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領導口才的6種力量 第二章 親和力:帶來更多更廣的人際資源

領導賣弄權勢,等於出賣自己的無知;領導賣弄富有,等於出賣自己的人格。擺架子的人,不僅領導關係搞不好,上下級關係也搞不好。

感情是人對客觀事物好惡傾向的內在反映,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關係,便能產生親切感。在有了親切感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響力就大。管理者平時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時時體貼關懷員工,和員工的關係相處十分融洽,他的影響力往往比較大。如果管理者與員工關係緊張,時刻都要互相提防,那麼勢必會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離。這種心理距離是一種心理對抗力,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一個管理者要將他的決策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單憑職位權力顯然是不夠的,即使是有能力方面的吸引力,在很多時候也是力不從心的。因為員工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人,而是渴望得到關懷的社會人。因此管理者要想使員工心悅誠服,為其所用,就要保證員工在感情上能和管理者心心相印,憂樂與共,以便管理者發揮感情的影響。對感情影響力的培養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克服官僚主義的領導作風,做到從感情入手,動之以情,以取得彼此感情上的溝通。

人格影響力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知識素質在被管理者的身上產生影響的一種力量。其中品德素質是人格影響力的基礎。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行、作風往往會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管理者的心理素質,是人格影響力的關鍵。在心理素質中,管理者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員工充滿熱忱並關懷備至,這樣才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而知識素質是管理者人格影響力的能源,在管理工作中,知識淵博、業務素質高的管理者自然會形成一股凝聚力,員工自然會信服管理者的管理。

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曾和美國最著名的傳記作家伊達?塔貝爾小姐一起吃飯。他告訴她正在寫有關如何對待下屬的書。她告訴卡耐基,在她為歐文?楊羅寫傳記的時候,訪問了與楊羅先生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了三年的一個人。這個人說他從來沒有聽過楊羅先生向下屬下過一次命令。歐文?楊羅從來不說「做這個」或「做那個」,或者是「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他總是說,「你可以考慮這個」,或「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後,經常會問「你認為這封信如何?」在檢查某位助手所寫的信時,他總是說「也許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他總是給人自己動手的機會,他從不告訴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用命令的口吻指揮部下做事,其效果總不如採取商量的語氣好;因為多數人不喜歡被呼來喚去。「你覺得這麼做行嗎?」「你是否能夠儘快完成這項任務?」用這樣建議性指令方式將會使部下樂意聽命於你,而且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從而格外認真地工作。

瑪麗?凱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化妝品公司。為了擴大自己公司產品的影響,瑪麗?凱女士自己用的化妝品都是公司所生產。她也不建議公司職員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妝品。因為她不能理解凱迪拉克轎車的推銷員開著福特轎車四處遊說、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自己不參加保險。那麼,她是如何同職員交流這一想法的呢?

有一次,她發現一位經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產的粉盒及唇膏。她藉機走到那位經理桌旁,微笑地說道:「老天爺,你在幹嘛?你不會是在公司里使用別的公司的產品吧?」她的口氣十分輕鬆,臉上洋溢著微笑。那位經理的臉微微地紅了。幾天後,瑪麗?凱送給那位經理一套公司的口紅和眼影膏並對她說:「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覺得有什麼不適,歡迎你及時地告訴我。先謝謝你了。」再後來,公司所有的新老員工都有了一整套本公司生產的適合自己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瑪麗?凱女士親自做了詳細的使用示範。她還告訴員工,以後員工在購買公司的化妝品時可以打折。

瑪麗?凱親和的態度,友善的口語表達,使她自然地與員工打成一片,成功地灌輸了她正確的經營理念。

親和力就是這樣,它是人們說話時一種不錯的態度。這種方式的優點易於消減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進而使傳達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被傳達者。

