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領導口才的8種藝術 第十二章 尊重的藝術:無人能看見的操縱技巧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尊重,而無論其身份和地位。」尊重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管理尤其如此。

尊重別人是管理者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如果你沒有尊重別人,你的人格魅力一定遜色不少。在我們的想像中,應該看到每個人都掛著一塊大標語牌:「讓我感到重要」。

在奧斯特利茲戰役開始的前夕,拿破崙巡視全軍,自這處營火堆走到另一處營火堆。每當他停下來,官兵們都上來圍住他。拿破崙和他們談笑,並為他們的忠貞不二表示感謝。他向士兵們保證明天這一仗一定會獲勝,並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醫療急救,一旦有人受傷,絕對會立即受到照顧。

「答應我們,」一位老兵朝他高喊:「你自己要遠離炮火!」

「我會的,」拿破崙滿臉感激的回答說:「我會準備在預備隊中,直到你們需要我的時候。」

在工作中,職位的不同只是工作的內容責任不同,人人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所以,管理者必須同等地尊重每一個人。

惠普公司的創辦人比爾.休利特及戴維.帕卡德在創立惠普時就建立信賴員工的文化,他們堅信員工都會好好做事,所以要員工樂在工作對惠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惠普要求內部主管要信賴員工,晝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感受到真空的成就感。

為了讓員工有成就感,兩位領導者的信念就是要以體諒、尊重與信賴來對待每一位員工,要創造一個合適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員工皆有機會展現他們最佳的成績,發揮他們的潛能,並且要隨時肯定他們的成就。

有一次,戴維?帕卡德在一位工廠經理的陪同下一起巡視工廠。巡視中他們看到一位機械技工正在磨光一個塑料模具,於是便特別停下腳步來觀看。倆人看出這位員工已經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磨光它,正在準備做最後的整修。

帕卡德好奇地伸手去觸摸那隻模具,機械技工馬上說道:「把你的手指拿開,別碰我的模子!」那位經理馬上問他:「你知道這個人是誰?」機械技工答道:「我管他是誰!就是不準隨便碰我的模具。」帕卡德立即告訴經理:「他並沒有錯!那是他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我們應該尊重及信賴他對工作的執著。」

尊重和信賴員工,換來員工的信賴和肯定。

正如一位員工說的:「領導把我當成牛,我把自己當成人;領導把我當成人,我就把自己當成牛。」

真誠地去尊重人、信任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就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人是企業唯一真正的資源,就應該尊重他,重視他,對他心存感激之情。

美國IBM公司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奧秘就在企業領導人充分新生員工。公司領導人根據「人是公司最大的資本」這一理念,使該公司的員工個個充滿自信、自尊、自強的精神,心情愉快地工作,使他們成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營銷大軍。公司創立者托馬斯.J.沃森說:「我希望IBM的推銷員能夠被人青睞,受人尊敬。我希望他們的妻子兒女為他們的丈夫或父親感到驕傲。」小沃森也說:「通過我們對人們的新生和幫助人們自己新生自己這樣的簡單信念,我們的公司就肯定能贏利。」

IBM擁有三條準則,這三條準則對公司成功所貢獻的力量,被認為比任何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都更大。其中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個人」,這條原則早在1914年老托馬斯?沃森創辦IBM公司時就已提出,小托馬斯.沃森在1956年接任公司總裁後,將該條原則進一步發揚光大,上至總裁下至傳達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IBM公司有許多方法讓員工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使公司變成不同樣子,在紐約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間辦公室、每張桌子上都沒有任何頭銜字樣,洗手間也沒有寫明供什麼長官使用,停車場也沒有為長官預留位置,沒有主管專用餐廳,總而言之,那是一個非常民主的環境,每個人都同樣受人尊敬。

IBM有著愛企業、愛本職工作的員工,他們為自己成為「IBM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IBM是人情味最濃、最尊重人、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世界一流的企業。IBM公司營造了一種崇拜式的企業文化,《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IBM公司文化已經滲透到員工的心中,以至於一位在IBM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這樣說:「離開IBM公司,就好像在移民。」

