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辯論口才——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 第一章 辯論中的心理術

辯者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心理素質,可以把辯者分為老練型和稚嫩型、權威型和非權威型、感情型和理智型等類型。

1、老練型和稚嫩型

老練型的辯者由於富有辯論經驗,膽大心細,處變不驚,能夠很好地適應論戰的變化,一旦出現困境,也容易迅速尋找出解脫辦法。因而老練型辯者的心態,往往是成竹在胸,充滿自信,鎮定自若,沉著應戰。而稚嫩型的辯者,大多臨戰經驗少,底氣不足,缺乏自信,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容易驚慌,缺乏應變能力,擺脫困境的方法也少。然而老練型的辯者也容易囿於經驗,束縛其發揮創造性;稚嫩型辯者倘若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倒容易放手發揮能動性與創造性,有時反而會使對手出乎意料,難以招架,從而出奇制勝。

不同類型的辯者,都各具長短,倘若在辯論實踐中不斷提高修養,避其短揚其長,繼而補其短揚其長,那麼不論是什麼類型的辯者,都能將自己培養、鍛煉成為雄辯家。

2、權威型和非權威型

權威型的辯者,往往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是專家、學者,或者是雄辯家。由於權威的彌散效應,權威甚至也包括一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雖然他們並不見得是某方面的行家裡手,也不見得具有高超的辯論修養,只因為他們是領導,也會被人們視為權威型的辯者。權威型的辯者對於對立方的辯者,容易形成一種壓力,使之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這就便於權威型的辯者在辯論中取得主動。對於受眾,權威型的辯者也容易受到尊重與信任。這些都是權威型辯者優於非權威型辯者的地方。

但是權威型辯者往往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他會擔心一旦有所失誤就會損害自己的權威形象,所以這種權威性會成為他的負擔,他的辯論往往會顯得拘謹,可能影響他的辯才的充分發揮。加之,正因其是權威型的辯者,對手可能會更加慎重地進行充分的辯論準備,更加周密地謀劃策略,更加謹慎地應付他們之間的辯論,這樣就會使權威型的辯者面對更加嚴峻的辯論情勢。另外,正因為他是權威型的辯者,所以受眾對他的期望值也高,倘若他不能滿足這種期望而使受眾失望,那麼就容易失去支持,而置自己於窘境,終至敗北。因此,權威型辯者參辯,取勝的難度自然也會增大。而非權威型辯者,卻不像權威型辯者那樣存在種種心理負擔,也不會具有那些難度,反而顯得無拘無束;倘能無所畏懼,保持良好的競技心理狀態,則更容易充分發揮自己的辯論才華。

3、感情型和理智型

感情型辯者的情緒很容易處於高度興奮之中,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非語言表達上,感情色彩都非常強烈。他的語言充滿感情,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也有豐富的感情,常常能夠感染對立方的辯者,也能使受眾為之動容。感情型的辯者能夠使辯論氣氛非常活躍,給人以深刻的強烈的印象。但是感情型的辯者,由於高度興奮,感情奔涌,往往容易離題,旁逸斜出,而且在論證時也易於忽略邏輯的嚴密。受眾雖然可能受其感染而感情激蕩,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抓得住他的辯論的精華;對手呢,雖然也可能在感情上接受他的影響,但稍加鎮定,冷靜下來,不難發現其論證的弱點和破綻,而組織有力的反擊。感情型的辯者不易使對手完全折服。

理智型的辯者並非毫無感情色彩,而是他們能更多地運用智慧,以理服人。他們的辯論往往邏輯性強,論證也頭頭是道,讓人感到合情合理,無懈可擊。但是理智型的辯者進行辯論時,不能像感情型辯者那樣使氣氛活躍,往往顯得有些呆板,不易喚起受眾的興趣。但理智型的辯手卻常常能以他們嚴密的邏輯力量震懾對手。

感情型辯者的辯論對於受眾的影響往往立見成效;而理智型辯者的辯論對於受眾的影響,一旦發揮作用,就會相當穩定地使其形成與自己共同的趨向。

論辯最需要的是理智,越是在論辯最激烈的時候越需要理智,決不能讓論辯純受感情的支配。

1、控制場面好成功

雙方平等、理由充足、服從真理是論辯的三原則。辯題必須具備現實性、可辯性和生動性。求同存異是合作的基礎,而論辯過程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然而,由於論辯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所以辯論在日常生活中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極易淪為意氣之爭。