我們可以把親和力比作盛裝佳肴的器具,而把我們所要表達給別人的思想比作佳肴。如果這器具是髒兮兮且令人討厭的,恐怕也不會有人願意品嘗盛在其中的佳肴。

某廠面向社會招聘廠長。在招聘會上三位投標人講述自己的治廠方案,代表們互相提問。投標人當場答辯。其中一個女幹部一舉中標,榮任廠長。且看她是如何施展親和力的:

問:「你是個外行,靠什麼治廠,怎樣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答:「論管理企業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何況我們廠還有那麼多懂管理的幹部和技術高明的老工人,有許多朝氣蓬勃、勇於上進的年輕人。我上任後,把老師傅請回來,把年輕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安排好,讓每個人都幹得有勁,玩得舒暢,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

問:「咱們廠不景氣,去年一年沒發獎金,我要求調走,你上任後能放我走嗎?」

答:「你要求調走,是因為工廠辦得不好,如果把工廠辦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你選我當廠長,我先請你留下看半年有無起色再說。」

話音剛落,立即在全場爆起了掌聲。

問:「現在正議論機構和人員精簡,你來了以後要減多少人?」

答:「調整幹部結構是大勢所趨,現在科室的幹部顯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夠了。我來以後,第一目的不是減人,而是擴大業務、發展事業……」

問:「我是一名女工,現在懷孕7個多月了,還讓我在車間里站著幹活,你說這合理嗎?」

答:「我也是女人,也懷孕生過孩子,知道哪個合理,哪個不合理,合理的要堅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

女工們立即活躍了起來。有的激動地說:「我們大多是女工,真需要一位體貼、關心我們疾苦的廠長啊!」

這個故事進一步向我們展示了親和力的現實意義,也告訴我們親和力不是巴結和獻媚,它更是一種心與心的平等和互惠。

美國有位總統,在慶祝自己連任時開放白宮,與一百多個小朋友親切「會談」。

10歲的約翰問總統,小時候哪一門功課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師的批評。總統告訴他:「我的品德課不怎麼好,因為我特別愛講話,常常干擾別人學習。老師當然要經常批評的。」

他的回答,使現場氣氛非常活躍。

後來有一位叫瑪麗的女孩,她來自芝加哥的一個貧民區。她對總統說,她每天上學都很害怕,因為她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壞人。

此時,總統收起笑容,嚴肅沉重地說:「我知道現在小朋友過的日子不是特別如意,因為有關毒品、槍支和綁架的問題政府處理得不理想——我願意你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正義事業之中。也只有我們聯合起來和壞人做鬥爭,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這位總統的話緊緊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的心裏面認為總統和他們是好朋友。即使場外的大人們看到這樣的對話場面,也會感到總統是一個親切的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位總統展現的不僅是親和的說話和動作,更是人際關係中「同理心」的特質。他利用這種特質,透露給兒童他的過去和他們一樣,也常被老師批評,但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成長為有用的人。總統在認同小朋友對社會治安擔心時,還鼓勵小朋友參與正義事業,那樣,正義者的力量會更大。

這樣的談話使小朋友發現,總統是和他們生活在一個國家裡,站在一個立場想問題。

在這段談話中,還體現了另外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

總統在說話時坦陳自己「小時候品德不好,常挨老師批評」,其目的不僅是拉近距離,便於溝通,同時也塑造了一種在美學上稱之為「缺陷美」的形象。

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於承認自己人性瑕疵,他的言行將比神聖而不可高攀的人更討人喜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個過於高大的完善的人物容易在人的內心產生一種壓迫感,有時也會令人有一點點自卑心理。而說話者通過坦誠自己的某個小缺點或過去的某個缺點時,無形中緩解了聽話者壓迫感的程度。

同時,當大人物與普通人談話時,主動表示親和或者採用適當的低姿態會滿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當然是非常受歡迎的。

上述故事中的總統對談話對象心理的研究以及他所採取的低姿態,很值得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

魏文侯是先秦時期一位有雄心的國君,以朋友的身份和賢人相處,從來不擺領導的架子。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薦:段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