說的含義,就要仔細聽清聽懂對方所說的話,這是成功交談的第一步。如何做到呢?下面就給你介紹一些基本的原則:

1.專心致志地傾聽

專心致志地傾聽講話者講話,要求領導在聽對方講話時,特別聚精會神,同時,還要配以積極的態度去傾聽。

為了專心致志,就要避免出現心不在焉「開小差」的現象發生。即使自己已經熟知的話題,也不可充耳不聞,萬萬不可將注意力分散到研究對策問題上去,因為這樣非常容易出現萬一講話者的內容為蘊含意義時,我們沒有領悟到或理解錯誤,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精力集中地聽

這是傾聽藝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據心理學家統計證明,一般人說話的速度為每分鐘120~180個字,而聽話及思維的速度,則大約要比說話的速度快4倍左右。因此,往往是說話者話還沒有說完,聽話者就大部分都能夠理解了。這樣一來,聽者常常由於精力的富餘而「開小差」。那麼萬一這時對方講話的內容與我們理解的內容有偏差,或是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後悔已來不及了。

因此,身為領導,必須注意時刻集中精力地傾聽對方講話。用積極的態度去聽,而不是消極地去聽,這樣的傾聽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在傾聽時注視講話者,主動地與講話者進行目光接觸,並做出相應的表情,以鼓勵講話者。比如,可揚一下頭,或是微微一笑,或是贊同地點點頭,抑或否定地搖搖頭,也可不解地皺皺眉頭等等,這些動作配合,可幫助我們精力集中,幫助起到良好的收聽效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交談過程中,當對方的發言有時讓我們不太理解,甚至令人難以接受時,萬萬不可塞住自己的耳朵,表示出拒絕的態度,因為這樣的做法對談話非常不利。

作為一名領導,應該養成有耐心地傾聽對方講話的習慣,這也是一個成功領導個人修養的標誌。

3.有鑒別地傾聽

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領導為了達到良好的傾聽效果,可以採取有鑒別的方法來傾聽別人的發言。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是邊說邊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有時表達一個意思要繞著彎子講許多內容,從表面上聽,根本談不上什麼重點突出。因此,領導就需要在用心傾聽的基礎上,鑒別傳遞過來的信息的真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即可抓住重點、收到良好的傾聽效果。

4.克服先入為主的傾聽

領導先入為主地傾聽,往往會扭曲說話者的本意,忽視或拒絕與自己不符的意見,這種做法實為不利。因為這種領導不是從談話者的立場出發來分析對方的講話,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框框來聽取對方的談話。其結果往往是聽到的信息變形地反映到自己的腦中,導致領導接受的信息不準確、判斷失誤,從而造成行為選擇上的失誤。所以必須克服先入為主的傾聽做法,將講話者的意思聽全、聽透。

5.不要輕視對方

人們在輕視他人時,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在行為上。比如,對別人的存在不屑一顧,或對對方的談話充耳不聞等等。在談話中,這種輕視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益。因為這不僅表現了領導的狹隘,更重要的是難以從別人的話中獲得你所需要的信息,同時,輕視對方還可招致別人的敵意,甚至導致關係破裂。

所謂說話有分寸,就是說話適時、適情、適勢、適機,一切以適度、恰當為原則。言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個領導者的秉性、修養。領導說話分寸拿捏得好,給周圍的人感覺就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