一位領導在談到自己對員工的態度時說:「當我每次看到某個人的時候,我都要一絲不苟地對待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心不在焉只會給他們帶來傷害。」所以,他在與員工相處時,都以友好、平等的態度來傾聽他們的談話,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

尊重個人更多地表現是一種管理精神,而不是某種制度政策,所以它應貫穿於整個管理活動的始終,始終把對員工的尊重擺在首要位置,讓尊重成為你的修養。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亨利.明茨伯格不贊成使用「人力資源」這一概念,他認為人就是人,人不是簡單地服務於企業需要的資源。他說,對員工的信任與尊重,會換來他們對企業的責任感,為企業帶來最佳的收穫。

華潤集團副總喬世波先生在香港經常碰到有人問他:「這是你的『馬仔』嗎?」喬總急忙搖頭說:「這是我的『同事』。」有一次,他和華潤研究部負責人一同出席企業高層聚會。在會上,一位企業老總舉杯向華潤研究部負責人敬酒,並對喬世波說:「喬總,我向你的屬下敬一杯酒。」喬世波馬上糾正說:「不是我的屬下,是我的同事。」一共糾正過三次。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要糾正?喬世波解釋說:「我們華潤非常注重團隊合作精神,並不看重權力和職位的差異。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同事』,這些同事有獨立的分工,也有相對分級的領軍人物,但大家的合作是平等的。」

這種平等的「人格尊重」就是「人格化管理」。要求在企業不論職位、不論資格和學歷,都需要相互尊重。那種「自我優越」、「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等有損於他人尊嚴的情況,在團隊中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因為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團隊的凝聚力,是團隊得以形成的精神力量。

在人性中,自尊心是一種高尚純潔的心理品質。每個人都具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特別是管理者的尊重。自尊心是人的潛在精神能源,是人前進的內在動力。東方人所謂的「尊重」,主要是給面子,不要傷面子;而西方人所謂的「尊重」,主要是實事求是地承認個人的價值,而不是給面子。企業領導應該放下官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員工的優點,並寬恕他們的缺點,尊重員工特別是有獨立見解的「不同聲音」,廣泛地傾聽員工的意見,讓他們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從而激發其「不負使命」的責任感和工作的積極性。而如果企業員工處在恐嚇和歧視的壓抑下,他們的自尊心和生命價值得不到新生和滿足,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畏縮不前的不良情緒。

所以,在現代企業管理上,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員工的人格,是壓倒一切的企業主體。

美國加得福尼亞洲一家鋼鐵公司,出現了令人頭痛的員工蓄意怠工的問題。老闆心急如焚,他又給員工加薪,又給員工授權,可沒有產生絲毫激勵效果。情急之下,老闆請來一位管理專家,讓他幫忙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這位專家來到公司後,不到一個小時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老闆對這位專家說:「好吧!讓我們在廠里轉一圈,你就會知道這些骯髒的懶蟲們出了什麼毛病!」聽了這句話,專家立刻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兒了,他說:「不用看了,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他開出的「藥方」很簡單:「你們所需要的,就是把每個男員工當做紳士一樣對待,把每個女員工當做女士一樣對待。這樣做了,你的問題很快就會解決。」

老闆對專家的建議半信半疑,甚至不以為然。專家說:「誠懇地試上一星期吧。如果沒有效果或不能使情況好轉,你可以不付給我報酬。」老闆點點頭同意了。

十天以後,該專家收到一張支票並附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萬分感情,詹姆斯先生。你會認不出這個地方了,這兒有了奮發向上的激情,有了和睦共處的新鮮空氣。」

尊重員工人格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員工的私人身份得到尊重,他們才會感到真正受重視、被激勵,做事情才會真正發自內心,才願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站到管理者的立場,主動與管理者溝通想法探討工作,完成管理者交辦的任務,甘心情願為企業的發展付出。

員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會產生比金錢激勵大的多的激勵效果。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士光敏夫在《經營管理之道》一書中明確指出:「今後的管理者,他們將是提出希望的人而不是命令者,是給人幫助的人而不是統治者,是具有同情心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