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領導口才的8種藝術 第九章 批評的藝術:以人為本,講究技巧

在領導的工作中,批評也是一種必要的強化手段,它與表揚是相輔相成的。作為領導者,應該盡量減少批評所產生的副作用,減少人們對批評的抵觸情緒,以達到較理想的批評效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日常工作之中,下屬的工作常常會出現某些偏差和錯誤。但是囿於外部條件的限制,下屬自身往往難以覺察到這些錯誤,這時領導就必須及時提出批評,來撥正航向,糾正偏差,保證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由此可見,領導適時地恰當地批評下級不僅是必然的,而且也很重要。這時首先要注意遵守批評的原則。

1.用朋友的口吻

你作為上司,對某一名下屬的工作很不滿意且必須指出來,又不便當面批評他時,你該如何做呢?你首先應低調一點,先嘗試改變他的態度,以朋友的口吻去詢問對方:「發生了什麼事?」「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或「為什麼會這樣?怎麼回事?」等等,這有助於你對情況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應是上策,可以直接告訴他你心目中的要求,但不要說:「你們這樣做根本不對!」「這樣做絕對不行。」你可以說:「我希望你能……」「我認為你能做的更好。」「這樣做好像沒真正發揮你的水平。」用提醒的口吻和對方說更好。

然後私下與其交換意見,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他就會心悅誠服,真心接受你的批評和幫助。反之,如果你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以上司的口吻責備,那就會引起下屬的反感,批評就會失去效果。可見,批評時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它會使批評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時可能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時處理矛盾糾紛,你可以先行對矛盾雙方進行慰問,稍事過後再進行處理,這一方面緩解了下屬間由於彼此矛盾或糾紛造成的緊張氣氛,另一方面可以多了解下屬間產生矛盾的原因,以便調整今後的工作。

2.對事不對人

在對下屬提出批評時,預先要想清楚要說什麼話,大前提應該是「對事不對人。」批評時切記:不要做人身攻擊。例如:「你這個態度,我很不欣賞。」或「為什麼你總那麼主觀,你就不能客觀點兒嗎?」等等,這樣說會使雙方的關係非常尖銳對立,對解決問題非但沒有幫助,還會使新的矛盾產生。

3.掌握批評的時機

在發現下屬有錯誤時,要掌握批評的時機,正面批評別人,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尷尬、為難的事,但作為領導,這是你的工作內容之一。

當你要對下屬進行嚴厲批評時,請預先跟當事人約好一個時間,同時用簡單的話先點他一下,讓對方有心理準備,這樣你也可以提前思考一下對事件的處理方法。然後,把你要說的內容的思路清理一下,重點重申一次,這樣有助你減少不安的感覺。不妨寫下一個大綱,準備隨時翻閱,不致因疏漏而要重講一次。經常提醒自己:「把握分寸」,「保持冷靜」,「不要忙」,態度自然較輕鬆。記著,正面和誠懇的語態,可以令受批評者較易接受和免除尷尬。

在批評時開場白是很重要的,切忌凡事用「領導認為」來開頭,給對方過大壓力。可以婉轉地說:「你經常遲到早退,是否有什麼難處?」「單位有單位的規矩,你遲到早退,對其他同事的工作有影響,而且不公平!」「我欣賞你做事速戰速決的作風,但希望你能依單位規矩而行,以免阻礙正常工作。」

批評下屬要及時,立即採取行動。隨時發現,隨時批評,不要拖延,如果總是想過幾天再說吧,這樣,對方就會想:「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怎麼你過去就沒意見呢?」

但是這並不是說要不加選擇地即時批評,有人認為:領導是權威的代表,在與下屬談話時只要使用肯定或提高聲調的語氣就行了,其實不然,作為領導,要首先考慮到對方的自尊心,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去糾正下屬的過失並且批評他。