控制場面,不僅有利於辯者充分發揮才智,更有利於對合作的探求。

論辯必須在友好、和諧、寬鬆的氣氛中進行,一邊說話,一邊觀察對方和其他聽眾的反映,並且注意環境的變化,以適時調整演講內容和方法,使對方和其他聽眾願意聽下去。

遵循下列原則,構成了辯論控場的有效機制:

道德。辯論是為了交換意見,交流信息,加強對論題的多層面理解,而不像培根所批評的那樣,「只圖博得機敏的虛名,卻並不關心對真理的討論」。辯論雙方應持誠懇、謙虛、互相切磋、取長補短的態度。只有這樣才會勝不驕,敗不餒,才不會計較個人得失,才會樹立起良好的「辯德」。

心理。論辯者一般存在著兩種心態:一是「說服欲」;二是「表現欲」。這就需要辯論者在辯論中少用武斷語言,而代之以力量更大的溫和語氣,儘可能不要傷害和激怒對方,萬一對方激動起來,最好的辦法是沉默。

審美。辯論是一種藝術,具有審美價值。見解精闢,論辯機智,妙語連珠,風趣幽默,這些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折服。除此之外,舉止大方、文雅,且有風度美,同樣能使人易於接受。

2、辯論者應有的自控能力

擺脫壓抑情緒。辯論中,辯者處於失利的境地,或是在口頭辯論中,現場受眾情緒低落、喪失接受興趣等,都可能使辯者產生壓抑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渙散辯者的鬥志,削減辯者的勇氣和趣味,嚴重者可以使辯者喪失論辯的力量。所以辯者的自控,擺脫壓抑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

擺脫衝動情緒。辯論激烈時,陷入困境時,論敵激將時,受眾激動或冷漠時……辯者都可能會出現情緒衝動。這時辯者或眉飛色舞,興高采烈;或垂頭喪氣,流露不滿;或捶胸頓足,怒氣衝天;或手舞足蹈,得意忘形……這時辯者往往缺乏冷靜,失去理智。這樣,辯者情緒和辯論內容就不可能保持協調一致,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必須擺脫這種衝動的情緒。

擺脫衝動情緒的方法有三條可供參考:

學會克制。在辯論中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要泰然處之,絕不衝動。也可以採取自我提示的方法。比如說安放座右銘(這在書面辯論時較為可行),或是用受眾難以覺察的掐手指、捏耳朵等動作提示自己克制。

事前做好準備。防止大喜大怒,保持頭腦冷靜。

明確與人為善。對論敵、對受眾都要擺正關係。與論敵的辯論是為了探尋真理,只要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敵人,就應親切自然,和藹待人;對受眾更應親切友善,努力適應,積極爭取,遇到受眾不滿、厭煩、抵制甚至吵鬧起鬨時,應多自省,迅速調整自己的辯論方式、方法,以滿足受眾的需要。

心理緊張的人不僅不敢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且難以接受別人的批評、忠告和建議。正因為如此,心理不緊張的人能夠勇敢而坦然地接受論辯的失敗,並在論辯中認識真理。

有一位窮人到郊外去賞花,看到附近住滿了生活奢華的人,不禁感慨地說:「我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簡直還不如他們的抹布呢!」房東聽到這句話,立刻反駁說:「把每個人身上的皮都剝下來,大家都只剩下屍骸與骨頭,有什麼自卑的必要!」

在我們的種種論辯場合中,其實有不少人和這個故事中的窮人沒有兩樣。他們當然知道敢辯是論辯成功的先決條件,而敢辯的心理基礎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是理想進取中折射出的生命的靈光,是孜孜追求路途中永恆的生命潮汐,是成功碑塔下第一塊靈活辯證的基石,但就是自信不起來。

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人們一生中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與人發生論辯。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非常緊張。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後或說話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心理。性格內向者如此,天性活潑者如此,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

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鐘,否則就會緊張得不能進入角色。美國某播音員,最初每臨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

學者發現,造成緊張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事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足夠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怕的。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一起發表意見,誰的壓力比較大呢?應該說,後者所面臨的壓力比前者要大得多。

緊張幾乎是每一個論辯者上場前的一種正常反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