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領導口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第七章 主持會議時的口才:體現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

很多領導都認為,會議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主持會議很容易。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要真正主持好會議,充分調動與會者的積極性,達到預期效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領導是會議的「舵手」,要隨時把握、駕駛好會議之舟,啟發引導大家,始終遵循會議既定的議題、日程,進行充分的研討,才能如期達到預想的目的。這就要求領導必須使與會者充分了解議題。開始就要講明會議共有哪些議題,怎麼個開法,有哪些要求,與會者要承擔什麼任務等諸多環節,無論哪個環節處理不好,都會影響會議的效果。有效地主持好會議,是領導說話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領導的一項基本功。

其中,哪一項應由與會者在會上做出決定;哪一項只需聽一聽與會者的意見,以便進一步補充;哪一項只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紹一下情況,暫不討論;哪一項與會者必須和上級保持一致,只研究怎麼協調行動等等。而要與會者聽得明白,那麼,主持會議的領導者就必須講得清楚,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諸項一一交代給大家,層次要清晰,邏輯要嚴密,表達要準確,中心要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內容龐雜,使聽眾不知所云,無所遵循。因此,要做好工作會議的主持,領導者需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會議要準時開始

這是主持會議人最容易貫徹的一條原則。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又是難於貫徹的一條。人們由於缺乏會議意識,有的是覺得會議不重要,9點通知10點到;有的是為了顯示身份,如張天翼創造的著名典型:華威先生為了與眾不同,故意姍姍來遲。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應以身作則,這樣才能使會議有個良好的開端,也是提高會議效率的第一步。

2、聲音洪亮,語調多變

領導者在會議上講話,要讓自己說出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傳到與會者的耳朵里,這是最為基本的要求。我們說話的聲音洪亮,不光是指音量,還包括說話應該有力度,吐字清楚,節奏感強。能在聲音中表現出領導的自信以及奮鬥的力量。領導講話如果聲音有氣無力,語調平鋪直敘,就顯得缺乏活力。領導者通過語調的變化,能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和觀點,使與會者在思想情感上產生一種共鳴,使自己的講話有較強的感染力、震撼力。莊重、嚴肅的會議,要求語調平緩、穩重;歡快、輕鬆的會議,要求語調輕快、隨意。

3、務必讓每個與會者都發言

務必讓每個人都參加討論,參與決策。如果你知道某個與會者喜歡發表會後議論,設法讓他在會上發言,明確表態。這樣,會後他再也不能說不同意了。這點要取得其他與會者的配合。這是一種領導藝術,這種領導藝術能節省許多開會時間。

開會時私下交談只會引起衝突和不和。主持會議者不能允許任何人把會議分裂成一個個小組討論會。應使所有與會者都能聽到每個人的發言。如果竊竊私語者繼續存在,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他身上,和藹地請他把所講的告訴大家。

4、應付分歧意見

對分歧不要視而不見,也不要設法迴避。承認分歧,並提請與會者注意。把分歧意見公佈於眾,供與會者進行明智的選擇。可以問爭論的雙方:「你到底站在哪一方?」然後再問:「你為什麼採取那個立場?」最後問:「你建議我們應做些什麼?」這樣,他們堅持自己觀點的強烈度就會減弱。

5、防止「冷場」

一發現要出現「冷場」,立即用評論、提問或解釋的方法,鼓勵大家繼續討論。要知道與會者發表的意見逐步減少,意味著他們對處理問題的緊迫感和能力也隨之下降。

6、經常歸納提醒

開會時往往有這種情況:有時大家意見比較集中,而會議主持人卻不能及時總結,提請大家轉入另一項議題,出現了冷場,拖延了時間;有的在徵求大家意見時,有的人一聲不吭,有的人翻來覆去,談不到點子上,越扯越遠;也有時人們爭論不休,互不服氣。

歸納是向大家報告會議進展情況的一種技巧。主持人也可以把分歧意見進行歸納,以提請與會者注意。否則,不同意見在討論中會被忽視。如果到會議結束時才冒出來,會使大家感到沮喪。