有的下屬因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幹勁,工作沒有主動性。你批評他一通,想以此來調動他的主動性,是無濟於事的,主動性必須靠內因來調動。對他們的批評只能是隱晦的,在表面上要進行激勵。談話的目的在於讓對方接受,而接受則需要對症下藥,採取攻心策略。

如果他喜歡養花,可以將他的工作和花兒進行聯繫,這樣就能激起下屬的積極性,使他認真、熱情地去工作。不僅如此,這種激勵的方法還能使下屬產生一種責任感,而責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如此一來,下屬必能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批評,因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認,他的積極性得到了肯定。

一位哲人說過:我們只有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錯誤,而用相反的方法來對待別人的錯誤,才能對於自己和別人的錯誤有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

在領導的工作中,批評也是一種必要的強化手段,它與表揚是相輔相成的。作為領導者,應該盡量減少批評所產生的副作用,減少人們對批評的抵觸情緒,以達到較理想的批評效果。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自己與別人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想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以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對方的過失,考慮一下自己在同等條件下是否也會出現過失,不要以一貫正確的口吻去批評別人。尤其是自己也確有或大或小的失誤時,自我批評更應該誠懇。

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私下與其交換意見,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他就會心悅誠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評和幫助。

可見,批評的方法是關鍵,方法不同,效果當然也不同。批評成功的條件,基本概括起來有三條:一是心要誠;二是要有徹底、中肯的分析;三是運用恰當的批評方式。下面是四種頗有藝術性的批評方式,對領導者具有較強的啟示作用。

1.啟發式

要使對方從根本、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需要批評者從深處挖掘錯誤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幫助他認識、改正錯誤。

某單位員工小張要結婚了,工會主任問他:「小張,你們的婚禮準備怎麼辦呢?」小王不好意思地說:「依我意見,簡單點,可是丈母娘說,她就只有這個獨生女……」主任說:「哦,咱們單位還有小李、小張都是獨生女!」這段話雙方都用了隱語。

小王的意思是婚禮不得不辦,而主任的意思是:別人也是獨生女,但能新事新辦。

2.幽默式

幽默式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緊張的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輕鬆愉快的氣氛。

伏爾泰曾有一位僕人,有些懶惰。一天伏爾泰請他把鞋子拿過來。鞋子拿來了,但布滿泥污。於是伏爾泰問道:「你早晨怎麼不把它擦乾淨呢?」

「用不著,先生。路上儘是泥污,兩個小時以後,您的鞋子又要和現在的一樣髒了。」

伏爾泰沒有講話,微笑著走出門去。僕人趕忙追上說:「先生慢走!鑰匙呢?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還吃什麼午飯。反正兩小時以後你又將和現在一樣餓了。」

伏爾泰巧用幽默的話語,批評了僕人的懶惰。如果他厲聲呵斥他、命令他,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了。

3.警告式

如果對方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或者不是正在犯錯誤的現場,我們就沒有必要「真槍實彈」地對其進行批評。可以用溫和的話語,只點明問題。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對比、影射,做到點到為止,起到一個警告的作用。

4.委婉式

委婉式批評也稱間接批評。一般採用借彼比此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含蓄蘊藉,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有一次宴會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蕭伯納旁邊,帶著嬌媚的笑容問大作家:「親愛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麼辦法嗎?」蕭伯納鄭重地對她說:「有一個辦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麼想也無法把這個詞翻譯給你聽,因為『幹活』這個詞對你來說是外國話呀!」

蕭伯納這種含蓄委婉、柔中帶剛的批評方式,針對性極強。

總之,批評的方法應以教育為主,用事實教育人,用道理開導人,用後果提醒人,從而使對方誠心誠意地接受批評。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因此批評時一定要平等相待,絕不能以審判者自居,更不能幸災樂禍,甚至惡語中傷。否則訓斥不僅是對被批評者自尊心的損傷,甚至是人格的侮辱,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應是心平氣和地談論問題,給下級一種愛護、親近感。

無論任何團體,當員工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時,作為領導無可避免地要對其加以斥責。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批評應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