7、注意掌握說話的分量和分寸

語言的分量是由詞義和態度兩個主要因素構成的。詞義是指語言的本意,態度是指表達時所持的表情和情緒。比如,主持會議的領導,要批評下級人員的工作差錯或較大的失誤,這裡就有個分量問題。如果是個別的、一般性的差錯,而批評的分量過重,未免有小題大做之嫌,本人不服氣,大家也不滿意。如果是較大失誤,而批評分量過輕,既達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又給大家一種袒護當事人、文過飾非之感,不能使聞者足戒。這也是「度」的一種要求。

當然,不做具體分析,以理服人,而是無限上綱,亂扯一通,也不會有好效果。因此,根據問題的性質、程度,在講的時候,就有一個輕重之間怎樣才算適宜的分寸問題。

分寸是衡量語言分量的尺度。而要把握好分寸,一是注意詞意上的細微差別,尤其是同義詞、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二是注意態度和語調的區別,這種分寸也是會影響到分量的。我們的目的是,既要弄清問題,又要教育同志。指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行嚴肅的批評,不一定非要高門大嗓、聲色俱厲。語言尖刻,態度粗暴,甚至出口傷人,以挖苦、諷刺、嘲笑人為快事,必定造成對方的反感和抵觸,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也不利於團結。

8、會議要適時而止

會議議程一經發出,不要更改,不要超過規定的時間。如果會議程序拖延了,要立即採取行動。明確告訴大家,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完會。此舉最得人心。

領導在進行任何會議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對這些情況,主持人一定要沉著冷靜,靠自己的應變能力恰當地加以處理。

1、如何應對會議開始的冷場

冷場,是會議活動中一種常見而又使會議主持者頗感難辦的問題。冷場的原因很多,我們應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措施。

與會者無思想準備,一時難以發言。特別是事先沒有打招呼,臨時召開的會議就很容易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鼓勵大家先談不成熟意見,在討論中再補充完善。也可以讓大家先做短暫的準備,然後發言。

與會者對所討論的議題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無從開口,會議主持者應詳細、明確地交代議題,對與會者進行耐心啟發。

會議議題直接涉及與會者多數人的利益,因為有太多顧慮而造成的冷場,會議主持者應先啟發與其利益關係不太大的,或者是大家公認比較正直、公道的人發言,然後再逐步深入。只要有人開了頭,冷場就會變成熱烈。

會議議題有一定的難度和複雜性,一時不易提出明確意見而出現冷場,這時會議主持者可以由淺入深,啟發大家開動腦筋,逐步接觸問題的實質,也可以選擇分析能力強、比較敏銳的同志率先發言,打開突破口再引導大家討論發言。

2、巧妙打破部分人的沉默

當一部分人在會議上沉默時,主持者應當思索沉默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會議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顧慮、害羞的沉默。對此,會議主持人要尋找機會鼓勵這些人發言,表示出對他們的發言很感興趣,促使他們大膽發言。

持少數意見者的沉默。當會上多數人同意某種意見,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持少數意見的人知道自己的意見已經被孤立,也就不講了。在這種情況下,主持者不應急於表態同意多數人的意見,而應當耐心地、熱情地鼓勵有異議的人講出自己的見解,以便比較。

無所謂的沉默。當會議議題與部分人關係不大時,有人會認為議題與己無關,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不願開動腦筋。會議主持者應採取恰當的方法把他們引導到會議議題上來,促使其思考問題。

對立的沉默。有的人對會議主持人或會議議題有對立情緒,會出現不予理睬的態度。如果他們的意見確實有必要公開出來,會議主持人應主動、熱情地引導他們發言,即便是對立的意見也應給予鼓勵支持,對而後引起言詞激烈的意見也不要介意。

當然,會議中還有一些出自其他原因的沉默現象。如有的人不吭聲可能是表示同意,有的暫時不表態可能是想聽別人意見後再說,有的人不表態是沒有新的意見等,這些情況均屬正常,不必在意。

3、善於控制離題發言

在會議發言中還常會出現跑題的現象。這種現象與冷場恰恰相反,可以算是會議「熱烈」的過了火。離題時不可強扭,也不能不扭。強扭會挫傷積極性,不扭就可能開成無效的會議。

出現離題發言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閑話式的離題。會議討論中談論傳聞、軼事及與議題無關的閑話,而且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